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軍
在2024年的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滬深兩市已毫無懸念地連續第二年收出年陰線,倒是“小弟”北交所指數在四季度給了一個不小的驚喜。
每逢元旦前后,筆者都會有一個保持多年的交易習慣,就是從傳統技術型角度,翻閱滬深市場中幾千只股票的行情走勢,既對當年的市場做總體的回望,又對新一年的市場有一個展望。自2017年開始,筆者每年都在元旦前后以“歲末年初中國股市回顧與前瞻”為主題,在《證券市場周刊》發表文章,2023年亦不例外。
經過仔細梳理,我們會發現,2023年市場中的股票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一是,走出牛股特征、有巨大利潤回報的一批股票:如高新發展、中航電測、捷榮股份、圣龍股份、龍版傳媒、文一科技、龍頭股份等。這類股票無懼下跌,走出獨立于市場的走勢,就像“一縷暖陽”為其他股票帶來“某些希望和對來年的期許”。
二是,呈現出熊市特征的一批股票,包括:1)醫療類:如康希諾、通策醫療、華熙生物、長春高新、貝泰妮等;2)電器類:如科沃斯、石頭科技等;3)大消費類:如金龍魚、中國中免、海天味業、酒鬼酒等;4)新能源類:如億緯鋰能、寒銳鈷業、大全能源等;5)科創板類:禾邁股份、杭可科技、極米科技等;5)ST類:ST泛海、ST華儀、ST柏龍、ST新梅、ST鴻達、ST愛迪、ST博天等。
三是,其他有“牛股胚子”圖形的一批股票:這種股票經過2015年或者2017年的高點下跌后,一直在低價或者低位區間橫盤2至4年、業績不虧損、沒有被ST,也沒有被資金炒作的股票。有這種類型圖形的股票,一旦遇到市場利好或者政策風口,假以時日會有許多“牛股胚子”露出尖尖角。投資者可參照一些低位、低價、類似“帶龍字股”啟動前的圖形的股票,認真過濾篩選并關注。
從熱點動向看,2023年下半年市場中,部分傳媒類、游戲類股出現相當強的活躍性。其中,還出現了以“帶龍字股”被市場資金追捧炒作的現象。比如:圣龍股份、龍版傳媒、天龍股份、龍頭股份等。
也許明年是中國人傳統十二生肖中的龍年,投資者存有比較美好的期盼,炒個寓意,但更要注意防止炒作風險,以免出現“葉公好龍式”虧損。很多熱點股票風頭過后都會回歸到本來面目,而投資最重要的事就是保護好自己的本金。
北交所指數是2023年下半年后期三個市場(滬、深、北交所)中最大的亮點,不但翻轉了歷年跟隨滬深市場上下的慣例,還走出了一段獨立行情。當然,這也是在管理層和政策的支持下。加之北交所指數經過連續下跌之后,本身也有反彈的動能意愿。另外,北交所上市的股票整體市值相對袖珍,上漲幅度一天可達30%。以上幾點,都對市場資金、尤其對有追逐利潤和風險偏好的資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希望這次漲過之后不要再度陷入長期低迷。
海外市場在2023年走出了普遍的上揚行情,和滬深市場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反差。期待中國股市能奮起直追,揚長避短,給市場中參與的投資者以更好的回報。
市場面,作為一個已有30年股齡的投資者,筆者仔細對比以往如1994年的325點、2005年的1000點、2008年的1664點,甚至2018年的2440點的相關數據,本輪下跌算是相對溫和的,只是身處市場的投資者會感覺相對煎熬。
不過,以上4輪下跌,最終都引發政策面出臺實質性利好,從而引領股市走出不同級別、不同模式的牛市行情。本輪市場在調整下跌過程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既有表象的,也有深層的,很多參與者都能感受到,想必管理層會看得更加清晰。解鈴還須系鈴人,相信最后本輪市場的困境,還要用對癥的配套政策去化解。希望在證券市場的基石“三公原則”的保障下,中國股市今后能杜絕類似浙江國祥事情的再次出現,切實維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技術面,由于年線出現了二連陰,所以滬深大盤指數沒有快速向上收復年線的能力,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在一個區間內反復震蕩、試探,直到試探出理論上和技術意義上的底部或低點。相信那時也正好是政策出臺利好的時候,屆時會形成政策面、技術面、指數、時間上的合力共振,也就是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
目前的月線指標處于中間偏下位置,雖尚不能夠和歷史上的幾次熊市大底相提并論,但在此位置下,投資者需要認真地做股票篩選。
再看周線指標,也已到達相對低位,但還沒進入2次背離狀態。
總之,2024年的市場雖然還存有某些不利因素,但畢竟絕大多數的權重股、指標股、大市值股已從2021-2022年被資金炒作的高位、高價、高市值和高風險階段,調整到目前的位置,下跌動能得到進一步的釋放和緩解,這有利于市場今后的重新布局和分配。惟一需要注意的是,市場在末段期可能出現的多殺多走勢。
2024年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時間節點,一個在1月中旬,另一個在6-8月。整體市場應該會是一個探低(底)之后的反彈、震蕩、再試探的過程,以便為之后幾年(或若干年)的市場找到新的定位。
中國股市激蕩30年,經歷了1994年的325點、2005年的1000點、2008年的1664點和2018年的2440點后,加上本輪調整試探出的低點(或未來低點),一共有5輪。希望自此之后,中國股市能走向一個多方參與、多方共贏、更加市場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證券市場。(文中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