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云南省保山市是全國甘蔗品種20個區域試驗點之一,2021—2024年完成了第15輪區域試驗。以柳城05136為第一對照(CK1),云蔗081609為第二對照(CK2),開展13個甘蔗品種1新植2宿根區域試驗,分析其萌芽率、分蘗率、株高、莖徑、單莖重、產量、含糖量及11月至次年3月的品質。結果表明,中蔗14號、福農1311808和柳城1539等11個甘蔗品種的產量和含糖量均存在一定差異,但差異不顯著(Pgt;0.05,下同);中蔗14號、福農1311808和柳城1539的產量均高于2個對照;參試品種中含糖量排名靠前的品種有中蔗14號、柳城1539、福農1311808和中蔗8號,但均未同時高于2個對照。綜合分析各品種的產量性狀指標、品質性狀指標及田間長勢情況,認為云蔗15505和柳城1589可在低海拔、中海拔區域進行推廣應用,福農141854的表現仍需進一步觀察。
關鍵詞:甘蔗;品種;區試;保山;表現
中圖分類號:S566.1
0" 引言
甘蔗是我國重要的熱帶作物及制糖原料,集中種植于廣西、云南、廣東和海南等省(區),近年來年種植面積約108.67萬hm2,年產糖料蔗7000萬t以上,蔗糖產量約900萬t,占全國食糖總產的85%以上,因此,甘蔗產業的穩定與發展對保證我國食糖供給和安全至關重要[1]。近5年來,我國甘蔗品種完成了新一輪更替[2],其中,廣西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有桂糖42號和柳城05136,云南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有云蔗081609和云蔗0551[3-4]。甘蔗品種試驗與審(鑒)定是甘蔗新品種從選育到推廣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合理利用甘蔗新品種可提高甘蔗產量,通過品種試驗與審(鑒)定,可客觀評價新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穩定性、抗逆性、品質及其特征特性,明確新品種在生產上的利用價值和種植區域,對品種合理布局,保障生產安全及促進甘蔗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5-7]。區域試驗是將主要試驗結果放在某一地區不同地點進行大田種植,測試其豐產性、糖分表現、抗病蟲害、抵御極端自然氣候的能力,之后才能決定是否擴大推廣[8-11]。甘蔗品種區域試驗要求在不同生態區的不同地點,完成2年新植和1年宿根試驗(或1年新植和2年宿根試驗),并對參試品種做出評價[12-14]。云南省保山蔗區屬典型的干熱河谷熱帶亞熱帶氣候[15],常年降水量在600.00~800.00 mm,年均氣溫約21.0℃,全年無霜,冬春季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甘蔗生長和蔗糖分積累,因此,保山蔗區種植甘蔗的蔗糖分和出糖率均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甘蔗品種區域試驗保山點具有糖分高和黑穗病高的獨特代表性,通過實施國家甘蔗品種第15輪區域試驗,旨在篩選出適合保山蔗區生態條件推廣的甘蔗品種,為保山市甘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于2021—2024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芒旦村(24°91′N,98°89′E,海拔670.0 m)進行。2021年降水量為483.30 mm,年均氣溫22.4℃;2022年降水量為608.60 mm,年均氣溫21.0℃,日照時數2159.2 h;2023年降水量為851.50 mm,年均氣溫22.1℃,日照時數2758.1 h。試驗地土壤為沙壤土,前作第1季種植水稻,第2季種植無筋豆。
1.2" 試驗材料
供試甘蔗品種共13個,分別為云瑞14662、云蔗15505、粵甘59號、中糖1211、桂糖13334、桂糖14811、柳城1539、中蔗8號、中蔗14號、福農1311808、福農141854、柳城05-136(第一對照,CK1)和云蔗08-1609(第二對照,CK2)。每個品種種植面積0.163 hm2,開展1年新植2年宿根試驗。施用肥料為藥媒衛士6+1復合肥(云南龍潤豐化肥有限公司),總養分含量≥35%,N-P2O5-K2O為18-7-10,按1200.0 kg/hm2施用。化學除草使用蔗利豐(僑昌現代農業有限公司)。
1.3 試驗方法
1.3.1"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行距1.0 m,4行區,行長8.1 m,小區面積32.4 m2。耕地和整地方式為機耕和機耙,用小型旋耕機開溝,下種量120000芽/hm2。
