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韋勒
在全球增長前景疲軟、通脹出現放緩跡象的情況下,各大央行可能會在2024年改變政策,“降息之年”將是2024年的主題。
美聯儲似乎有望在2024年改變貨幣政策的走向,其表示:“政策利率可能處于或接近本輪緊縮周期的峰值。”因此,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可能會繼續調整未來幾個月的前瞻性指引,官員們認為“進一步加息可能不合適”。
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JeromePowell)及其同僚的最新預測顯示,2024年聯邦基金利率將下降,因為利率點陣圖顯示預測中值為4.6%,經濟放緩的跡象可能會促使FOMC盡早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以避免經濟衰退。
2024年迎來美國大選,一般而言,在大選年,貨幣、財政政策很難趨緊。一邊是希望維護經濟軟著陸;另一邊是已開始下降的通脹率,鮑威爾很難再不松口,美聯儲也并不需要等到核心PCE觸及2%目標值后才開始行動。12月22日發布的通脹數據更顯示,11月PCE環比下降0.1%,前值為0,這是2020年4月以來首次下跌。核心PCE較去年同期上漲3.2%,漲幅也較10月略降。
不乏國際投行預計,美聯儲將在2024年3月、5月和6月連續進行三次各25BP的降息,然后每季度降息,直至達到3.25%~3.5%的利率水平。而此前,主流機構都預計首次降息會出現在7月后。
雖然美聯儲官員在12月會議后又出場打壓市場對2024年第一季度就開始降息的預期,但似乎市場并不買賬,美元、美債收益率目前下跌趨勢完整,美股多頭凌厲,而且基本上都有望持續。
歐洲央行(ECB)在2023年最后一次會議上保證“遵循數據的方法來確定適當的收縮水平和持續時間”,但理事會看起來正準備改變貨幣政策路線,因為該央行打算在2024年下半年“每月平均減少PEPP(疫情緊急購買計劃)投資池達75億歐元”。
在此之前,歐洲央行可能會在管理貨幣政策方面采取觀望態度,因為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行長及其同僚堅稱“必要時,我們的政策利率將設定在足以實現收縮的水平”,如果理事會打消了可能降息的猜測,歐元可能會在2024年跑贏美元。這可能也因為歐元區和英國的通脹比美國更為頑固。
但經濟放緩的跡象可能會促使歐洲央行放松收縮性政策,因為“經濟增長的風險仍然傾向于下行”,如果理事會在降低歐元區利率方面表現出更堅定的意愿,歐元可能面臨不利因素。
隨著歐元/美元從10月的年內新低(1.0448)反彈以來,它在2024年之前已經形成頭肩頂形態。只要歐元/美元交投于左肩下方的1.1070附近(23.6%斐波那契回撤位)至1.1090(38.2%斐波那契延伸位),重大反轉的風險就會持續存在。如果歐元/美元難以守住1.0610(38.2%斐波那契回撤位)上方,則歐元/美元可能會回吐從2023年低點(1.0448)以來的漲幅,但只有突破/收盤低于1.0200(23.6%斐波那契回撤位)下方,才能有機會下探2022年11月低點(0.9905)。
不過突破/收盤高于1.1070(23.6%斐波那契回撤位)至1.1090(38.2%斐波那契延伸位)區域將推翻頭肩頂形態,突破2023年高點(1.1495)將沖擊1.1430(100%斐波那契延伸位)至1.1440(61.8%斐波那契延伸位)區域。
在美聯儲議息會議后,英國央行行長貝利(AndrewBailey)的言論則完全不同,這是因為英國的通脹比美國高出不少。
貝利指出,利率必須“在足夠長的時間內保持足夠的限制性”,才能使通脹降至英國央行的目標水平。他稱,如果有證據表明通脹壓力比預期的更持久,英國央行可能會恢復貨幣緊縮政策。
他的態度似乎和一個月前的鮑威爾如出一轍,強硬的態度或許僅是在于打壓通脹預期,不讓金融環境太早轉為寬松,否則將不利于控制通脹。

但是,英國通脹數據也有了積極的進展。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披露,11月通脹率大幅放緩至3.9%,遠低于經濟學家們預測的4.4%的共識水平,也是自2021年9月以來最低的水平,汽油、食品和休閑等類別的價格拉低了通脹。這引發英鎊走低、股市上漲,并加大了各方對2024年上半年降息的預期。
