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婷 廣東省廣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國有企業之間的重組整合,與此同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再次提到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簡稱“五力”)。國有企業作為國有經濟的支柱,在國企改革全面深入實施的攻堅階段,如何通過戰略重組快速有效提升“五力”,進而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與實踐的課題。
現有的研究或單獨研究影響國有企業“五力”提升的因素,或單獨研究國有企業戰略重組的意義作用,鮮少有研究將兩者之間的關系結合起來考察。本文通過采用理論研究與案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分析近年來國內最大規模的央企重組案例,深入研究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對提升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的現實意義,為今后國企改革、國有資本運作方向提供借鑒參考。
新古典經濟學中提出了資源基礎理論,認為可以通過外部并購來提升企業資源水平。彭羅斯的企業成長理論指出,企業擴張能給企業帶來利潤和成長的機會。鄒?。?016)認為資源調整是中央企業戰略重組的實質。文宗瑜(2011)指出中央企業的資產重組整合能有效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郭子麗(2009)按照重組目標不同,將重組模式分為:基于國有經濟布局與結構調整的重組、基于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組、基于不良資產處置的重組。鄒海莉、孟俊婷(2010)按照并購方向方式不同,將重組模式分為橫向并購、縱向并購、剝離型重組、過渡性重組和改組型重組[1]。
綜上,為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國有出資人會進一步指導國有企業持續推進橫向聯合或縱向整合,對國有資產不斷進行有效配置,加快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歐陽耀福、李鵬(2021)認為競爭力是綜合目標,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是發展目標,創新力是驅動目標。根據張園、吳鸞鶯、李浩瀾(2021)的研究,“五力”指數評價具體體現在資源利用效率、創新投入與產出、國有資產控制力、納稅額、社會捐贈、經營與財務風險等指標上。
1.企業背景。神華集團是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經銷商,國電集團是全球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公司,中國神華作為神華集團控股企業,分別于2005 年和2007 年在香港、上海上市,是全球領先的以煤炭為基礎的綜合能源上市公司。
2.重組背景。2015 年,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神華集團在國務院國資委統一部署下被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之一。2016 年,由于煤價不斷上漲,煤炭與火電行業的盈利呈現出對立趨勢,國家發改委提出要加快煤電聯營步伐,之后,國務院辦公廳發文鼓勵煤炭、電力產業鏈上下游國有企業加快整合、發揮協同效益,提升全產業鏈綜合競爭力。
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的合并重組進一步理順了煤電關系、實現了煤電一體化發展。合并重組后,神華集團更名為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集團注銷,中國神華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調整為國家能源集團。重組后的國家能源集團資產規模超過1.8 萬億元,擁有四個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世界最大的火力發電生產公司、世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公司和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公司。
1.戰略目標調整及其作用。重組后,中國神華按照國家能源集團的統一部署,將其戰略目標調整為:建設國家能源集團的旗艦公司和世界一流能源公司,新戰略定位為:以“橫向聚焦主業,縱向延伸產業鏈”為方向,探索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產業協同融合[2]。一是增強供應鏈穩定性。中國神華與國家能源集團簽署了《煤炭互供協議》《產品和服務互供協議》,進一步加強煤電企業的合作,使雙方建立并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進一步穩定了供應鏈上的材料與產品、服務價格,保障雙方利益,降低了企業經營風險。重組后中國神華與國家能源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逐漸增加,關聯交易業務收入占總營收比重從2018 年的15%提升到了2022 年的32.7%。二是提高供應鏈金融服務水平。2020 年,國家能源集團直接對神華財務公司增資60%,至此,神華財務公司與中國神華之間成為聯營公司,此舉旨在進一步增強國家能源集團煤電供應鏈系統內部的金融服務水平[3]。三是提升產業集中度。2018 年中國神華與國電電力以各自持有的火電公司及資產共同組建合資公司,2020 年中國神華將所持富平熱電公司100%股權轉讓給國家能源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國源電力。此舉旨在進一步整合推動國家能源集團內部火電產能結構持續優化。
2.經營成果與財務分析。(1)經營成果。重組后,中國神華的經營業績水平在短期內有一定波動,但從2021 年開始趨于穩步提升狀態。表1 展示了中國神華近年來經營指標的變化情況,根據表中數據,中國神華的營收及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在重組當年,以及重組過渡期、適應期過去后,出現大幅提升。(2)財務分析。表2 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神華近年的財務狀況,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重組后,中國神華的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報酬率均大幅提升;償債能力方面,企業資產負債率明顯下降,速動比率提升,一方面說明企業資金充足,另一方面也說明資金的運用效率不足;從營運能力來看,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均有較大提升,說明流動性強、銷售能力強、存貨積壓少、賬期短。

