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天印
摘要:高層建筑對于社會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解決城市土地問題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從高層建筑出現以來,其防火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高度關注的熱點。高層建筑火災致因因素多,結構復雜,人員眾多,一旦發生火災,無論是疏散還是撲救都有很高難度。鑒于此,本文分析了高層建筑火災成因,提出了具體的撲救與防范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層建筑;火災原因;火災撲救;防火對策
一、高層建筑火災致因因素分析
(一)高層建筑內的空氣流通情況
高層建筑火災的起火階段是指火災最初的發生階段,通常包括起火點、燃料和氧氣三個因素。高層建筑火災的起火點可能包括廚房、電氣設備、加油站、鍋爐等。這些區域都存在易燃物質或易燃氣體,一旦發生火災將會帶來極大的威脅。高層建筑火災的燃料通常包括可燃物質、液態燃料、氣體等。其中,可燃物質的種類很多,如木材、紙張、塑料等。這些物質在受到高溫或明火時,容易燃燒并釋放大量有害氣體。火災需要氧氣才能燃燒,因此高層建筑內的空氣流通情況也會影響火災的發展。如果空氣流通不暢,火災將消耗周圍的氧氣,而且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對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
(二)高層建筑結構復雜,設計不合理
高層建筑火災爆發后,往往會出現蔓延階段,這個階段是火勢快速擴大,對建筑物和人員安全造成極大威脅。高層建筑的結構一般都比較復雜,若建筑設計不合理,加上建筑中部分隔斷和隔熱設施不夠嚴密,火災將更容易蔓延。現代建筑多采用輕質、易燃材料,如塑料、聚氨酯泡沫等,這些材料在燃燒時會釋放出大量有毒氣體和煙霧,使火勢加劇,難以撲滅。高層建筑消防設備要求相對嚴格,若裝置不到位,如滅火器數量不足、消火栓不能用或綿軟的滅火水管等,將使火災蔓延更加迅速。現代建筑內設施復雜,設備齊全,若電路、氣路以及暖氣管等設施管理不到位,火災發生后可能會加速蔓延。
二、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原則及戰術措施
(一)撲救原則
加強第一出動力量調派。應高度重視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工作,第一時間調集足夠警力和車輛裝備器材快速趕赴現場,確保及時撲救火災并營救出被困人員。
救人第一,救滅結合。高層建筑內人員密集且疏散困難的特點決定了發生火災后承擔著重要的搶救人員的工作任務,需妥善處理滅火與救人的關系,撲救過程應貫徹救人第一的原則,實際操作當中滅火和救人同步展開,滅火為救人掃清障礙。
立足自救,自救與他救結合。當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人員以及高層建筑內各種現代化滅火設施、裝備已整合為諸多微型消防站,作為初期滅火力量,一旦起火,應立即組織開展自救,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堵截火勢蔓延,及時消滅初期火災,并協助開展滅火救人工作。
以固為主,固移結合。針對高層建筑內部情況復雜、火災撲救困難的實際,到場后應迅速利用室內固定消防設施,不能完全撲滅火災時,就需要快速組織外部移動式消防裝備進行火場供水,確保火場不間斷用水需要,實現救援行動中固定和移動消防設施的有機結合。
內攻為主,內外結合。高層建筑起火后,必須堅持內攻為主、內外結合,在科學評估失火建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深入火場內部,充分利用建筑消防設施阻截煙氣火勢,并迅速開展救人滅火工作[2]。
(二)具體技戰術措施
1.了解建筑物結構、布局和特點
在火場偵察中,消防人員應盡可能了解建筑物結構、布局和特點。這包括建筑物的樓層高度、出入口位置、安全通道、防火隔離區域等。了解建筑物結構有助于確定最佳的撲救路徑和資源調配。火場偵察應該收集盡可能多的現場情報,包括火勢大小、煙霧情況、火源位置、人員分布等信息。這可以通過觀察、詢問目擊者或使用現代技術設備(如無人機)來獲取。這些信息有助于判斷火勢發展趨勢、確定危險區域和制定救援計劃。火場偵察人員需要與指揮中心、其他撲救人員和相關部門進行及時、準確通信。建立可靠的通信鏈路,使用有效的通信設備(例如無線對講機)至關重要。通信暢通有助于及時傳遞關鍵信息和協調撲救行動。火場偵察人員在執行任務時要始終注意自身安全,應配備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如防火服、防護面罩等)和安全工具,并遵守相應的操作規程和安全標準。
2.全力疏散搜救被困人員
高層建筑應設置足夠數量和寬度的疏散通道,并確保通道暢通無阻。這些通道應該有明顯的標識和指示,以便人們能夠迅速找到出口。高層建筑管理單位應定期組織火災疏散演練,讓員工和住戶熟悉疏散路線和操作流程。同時,提供適當培訓,教授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逃生繩等安全設備。高層建筑應安裝可靠的自動火災報警系統,及時發現火災并通知相關人員。這可以幫助人們盡早得知火災信息,從而加快疏散行動。高層建筑應配備適用的逃生裝備,例如安全繩、應急逃生器材等。這些裝備應經過合理的維護和檢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正常使用。高層建筑應設有避難區域,以便在火災發生時給人們提供暫時避難的地方。這些區域應具備足夠的防火和逃生設施,并與外界保持聯絡[3]。
