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
【關鍵詞】發展性班級教育系統;班級活動;勞動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47-0094-03
一、班級活動系統化推進的思路
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是實現德育目標的主要形式,同時組織班級活動也是班主任日常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如何推動班級活動達成既定的德育目標呢?我們可以把班級活動放到一個系統中去考慮,進而發掘班級活動對構建發展性班級教育系統的作用。
班主任以系統化的視角來剖析班級活動,推動班集體建設。以勞動教育為例,暑假期間,班級組織了一項勞動教育活動“家務小能手”:學生在一周內每天堅持做一項家務,勞動內容自選,如準備一餐飯、打掃房間、清洗衣物等,要求學生在一周中記錄勞動感受并與同學們分享。活動進行過程中和開展后,班主任組織學生在班級公眾號上進行了一系列宣傳,如“勞動最光榮”“奮斗最幸福”等。單從活動的角度看,這次活動似乎已經結束了,但從系統的角度看,這個活動還可以進行深入拓展。
首先,是“起”的思路,即以這個活動為基礎深挖勞動教育這條活動線,以勞動為圓心組織勞動教育系列活動。從空間的角度來設計,可以開展“班級勞動小能手”“社區勞動小能手”等活動。從時間的角度來設計,可以根據學段特征設定逐步深入的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家庭、班級、學校和社區里循序漸進地完成活動。這樣,勞動教育就在空間和時間范圍內都拓寬了。
其次,是“承”的思路,即將此活動作為勞動教育系列活動中的一環,進一步豐富拓展活動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從挖掘勞動教育價值的角度出發,班主任可以在這個活動之前安排學生進行家務勞動或者家庭生活的相關調查,培養學生的調研和分析能力;在活動進行過程中設定階段性目標,如通過改進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以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活動結束后再組織小組交流和反思,總結提高家庭勞動效率的若干妙招,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這種系列化的設計方式,能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勞動教育中獲得全面提升。
再次,是“轉”的思路,跳出勞動教育的框架將此活動轉化為實施系統中的其他支線活動,進而輻射文化線、管理線、教學線、教育合力線等。勞動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勤儉節約精神、合作精神、禮讓精神、擔當精神,此為“以勞育德”;勞動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此為“以勞啟智”;勞動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在協調、靈活、力量和耐力等身體素質上的發展,此為“以勞健體”;勞動教育還能為學生接觸陶冶美、鑒賞感悟美、創作表達美、交流傳播美提供路徑,此為“以勞涵美”。依據這個思路,我們可以通過勞動教育活動在班級文化線中滲透實干奮進的班風;通過衛生值日的安排或者“學習+勞動”小組的成立在班級管理中滲透責任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弘揚吃苦耐勞的精神激勵學生在學習中堅持不懈等。此外,班主任還可以通過家務勞動挖掘家庭的教育資源,推進家校教育合力的發揮。由此可見,發展性班級教育系統中的活動線在經過精心設計后有助于帶動并活躍實施系統中的其他支線。
最后,是“合”的思路,將此活動與其他類型的活動有機整合,整體推動實施系統。如某個階段的實施系統主線是親子關系,那就可以把這個活動作為增進親子關系的一環,開展“親子勞動PK”,增加家庭成員的互動;如果某個階段的主線是學習習慣培養,就引導學生堅持對勞動教育活動進行記錄和反思,探索如何養成一種習慣,并把這種習慣遷移到學習中。
總的來說,這四條思路可以融會貫通,要旨在于用系統化視角進一步挖掘班級活動的價值。
二、班級活動主線的設定
班級活動的深化拓展離不開班集體建設的系統主線。在實際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在組織班級活動時并沒有考慮到系統主線,或者已經開展了一些很好的活動,卻找不準主線。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可以運用逆向思維,在活動的基礎上重塑主線,并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推動整個班級教育系統的構建。換句話說,就是結合實際,發展性地推動班級活動由點成線,由線到面。