不乏機構認為,消費價格通脹“下降幅度大得出人意料”,意味著英國央行更有可能在2024年上半年降息,“遠遠早于它迄今愿意發出的信號”。
市場目前普遍預計,英國央行將在2024年5月降息25BP,2024年全年利率將累計下降134BP,這比此前預期的下降107BP又有所提升。
與此同時,日本央行(BoJ)延續鴿派指引,該央行一致投票決定繼續實施量化和質化寬松(QQE)和收益率曲線控制(YCC)進入2024年。
日本央行在2023年4月的會議上決定“對貨幣政策進行全面審查,計劃時長約為一年到一年半”,日本央行看來并不急于改變路線,而植田和男行長及其同僚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保持目前的立場,因為日本央行計劃“耐心地繼續實施貨幣寬松政策,同時靈活應對經濟活動、物價和金融狀況的發展”。
因此,日本央行的寬松周期可能會在2024年繼續拖累日元,但隨著各大央行改變貨幣政策前景,套利交易的利差惡化也可能影響外匯市場。
美元/日元未能測試2022年高點(151.95)后接近50周均線,如果未能對均線的正斜率做出反應,匯率可能會面臨進一步下跌。
突破/收盤低于139.60至140.00區域,可能會推動美元/日元跌至136.70,下一個關注區域在132.60(38.2%斐波那契回撤位)至133.90。未能守住2023年3月低點(129.65)則看向2023年低點(127.23),但回升至146.70(78.6%斐波那契回撤位)上方,則重新關注2022年的高點(151.95),接下來過往出現過的點位是1990年7月高點(152.25)附近。
需要注意的是,各大機構2024年都頗為看好日本股市,此前東證交易提及對于破凈股(PB長期低于1倍)的關注措施,并強烈敦促這些破凈股對有關改進政策和具體措施進行披露,這意味著上市公司必須關注股東價值。但如果日元大幅升值,日本股市的勢頭或將受阻,盡管長期的結構性機會不變。
進入2024年,隨著中美利差收窄超200BP、人民幣企穩,中國央行降息以刺激經濟的壓力下降,而仍處于負區間的通脹率也提升了降息的必要,因而市場對2024年一季度降息、降準的預期攀升。
事實上,近期銀行存款利率的下行可能已有所預示。根據公告,12月22日起,包括工、農、中、建、交在內的多家國有大行宣布下調存款掛牌利率,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下調幅度不等,三年期和五年期定存掛牌利率降幅最高,達25BP。這是繼2023年6月和9月后,各大銀行再次調低存款利率,這也主要是為了維護銀行的凈息差,并為未來下調貸款端利率(政策利率)鋪路。
政策利率在過去4個月里都保持不變,我們預計2024年一季度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和中期借貸便利(MLF)都有望下調,從而帶動LPR(貸款報價利率)下行。同時還可能進行一次25BP的降準,以增加向銀行提供可貸資金。

盡管如此,人民幣仍有望維持穩定。自2023年11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超過2.5%,市場對于人民幣看貶的情緒可能也已見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了穩增長立場。不過,會議并未提出大規模刺激措施,而是強調要限制下行風險及保持經濟復蘇態勢。這有利于美元對人民幣見頂。中國央行似乎對人民幣目前的水平較為淡定,中間價也顯示了央行并無意阻礙人民幣走升。
我們預計2024年人民幣對美元的目標價為7,但仍需要警惕美元在2024年上半年重新走強,加之如果中國宏觀經濟表現低于預期,可能會使人民幣重新測試7.3。整體而言,美元的走弱趨勢在2024年仍將具有不確定性,更確定的走弱趨勢或要到2025年。
(作者系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文中所提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