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

2022年2月27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婦女們舉起家庭暴力受害者名單抗議性暴力和性別不平等
這已經是今年第41名澳大利亞女性死于暴力了。
21歲的水球教練莉莉·詹姆斯,就職于悉尼市中心的圣安德魯教會學校,在好友的印象里,她是一個善良的朋友,也是一個熱情的運動健將,充滿活力,性格外向。忙碌的工作之余,她會盡可能地花時間陪伴在家人身邊。
但澳大利亞當地時間10月25日晚,她并沒有回家,且下落不明。次日凌晨,警方接到一名男子打來的電話,告知了莉莉的位置。
警方在學校體育館的浴室內發現了莉莉,她的頭部多處遭受錘擊,幾個小時前就已經遇害。
警方推斷,這起命案與她24歲的前男友保羅·蒂杰森有關。
視頻監控顯示,保羅尾隨莉莉進了體育館衛生間,最后卻一個人離開了。而在事發當天早上,保羅正好去五金店買了一把錘子。
同時,警方還發現,殺害莉莉后,保羅駕駛一輛雷克薩斯,前往悉尼東郊的沃克呂茲。在那里,他扔下了一把錘子和其他物品,并坐了幾個小時。在此期間,他給警方打了電話,透露了莉莉的尸體位置。
周五下午,警方在海邊懸崖下的巖石上找到一具男性尸體,后被證實就是保羅·蒂杰森,殺害莉莉后,他選擇了自殺。
這起謀殺案震驚了整個澳洲,過去近一個月里,新聞頭條持續報道,社交媒體的討論熱度也不減,還引發了全社會對莉莉的悼念。
11月17日,在悉尼南部的丹尼班克圣公會學校,500多學生和社區成員,身著亮麗的衣服,手捧鮮艷的花朵,穿過掛滿童話燈的門廳,舉行了別具一格的追悼會,“不要黑色”,據悉是來自其家屬與親朋的要求。
一些政要也參與了進來,新南威爾士州州長克里斯·明斯(Chris Minns)也現身儀式現場。
莉莉遇害案,之所以引發這么大關注,原因在于,這已經是今年以來澳大利亞第41位因暴力而遇害的女性了。澳洲人發現,即便是在躋身發達國家之列,女性仍然在面對著難以防范的暴力。
殺害莉莉的兇手保羅,今年24歲,是圣安德魯教會學校的畢業生,也是該校的體育教練。
他在荷蘭長大,之前一直住在悉尼內東區的澤特蘭,今年8月搬到了悉尼東南部肯辛頓的一座半獨立式住宅,跟一名年輕女性和一名男性冰球運動員住在一起。在鄰居們的印象里,三人很有禮貌,平時都是獨來獨往。

受害者莉莉·詹姆斯

圣安德魯教會學校的學生為莉莉·詹姆斯獻花哀悼
巧的是,這場謀殺就發生在他們分手的幾天后。
調查人員認為,保羅的謀殺不像臨時起意,而是一場有預謀的襲擊—兩人短暫地談了五周的戀愛,巧的是,這場謀殺就發生在他們分手的幾天后。事發當天,兩人在學校見了面,還吵了一架。
案發當天,就在莉莉·詹姆斯被殺的幾個小時前,監控錄像拍到,保羅在離家不遠處的一家五金店購買了一把錘子,還借了一輛車。那天,保羅就開著這輛2003年的雷克薩斯轎車去上班。
根據莉莉·詹姆斯的傷口,她的頭部正是被鈍器所傷。不過,保羅買的這把錘子并不是殺害莉莉的兇器。警方判斷,保羅應該有兩把錘子,另一把可能是從學校的儲藏室拿的。在莉莉·詹姆斯遇害四小時后,保羅還給警方打了電話。接線員回憶:“線人說在接待區右側的浴室里有一具女人的尸體。他說他幾個小時前去過那里?!?/p>
實施謀殺后,保羅沒有回家。警方搜查了他的臥室—臥室里有一件黃綠色的球衣,床頭放著一瓶空氣清新劑,床上還有一些布洛芬之類的藥片和一把電動剃須刀,白色的衣柜門已經壞了,整個房間顯得很凌亂。但犯罪心理學家蒂姆·沃森-蒙羅認為:“房間不整潔并不一定表明他‘精神錯亂,相反,兇手在實施謀殺時可能非常清醒?!?/p>
10月27日上午,有人在悉尼沿海鉆石灣懸崖下發現了一具尸體。與荷蘭大使館的記錄進行指紋比對后,警方確認,這具遺體就是保羅。
在一些學生的印象里,保羅·蒂杰森是一位有愛心并且非常熱情的教練。在圣安德魯大教堂學校的前校長約翰·科利爾的印象里,他所認識的保羅是一個“優秀的學生、級長和榜樣”,是個討人喜歡的年輕人,“直到他犯下實施謀殺的一個小時前,他還在跟學校的工作人員聊天,看起來很輕松愉快”??评麪柋硎荆骸斑@跟認識他的人所觀察到的形象完全矛盾?!?/p>
科利爾想不通:“是什么導致了他的精神崩潰?”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指向保羅患有精神疾病,但科利爾的疑問,遮蔽了一個現實問題:這些駭人聽聞的針對女性的暴力行徑,確實有可能是那些表面看起來一切正常甚至表現得非常積極的人所犯下的。一個人的對外形象,與他是否會實施暴力犯罪,并不存在絕對的直接聯系。
尤其是親密關系的暴力犯罪,往往更加隱蔽,在外人看來也可能更稀松平常。這一點,并非某個社會所獨有的。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對161個國家和地區在2000—2018年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發現全球多達38%的婦女謀殺案件是由她們的親密伴侶犯下的;近1/3的婦女遭受過親密伴侶或非伴侶的身體暴力和性暴力。