班主任在開學伊始或者定期總結中可以根據學段,先把想到的或者已經開展的活動寫下來進行分析。第一,列表尋找活動之間的共性,挖掘活動的深層次價值,發現活動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第二,在共性的基礎上推導出某個學段班級活動的主線。第三,對活動進行重新設計,可以運用上述的“起承轉合”思路,也可以根據班級和師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發展性的活動計劃。以勞動教育活動為例,具體來說,高一是新建班集體階段,排衛生值日表、組成勞動小組等是常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班主任結合新生自我介紹和勞動技能培養組織班級活動——“我的值日搭檔”,即讓具有不同勞動特長的學生分工合作,負責班級常規保潔和大掃除。基于這個活動,我們在反推主線的時候可以巧妙地抓住其中的幾個關鍵詞“值日”“小組”“搭檔”,就會發現這其實是在勞動中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關系的系列活動。馬克思曾指出:人的勞動是實現人與自然界、社會生活交往對話的媒介,人通過勞動建構社會關系,而社會關系并非通過外力施于人本身,而是內生于人的勞動實踐之中。根據這個思路,班主任可以將這個階段班級活動的主線設置為“在勞動中構建聯系”。為了完善這條主線,班主任還可以新增一個師生勞動結對的活動,讓師生關系從學習領域拓展到勞動領域。
高二時的班集體已經形成,如何增加班級的凝聚力,讓班級成為學生發展的場所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從全面發展的角度看,馬克思分析了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一致性,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因此,個體的發展不能脫離勞動知識與技能、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這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班主任可以結合學農活動,增加學農勞動成果展示和共同撰寫班級勞動周刊兩項活動,讓勞動成為打造和諧班集體的一種有益方式。這些活動讓學生充分體會集體勞動的艱辛和樂趣,也鼓勵學生在勞動中提升勞動知識與技能、端正勞動態度、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據此,我們可以將這個階段班級活動的主線設置為“在勞動中打造班集體”。
到了高三,勞動教育活動依舊可以繼續開展,因為學習本身也是一種腦力勞動,而體力勞動更是強身健體、淬煉精神的必備手段。在這個階段,由于升學壓力較大,班主任應致力于推動勞動教育的生活化。除了常規管理中的勞動教育以外,評選班級勞動標兵、組織職業生涯體驗等活動都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生涯規劃。據此,我們可以把這個階段班級活動的主線設置為“在勞動中提升品質”。
三、以班級活動推導系統主線
那么,是不是每一種活動都能找到主線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每個人可能對活動的目標設定不同,因而同樣的活動可能會被納入不同的主線當中。以常見的愛心義賣為例,有的班主任把它歸為公益類活動,主線涉及公益或者社會實踐類會經常用到它;有的班主任會把它歸為勞動類活動,因為義賣的物品可以是勞動教育中的手工作品;也有的班主任把它歸為團隊活動,因為活動中成立了義賣小組。活動可以根據主線的需要進行再次挖掘和設定,前提是根據德育的目標發掘不同活動的特質。
我們可以做一個從活動到系統主線的推導練習,這樣有助于鍛煉系統化思維。如朗讀比賽和大課間活動,這兩個活動按照常規的歸類一個屬于教學類,一個屬于文體類,那么如何將這兩個不同類別的活動納入同一條主線呢?這就要分析兩個活動的內在聯系,朗讀比賽和大課間活動都需要學生參與,獲得從頭腦到身體的全方位鍛煉。據此,班級活動主線可以考慮設定為“在集體活動中推動身心發展”,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推導思路。有了一條子系統主線的設想后,班主任還可以考慮設置其他子系統主線,進而推導整個實施系統的主線。發展性班級教育系統理論特別強調人的發展,那么學生在班集體中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發展呢?集體活動、學科學習、個人努力、社會實踐等都是有效方式。因而,其他子系統主線可以設置為“在學科學習中推動身心發展”“在社會實踐中推動身心發展”等。當然,也可以按照學段的順序,每個學段專注于一條子系統主線設計和組織活動。無論如何設計,我們希望在推動學生身心發展的主線引領下,形成一個相互融合的德育網絡。
綜上所述,班級活動是實現德育目標的主要形式,在組織班級活動的前后,班主任不妨引入系統化視角,運用發展性和普遍聯系的觀點,充分挖掘班級活動對構建發展性班級教育系統的價值,形成彼此聯系的德育網絡。
(作者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