1.3.2 田間管理
于2021年3月15日播種,采用全膜覆蓋管理,不進行中耕培土。2021年3月17日灌出苗水1次,2021年5月27日灌水1次。施肥和除草按當地常規措施進行。2022年3月7日收砍新植蔗,2023年3月5日收砍第1年宿根蔗,2024年3月2日收砍第2年宿根蔗。2022年9月25日,因單點暴雨,大部分甘蔗發生倒伏,已及時采取措施將倒伏甘蔗扶正。
1.3.3" 調查項目及方法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農作物品種試驗技術操作規程---甘蔗》提出的田間調查記載項目及標準,在甘蔗出苗后至拔節前調查萌芽率和分蘗率,進入拔節期調查初始株高,甘蔗生長期結束調查株高、莖徑和有效莖數,在甘蔗全生育期調查病蟲害發生情況、記載極端氣候條件下發生的倒伏和風折情況,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進行品質分析,獲取蔗糖分、錘度、重力純度、簡純度、纖維份、還原糖、蔗汁比和非糖分等指標[16]。
2結果與分析
2.1 主要農藝性狀的田間表現
2.1.1" 新植蔗出苗率
由表1可知,CK2的出苗率最高,為86.23%,其他品種的出苗率均低于CK2,其中,出苗率高于CK1(78.05%)但低于CK2的品種依次為云蔗15505(82.52%)、中糖1211(80.49%)和福農141854(79.27%);出苗率在70.00%~78.00%的品種依次為中蔗8號(76.42%)、中蔗14號(75.20%)、福農1311808(74.80%)、桂糖14811(70.73%)和桂糖13334(70.33%);出苗率在60.00%~70.00%的品種依次為柳城1539(68.70%)、粵甘59號(67.07%)和云瑞14662(65.45%)。
2.1.2" 發株率(2年)
由表1可知,CK1的平均發株率為168.19%,CK2的平均發株率為200.74%,平均發株率比2個對照高的品種有2個,為中蔗8號(218.24%)和柳城1539(204.90%);平均發株率高于CK1但低于CK2的品種為桂糖13334(188.61%)和中蔗14號(180.34%);其他品種的平均發株率均比2個對照低。
2.1.3" 分蘗率(3年)
由表1可知,CK1的平均分蘗率為79.00%,CK2的平均分蘗率為52.08%,平均分蘗率高于2個對照的品種依次為粵甘59號(106.91%)、柳城1539(102.68%)、福農1311808(83.59%)和云蔗15505(81.17%);其他品種的平均分蘗率均低于CK1但均高于CK2,依次為桂糖13334(78.70%)、中糖1211(76.19%)、桂糖14811(75.51%)、中蔗14號(75.34%)、福農141854(72.22%)、中蔗8號(72.20%)、云瑞14622(69.19%)。
2.1.4" 初始株高(3年)
由表1可知,CK1的平均初始株高為94.00cm,CK2的平均初始株高為105.00cm,平均初始株高高于2個對照的品種依次為云瑞14662(122.00cm)、福農1311808(118.00cm)、中蔗8號(117.00cm)、柳城1539(114.00cm)和中蔗14號(108.00cm);平均初始株高高于CK1但低于CK2的品種依次為桂糖13334(105.00cm)、中糖1211(101.00cm)和福農141854(99.00cm);其他品種的平均初始株高均低于2個對照。
2.1.5 理論測產時株高
由表2可知,CK1的株高為256.00cm,CK2的株高為284.00cm,株高高于2個對照的品種為中蔗8號(305.00cm)和柳城1539(293.00cm),株高高于CK1但低于CK2的品種依次為云瑞14662(276.00cm)、福農141854(275.00 cm)、福農1311808(271.00cm)、中糖1211(266.00cm)、中蔗14號(263.00cm)、桂糖13334(261.00cm)和粵甘59號(258.00cm);其他品種的株高均低于2個對照。
2.1.6莖徑
由表2可知,CK2的莖徑粗最粗,為2.89 cm,莖徑高于CK1(2.63 cm)但低于CK2的品種依次為云蔗15505(2.87 cm)、粵甘59號(2.78 cm)、云瑞14662(2.75 cm)、福農141854(2.66 cm)和中蔗14號(2.65 cm);其他品種的莖徑均低于2個對照,其中,中糖1211的莖徑最細,為2.31cm。
2.1.7 有效莖數
由表2可知,CK1的有效莖數為73995條/hm2,CK2的為62100條/hm2,有效莖數高于2個對照的品種依次為中糖1211(100065條/hm2)、桂糖13334(94245條/hm2)、福農1311808(90150條/hm2)、桂糖14811(89505條/hm2)和中蔗14號(81825條/hm2);有效莖數低于CK1但高于CK2品種依次為福農141854(71865條/hm2)、柳城1539(70560條/hm2)、粵甘59號(63870條/hm2)和中蔗8號(63210條/hm2);其他品種的有效莖數均低于2個對照。
