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杏
參考歷史,年末“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有望落地,軍工新訂單有望密集簽署。長期來看,該板塊受益于國防建設規劃,疊加軍貿、民用大飛機、央國企改革等催化,布局機會顯著。截至12月28日,中證軍工指數PE估值為54.11倍,位于歷史12.74%分位,行業估值修復空間較大。估值低位疊加基本面或迎拐點,投資宜關注軍工ETF。
行業經過過去近兩年時間較快增長,2023年迎來“十四五”規劃中間年,年內板塊持續調整:截至12月28日中證軍工指數年初以來下跌12.21%,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到中期調整等因素影響。
在國家各項“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時間節點,為了軍工作戰效能提升以及成本不斷優化,軍工行業訂單下達出現延后。
2023年前三季度,中證軍工指數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加7.37%和6.91%,一定程度低于市場預期。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半年報明確提及,“下游客戶采購計劃的階段性調整”、“裝備采購計劃延期”、“客戶合同簽訂延遲”、“市場出現周期性波動”等因素對報告期內營收利潤產生影響。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如期實現建軍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受近年地緣事件影響,不少國家都在加大武器采購力度,因此中期調整也不會改變行業長期成長屬性。
隨著年底中期調整逐步落地,行業邊際改善趨勢明確。參考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該平臺是軍工部分結構性需求的發布平臺,旨在為民營企業、裝備采購部門等實現需求信息的對接。
從歷史數據看,往年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四季度招標數量及占全年比重均較高,一般超過30%,2023年四季度以來招標信息同樣有所回暖,行業需求景氣或有一定提升。近期多個領域的軍工配套企業陸續披露訂單信息,采購及訂單下放或逐步恢復,行業反轉拐點或至。
軍費預算支撐行業需求增長。2023年我國軍費預算同比增速為7.2%,增速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增速已連續3年保持環比增長。當前國際環境趨于緊張,國防投入提速具有合理性和緊迫性,我國國防實力與經濟水平尚不匹配,軍工處于補償式發展階段。
2022年我國國防支出占當年GDP比重為1.20%,與美國存在差距。“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指出“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展望“十四五”時期甚至到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的節點上,我國國防支出增速或將長期高于GDP增速,國防支出占GDP比重有望進一步提升。
此外,俄烏沖突以及巴以沖突導致的世界安全局勢緊張,或將導致全球國家國防投入進一步增加。根據SIPRI統計,2022年全球軍貿指數同比增長19.37%,全球軍貿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我國軍貿市占率自2020年低點后呈現快速回升,2022年已超越2019年高點,達到6.31%,目前正處于自研新式武器裝備為主的發展階段,在全球軍貿體系中的實力不斷提高。
民用方面,上周中國國航宣布擬A股定增募資60億元,其中42億元用于引進17架飛機,包括6架C919及11架ARJ21。根據中國商飛數據,預計到2040年中國將超過北美和歐洲成為全球客機需求規模最大的地區,其中近六成交付新機為以C919代表的160座級單通道客機。預計C919大飛機的國內配套企業,將受益于后續國產替代的推進。
目前新一輪央國企改革處在推進過程中,2023年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進行了優化調整,將“兩利四率”調整為“一利五率”,增加凈資產收益率強調資產運營效率。2023年上半年共17家軍工企業推出股權激勵草案。部分核心軍工央國企推出長期股權激勵計劃,為后續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2022年至今軍工行業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與收并購事件也引發關注,包括中航電子吸收合并中航機電、中直股份擬發行股份收購哈飛及昌飛集團股權、成飛集團注入中航電測。目前大多數軍工集團證券化率較低,多數優質資產仍未證券化,后續存在注入可能,相關事件也會帶來行情催化。(文中基金僅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