勞動合同中的勞動報酬能低于集體合同規定的標準嗎
個案急呈
2021年申請人于某入職時,與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約定工資報酬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單位一直按當地最低工資給于某發放工資。2022年8月,于某因個人原因提出離職,發現單位與工會簽訂的集體合同中明確規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20%。于是于某要求單位按集體合同中規定的標準補發工資。被單位拒絕后,于某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申訴人
單位與工會簽訂的集體合同對最低工資有明確規定,就應該按其規定給我補發工資。
被訴人
我方與于某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了工資標準,單位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發放工資并無過錯。
仲裁庭
于某的仲裁請求得到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支持。
點評:申請人與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約定工資報酬不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單位也一直按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工資。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集體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不得低于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不得低于集體合同規定的標準。”本案中的用人單位與工會簽訂的集體合同中約定勞動者的工資標準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20%。依據上述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為于某補發工資。
勞動者依據單位欠薪事實辭職的,還需經過單位同意嗎
個案急呈
申請人楊某2020年與單位簽訂了3年的勞動合同。2022年,單位經常拖欠職工工資。2022年8月,楊某以單位欠薪為由向單位提出辭職,遞交了辭職信,但單位既不同意也不簽收。楊某被拒絕辭職后也不再上班。這時,單位通知楊某回去上班,楊某拒絕,并向當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裁決單位為其辦理檔案及社保關系轉移手續。
申訴人
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工資,我有權與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被訴人
楊某的辭職并未通過,單位有權要求其繼續上班。
仲裁庭
楊某的仲裁請求得到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支持。
點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十八條也有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此外,第五十條也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從上述規定看出,由于單位欠薪在先,楊某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無須單位同意。而單位則要在規定時間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