2.1.8" 單莖重
由表2可知,CK2的單莖重最重,為1.86 kg,單莖重高于CK1(1.39 kg)但低于CK2的品種依次為中蔗8號(1.64 kg)、云瑞14662(1.63 cm)、云蔗15505(1.56 cm)、粵甘59號(1.56 cm)、福農141854(1.52cm)、柳城1539(1.46cm)和中蔗14號(1.44 cm);其他品種的單莖重均低于2個對照。
2.2" 甘蔗產量表現
由表3可知,CK1的產量為108780.0 kg/hm2,CK2的產量為110745.0 kg/hm2,產量高于2個對照的品種為中蔗14號(118845.0 kg),其中,高于CK1 9.25%,高于CK2 7.31%;福農1311808(117015.0 kg)比CK1增產7.57%,比CK2增產5.66%;柳城1539(110910.0 kg)比CK1增產1.96%,比CK2增產0.15%;福農141854的產量(109890.0 kg)高于CK1但低于CK2,比CK1增產1.02%,比CK2減產0.77%;云蔗15505的產量(109035.0 kg)比CK1增產0.23%,比CK2減產1.54%;中蔗8號的產量與CK1相等(108780.0 kg),比CK2減產1.77%;其他品種的產量均低于CK1和CK2。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品種的產量差異不顯著(Pgt;0.05,下同)。
2.3" 甘蔗蔗糖分和含糖量比較
2.3.111—12月份平均蔗糖分
由表4可知,CK1和CK2在11—12月的平均蔗糖分分別為14.10%和14.84%;CK2在11—12月的平均蔗糖分高于其他品種;11—12月的平均蔗糖分高于CK1但低于CK2的品種為桂糖14811(14.30%);其他品種的平均蔗糖分均低于比CK1和CK2。
2.3.2 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
由表4可知,CK1在11—3月的全期平均蔗糖分15.30%,CK2在11—3月的全期平均蔗糖分為16.04%,二者均高于其他品種;平均蔗糖分在15.00%以上但低于2個對照的品種為桂糖14811(15.02%);平均蔗糖分在14.00%以上但低于2個對照的品種依次為中蔗8號(14.97%)、柳城1539(14.91%)、云瑞14662(14.88%)、云蔗15505(14.80%)、桂糖13334(14.66%)、中蔗14號(14.46%)、粵甘59號(14.29%)、福農141854(14.18%)和福農1311808(14.09%);蔗糖分最低的品種是中糖1211(13.07%)。
2.3.3" 含糖量表現
由表4可知,CK1的含糖量為16650.0 kg/hm2,CK2的含糖量為17760.0 kg/hm2,二者均高于除中蔗14號以外的其他品種;含糖量高于CK1但低于CK2的品種為中蔗14號(17190.0 kg/hm2),比CK1增糖3.21%,比CK2減糖3.24%;其他品種的含糖量依次為:柳城1539(16530.0 kg/hm2)比CK1減糖0.68%,比CK2減糖6.89%;福農1311808(16485.0 kg/hm2)比CK1減糖0.98%,比CK2減糖7.17%;中蔗8號(16290.0 kg/hm2)比CK1減糖2.20%,比CK2減糖8.31%,云蔗15505(16140.0 kg/hm2)比CK1減糖3.08%,比CK2減糖9.14%;福農141854(15585.0 kg/hm2)比CK1減糖6.41%,比CK2減糖12.26%;云瑞14662(14670.0 kg/hm2)比CK1減糖11.86%,比CK2減糖17.37%;桂糖14811(14625.0 kg/hm2)比CK1減糖12.19%,比CK2減糖17.68%;桂糖13334(14595.0 kg/hm2)比CK1減糖12.33%,比CK2減糖17.81%;中糖1211(14115.0 kg/hm2)比CK1減糖15.21%,比CK2減糖20.51%;粵甘59號(11070.0 kg/hm2)比CK1減糖33.55%,比CK2減糖37.70%。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品種的含糖量差異不顯著。
2.4 病蟲害及其他不良性狀表現
2.4.1 枯心率
觀察發現,參試品種均有螟蟲危害造成枯心苗,各品種平均枯心率由高到低依次為桂糖14811(4.39%)、粵甘59號(3.60%)、CK1(2.41%)、云蔗15505(2.20%)、桂糖13334(2.19%)、福農1311808(1.97%)、福農141854(1.96%)、中糖1211(1.49%)、CK2(1.43%)、中蔗8號(1.07%)、中蔗14號(1.02%)、柳城1539(0.81%)和云瑞14662(0.34%)。