3.正確選擇火災撲救進攻路線
在高層建筑火災撲救中,正確選擇火災撲救進攻路線非常重要,它可以確保救援人員能夠順利進入火災現場并進行撲救,同時最大限度保護他們的安全。主要逃生通道通常是火災發生時人員疏散的主要路徑,因此在選擇進攻路線時應優先考慮這些通道,確保進攻路線不會阻礙疏散通道的使用;了解火災位置、規模以及煙氣的分布情況,選擇進攻路線時要盡量避開火源和濃煙區域,以減少救援人員受到傷害;在選擇進攻路線之前,確保救援人員配備必要的安全設備,如防護服、呼吸器等。這些設備可以提供額外保護,并使救援人員能夠更好適應火災環境。
4.確保火場供水
由于高層建筑火災發生的位置比較高,火源相對較遠,加之樓層高度、空間狹窄等因素,消防人員在撲救火災時很難直接接近火源,只能通過噴灑水流進行控制和撲滅火災,因此保障供水顯得尤為關鍵。消防水源包括地下消火栓和室內消火栓兩種類型,其中地下消火栓是主要的消防水源,而室內消火栓則是備用的消防水源。在高層建筑設計中,消防水源的配置必須符合國家規定,并要經常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正常運行。高層建筑的消防水源需要具備一定的供水壓力,以便消防人員能夠將水柱噴到較高位置。因此,在高層建筑消防設計中,必須合理設置消防水泵和消防水箱等設備,保證消防水源的供水壓力達到規定要求[4]。
5.保障火場排煙
良好的排煙系統可以有效控制火場煙氣蔓延,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高層建筑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火災排煙系統的布局和設計。排煙系統應包括足夠數量和容量的排煙通道、風機和排煙口,以確保煙氣能夠迅速排出建筑物。自然排煙利用建筑內外的自然氣流來排除煙氣,而強制排煙則通過風機等設備強制將煙氣排出。綜合運用自然排煙和強制排煙可以提高排煙效果。排煙口的位置應根據建筑結構和火災情況進行合理選擇。排煙口通常應設置在建筑物頂部或側面,并且應遠離人員疏散通道,以免煙氣影響人員疏散。
6.做好火場通信
為了在火災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傳遞信息和指揮撲救行動,需要建立一個覆蓋全樓的通信系統,包括無線電、電話、網絡等。在建立通信系統的基礎上,還需要制定明確的通信流程,規定通信時間、方式、內容等,以確保通信快速、準確、統一[5]。
三、高層建筑火災預防措施
(一)強化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明確消防管理職責,并分配到位,包括指定專門人員負責消防安全管理。制定并執行消防管理制度、消防應急預案等,明確各類火災風險防范措施、員工疏散逃生路線和應急通道等。定期對高層建筑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包括電氣設備的安全性、防火設施的完好性等。同時,定期組織消防演練,提高員工和住戶的消防意識和應對能力,確保高層建筑內部配備必要的消防設備,例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滅火器、消防栓等,并進行定期維護和檢修。對高層建筑進行綜合火災風險評估,明確可能存在的火災隱患,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例如,加強電氣安全管理、禁止亂拉亂接電線、加強易燃物品儲存管理等。
(二)加強消防監管力度
政府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明確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要求和標準,對高層建筑的設計、施工、使用和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規范和監管。消防部門應定期進行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檢查,對于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進行整改,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高層建筑應配備符合消防要求的自動火災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疏散指示系統等消防設施,并定期進行維護和檢修工作,確保其正常運行。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對高層建筑消防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眾對火災預防和自救逃生的意識和能力。政府應加大對消防隊伍的培訓和裝備投入,提高他們的救援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對于高層建筑火災事故中的責任人,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形成嚴明的責任追究機制,以提高各方對火災預防工作的重視程度[6]。