表1 中國神華2015—2022 年經營情況(A 股數據)

表2 中國神華2015—2022 年財務數據分析表(A 股數據)
1.“五力”指標評價體系設計。在借鑒張園、吳鸞鶯、李浩瀾關于《國有經濟“五力”指數構建與評價》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根據行業特征,進一步設計中國神華“五力”指標評價體系[4]。指標數據來源分別引用中國神華的企業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中的公開數據。表3 展示了中國神華“五力”指標體系設計框架以及具體指標數據。

表3 中國神華2015—2022 年“五力”指標體系設計及數據情況(A 股數據)
2.中國神華“五力”指標評價分析。(1)競爭力指數分析。根據競爭力研究指標計算結果,中國神華的總資產周轉率和營業收入增長率呈現先下降后上升趨勢,其凈資產收益率和煤炭保有資源量則持續上升[5]。(2)創新力指數分析。中國神華的創新力指數變化并不明顯,表明企業重組前后在創新方面的重視程度與投入方面沒有過多調整。(3)控制力指數
分析。從控制力指數變化情況來看,指數基本穩定且略有下降。(4)影響力指數分析。中國神華的納稅額逐年提升,社會捐贈方面除了2017 年以外均保持較高捐贈金額,環保方面的投入則是持續加大,表明企業始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6]。(5)抗風險能力指數分析。中國神華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持續提升,長期償債能力持續改善,抗財務風險能力明顯有所上升。(6)綜合指數分析。重組后,中國神華的“五力”綜合指數保持持續上升、平穩增長趨勢,充分說明,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的合并重組促進了中國神華戰略轉型。一方面,在提高主業集中度的同時增強了供應鏈穩定性,與上下游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促使企業的范圍經濟、規模經濟得到加強,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重組后,中國神華的資源挖掘和擴張能力在國家能源集團的支持下也得到了顯著提升,與供應鏈上的企業形成了相輔相成、密切聯系的多贏互惠關系,減少了惡性競爭,提高了供應鏈整體資源配置效率,體現出戰略協同“1+1>2”的優勢[7]。表4 展示了中國神華“五力”綜合指數變化情況,具體測算采用定基分析法,即以第一年數據為固定期數據,基礎水平為100,如果計算期數據高于100,表示該時期數據較基期有所上升,反之則是下降。
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合并重組成立國家能源集團后,在國家能源集團統一部署下,中國神華的戰略目標、戰略定位均進行了調整,并具體體現在資源、成本、產品、品牌、經營一體化等各方面。在國家能源集團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神華的主營業務煤炭板塊實現了快速發展:煤炭保有資源量較重組前增加了近一百億噸;煤炭銷售額穩步提升,其中與國家能源集團及其子公司產生的產品服務銷售額比重更是直接翻倍,進而促進中國神華2022 年的營收、利潤總額較2016 年翻了一番,歸母凈利潤更是翻了兩番,企業競爭力明顯得到提升;銷售穩定、企業存貨變現有保障,供應關系穩定、賬齡短,企業運營效率提高,抗風險能力增強。與此同時,中國神華的國有股東始終處于主導地位,保持強有力的支配能力,中國神華始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納稅、社會捐贈、環保投入等多方面不留余力地發揮國有企業作用,企業影響力顯著。
綜上,國家能源集團成功組建后,中國神華“五力”綜合指數得到大幅提升,說明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的戰略重組是一次明智而成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