2.4.2 黑穗病
CK1的黑穗病平均發病率為10.39%,CK2的黑穗病平均發病率為29.01%,在參試品種中以CK2的黑穗病平均發病率最高;黑穗病平均發病率高于CK1但低于CK2的品種由高到低依次為中蔗8號(28.83%)、桂糖14811(24.80%)、粵甘59號(22.00%)、云瑞14662(17.41%)和柳城1539(16.13%);其他品種的黑穗病平均發病率均低于2個對照。
3綜合評價結果
3.1云瑞14662
中莖種,中熟、中產、低糖,出苗遲,出苗率中等,分蘗偏少;株高較高,有效莖數少,單莖重較重,甘蔗產量98625.0kg/hm2,比C1減產9.34%,比CK2減產10.94%;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14.88%,比CK1低0.42%(絕對值,下同),比CK2低1.16%;含糖量14670.0kg/hm2,比CK1減糖11.86%,比CK2減糖17.37%。
3.2 云蔗15505
中莖種,早熟、高產、高糖,出苗遲,出苗好,分蘗力強;株高較矮,有效莖數多,單莖重較重,甘蔗產量109035.0kg/hm2,比CK1增產0.23%,比CK2減產1.54%,;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14.80%,比CK1低0.50%,比CK2低1.24%;含糖量16140.0kg/hm2,比CK1減糖3.08%,比CK2減糖9.14%。
3.3 粵甘59號
中莖種,中熟、低產、低糖,出苗遲,出苗率中等,分蘗力強;株高較高,有效莖數多,單莖重較重,甘蔗產量77430.0kg/hm2,比CK1減產28.82%,比CK2減產30.08%;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14.29%,比CK1低1.01%,比CK2低1.75%;含糖量11070.0 kg/hm2,比CK1減糖33.55%,比CK2減糖37.70%。
3.4 中糖1211
小莖種,晚熟、中產、低糖,出苗早,出苗好,分蘗力中等;株高較高,有效莖數多,單莖重較輕,甘蔗產量108015.0kg/hm2,比CK1減產0.70%,比CK2減產2.47%;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13.07%,比CK1低2.23%,比CK2低2.97%;含糖量14115.0kg/hm2,比CK1減糖15.21%,比CK2減糖20.51%。
3.5 桂糖13334
小莖種,中熟、中產、低糖,出苗早,出苗好,分蘗力弱;株高較高,有效莖數多,單莖重較輕,甘蔗產量99570.0kg/hm2,比CK1減產8.47%,比CK2減產10.09%;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14.66%,比CK1低0.64%,比CK2低1.38%;含糖量14595.0kg/hm2,比CK1減糖12.33%,比CK2減糖17.81%。
3.6 桂糖14811
小莖種,中熟、中產、低糖,出苗遲,出苗好,分蘗力中等;株高較矮,有效莖數多,單莖重較輕,甘蔗產量97335.0kg/hm2,比CK1減產10.52%,比CK2減產12.11%;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15.02%,比CK1低0.28%,比CK2低1.02%;含糖量14625.0kg/hm2,比CK1減糖12.19%,比CK2減糖17.68%。
3.7 柳城1539
中莖種,中熟、高產、高糖,出苗早,出苗率中等,分蘗力強;株高較高,有效莖數少,單莖重較重,甘蔗產量110910.0kg/hm2,比CK1增產1.96%,比CK2增產0.15%;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14.91%,比CK1低0.39%,比CK2低1.13%;含糖量16530.0kg/hm2,比CK1減糖0.68%,比CK2減糖6.89%。
3.8 中蔗8號
中莖種,中熟、高產、高糖,出苗遲,出苗好,分蘗力強;株高較高,有效莖數多,單莖重較重,甘蔗產量108780.0kg/hm2與CK1持平,比CK2減產1.77%;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14.97%,比CK1低0.33%,比CK2低1.07%;含糖量16290.0kg/hm2,比CK1減糖2.20%,比CK2減糖8.31%。
3.9 中蔗14號
中莖種,中熟、高產、高糖,出苗早,出苗好,分蘗力中等;株高較高,有效莖數多,單莖重較重,甘蔗產量118845.0kg/hm2,比CK1增產9.25%,比CK2增產7.31%;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14.46%,比CK1低0.84%,比CK2低1.58%;含糖量17190.0kg/hm2,比CK1增糖3.21%,比CK2減糖3.24%。