(三)優化高層建筑消防設計
采用防火材料和防火墻來增強建筑的防火性能。高層建筑應該按照相關法規要求設置多個逃生通道,確保人員安全疏散。安裝可靠的自動火災報警系統,包括煙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和火焰探測器等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及時發現火災,并發出警報,使人員盡早撤離。在高層建筑的關鍵區域,如走廊、樓梯間和機房等地方,安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能夠迅速控制火勢,阻止火災蔓延。高層建筑應設置足夠數量的疏散樓梯和疏散通道,并且保持其暢通無阻。疏散樓梯應該滿足相應的寬度和承載能力要求,以確保人員能夠快速安全逃離火災現場。在疏散通道、樓梯間和出口等地方,應安裝應急照明和標志系統,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提供足夠的照明和指示,幫助人員快速找到逃生路徑[7]。
(四)優化高層建筑防排煙系統
建筑物內應設計合適的排煙系統,包括主排煙、輔助排煙和消防通風設施等。這些設施應根據建筑物的類型、高度和使用方式進行設計,并在建筑物啟用前進行檢驗。建筑物內排煙系統應配備自動控制系統,以確保在火災發生時可以及時啟動排煙系統,將濃煙排出建筑物,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排煙系統需要經常檢查和維護,以保證其正常運行。
(五)完善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措施
高層建筑應配備可靠的自動火災報警系統,包括煙霧探測器、溫度探測器和火焰探測器等設備。一旦系統檢測到火災跡象,會立即發出警報,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高層建筑設計應考慮消防通道的設置。這些通道應寬敞、明亮,并且應定期進行維護和清理,以確保在火災發生時人員能夠順利逃生。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可以迅速控制火勢擴散,提供撲滅初期火源的支持。這些系統應安裝在關鍵區域,如走廊、樓梯間和高風險區域。高層建筑的消防水源設備應得到加強,包括消防栓、消火栓和室內消火栓系統等。這些設備應定期檢查和維護,以確保其正常工作。高層建筑內部應設置明確的疏散指示標識,包括疏散通道指示、樓梯出口指示和安全出口指示等。這些標識應清晰可見,并且應定期檢查和更新[8]。
結語
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對高層建筑火災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針對性的防范和撲救對策。希望能為相關領域的學者、決策者和從業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并為今后高層建筑火災防范工作的改進和完善提供指導。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們能夠不斷提高高層建筑火災預防和撲救水平,為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更好保障。
參考文獻
[1]江志軍.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方法[J].中國科技信息,2020(08):55-56+58.
[2]張雁紅.高層建筑火災隱患與消防給水設計研究[J]中國住宅設施,2020(03):47+65.
[3]牛攀,李龍飛,梁棟林.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04):68.
[4]申鵬飛.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難點及火場供水對策分析[J].大眾標準化,2022(18):116-117+120.
[5]李金儒.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難點及火場供水對策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22(06):44-46.
[6]朱少林.高層建筑火災致因分析及撲救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17(11):111-112.
[7]安春暉.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難點分析與對策研究[J].城市與減災,2017(05):1-7.
[8]王文洪.芻議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的潛在危險與防范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17(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