3.10 福農1311808
中莖種,中熟、高產、高糖,出苗早,出苗好,分蘗力強;株高較高,有效莖數多,單莖重較輕,甘蔗產量117015.0kg/hm2,比CK1增產7.57%,比CK2增產5.66%, 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14.09%,比CK1低1.21%,比CK2低1.95%;含糖量16485.0kg/hm2,比CK1減糖0.98%,比CK2減糖7.17%。
3.11 福農141854
中莖種,中熟、高產、高糖,出苗早,出苗好,分蘗力中等;株高較高,有效莖數多,單莖重較重,產量109890.0kg/hm2,比CK1增產1.02%,比CK2減產0.77%;11—3月全期平均蔗糖分14.18%,比CK1低1.12%,比CK2低1.86%;含糖量15585.0kg/hm2,比CK1減糖6.41%,比CK2減糖12.26%。
4" 結語
通過區域試驗可鑒定甘蔗品種的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抗性及品質等特性,篩選適宜開展生產性示范和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品種。本研究中,中蔗14號、福農1311808和柳城1539等11個甘蔗品種的產量和含糖量均存在一定差異,但差異不顯著;中蔗14號、福農1311808和柳城1539的產量均高于2個對照;參試品種中含糖量排名靠前的品種為中蔗14號、柳城1539、福農1311808和中蔗8號,但均未同時高于2個對照。從總體表現看,各參試品種與對照均存在一定差距,短期內很難超過對照。綜合分析產量性狀指標、品質性狀指標及田間長勢情況,認為云蔗15505、柳城1589可在低海拔兼容中海拔區域進行推廣應用,福農141854的表現還需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全怡吉,武晉宇,李如丹,等. 云南省蔗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 中國糖料,2019(4):76-80.
[2]楊開興. 全國甘蔗品種第十四輪聯合區試漳州新植試驗表現[J]. 福建熱作科技,2020(3):30-32.
[3]陳學寬,范源洪,劉家勇. 云南省第八套甘蔗品種區域化結果分析[J]. 中國糖料,2005(1):16-19.
[4]俞華先,周清明,孫有芳,等. 國家第九輪甘蔗區試品種瑞麗點的同異分析[J]. 現代農業科技,2016(4):86-88.
[5]羅俊. 中國甘蔗新品種試驗[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6]蔡文偉,彭李順,曹崢英,等. 機械收獲條件下14個甘蔗品種在海南臨高的區域試驗評價[J]. 中國種業,2023(12):126-129.
[7]甘儀梅,蔡文偉,徐良年,等. 中糖1號甘蔗新品種第13輪國家聯合區試的綜合評價[J]. 中國糖料,2023,45(4):15-23.
[8]莫周美,邱文武,馬文清,等. 2013年廣西甘蔗品種區試龍州點新植試驗初報[J]. 中國熱帶農業,2014(3):60-62.
[9]黃文武,李文教,賀貴柏,等. 2011~2012廣西甘蔗品種區試百色試點報告[J]. 南方農業學報,2014(2):194-199.
[10]潘世明,李瑞美,張樹河,等. 國家甘蔗品種第六輪區試漳州蔗區品種初步評價[J]. 甘蔗糖業,2009(4):7-11.
[11]寧發洲,勞創禹,羅成武,. 甘蔗品種對比試驗初步[J]. 廣西蔗糖,2013(3):9-14.
[12]李海明,李瑞美,張樹河,等. 國家甘蔗品種第九輪區試漳州點新植試驗初報[J]. 中國熱帶農業,2013(4):52-54.
[13]黃梅燕,廖錦鵬,李勛,等. 國家第8輪甘蔗品種區試廣西崇左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點結果分析[J]. 甘蔗糖業,2013(3):1-5.
[14]吳蘭芳,王葫青,黃文武,等. 國家第九輪甘蔗區試百色試點品種數據的DTOPSIS法綜合評價[J]. 熱帶農業科學,2017(6):62-66.
[15]李言春,白志剛,賈應明,等. 國家第7輪甘蔗區試品種在保山的表現[J]. 甘蔗糖業,2011(5):12-16.
[16]檀小輝,廖潔,劉銘,等. 廣西28個區試甘蔗品種抗旱性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11(21):112687-12690.
(責任編輯" 思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