受害者愛麗絲·麥克謝拉

受害者阿納琳·奧西亞斯
在澳大利亞,39%的女性自15歲起就遭受過暴力。
近期的澳大利亞,來自親密伴侶的暴力傷害乃至謀殺案件,頻繁發生。
就在10月份,西澳大利亞珀斯皇冠塔酒店(Crown Towers Hotel)的保安發現34歲的律師愛麗絲·麥克謝拉死在了房間內,疑似遭到同一房間里的42歲男子謀殺。10天內,就有5名澳大利亞女性接連被身邊的男性殺害,引發澳洲社會廣泛關注。
在此之前,維多利亞州46歲的阿納琳·奧西亞斯,也在一棟房子里受到了致命的攻擊,一名44歲的男子因此被指控犯有謀殺罪;就在莉莉·詹姆斯被殺的同一周,一名65歲的女性在堪培拉自家廚房被發現時身上有多處刀傷,警方以涉嫌謀殺的罪名逮捕了她70歲的丈夫。
蒙納士大學性別和家庭暴力預防中心教授凱特·菲茨-吉本(Kate Fitz-Gibbon)表示,家庭暴力現在是澳大利亞的“一場國家危機”。
在澳大利亞,39%的女性自15歲起就遭受過暴力。其中,男性更常成為身體暴力、性騷擾和性暴力的肇事者。與陌生人的暴力(比例為11%)相比,女性更容易遭受來自她們認識的人的暴力(35%)。在2021—2022年,澳大利亞有5606名女性(平均每天都有15名女性)因家庭暴力被送醫住院。

澳洲電視劇《Safe Home》深度討論了家庭暴力問題
據報道,澳大利亞91%的人都認為,本國存在針對女性的暴力問題。自2012年開始統計死亡女性人數以來,澳大利亞每年因暴力致死的女性在43~84人之間。
然而,在許多人的認知里,家暴還不是一個明確的犯罪行為—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認識到這種暴力就存在于自己身邊。2021年,澳大利亞全國社區對暴力侵害女性行為的態度調查(NCAS)顯示,還有23%的人認為,家庭暴力是對日常壓力的正常反應。
如果僅僅將親密關系中的暴力行為歸結為體力上的懸殊,那大概是有些片面的。在更多情況下,這是一個關乎政治、經濟、法律和文明的社會問題。
在世界衛生組織列出的親密伴侶暴力和性暴力的風險因素中,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水平較低、婦女較難找到有償工作、對性暴力的法律制裁不力等等。
澳大利亞的經濟水平處于發達國家前列。但鮮有人注意到的是,該國的女性依然處于相較于男性的弱勢地位。在澳大利亞的文化中,性別歧視依然存在,導致女性從事的無償家務勞動比男性多,所獲得的收入也比男性少。
澳大利亞統計局(ABS)2023年2月23日公布的周平均收入數據顯示,男性每賺1澳元,女性都只能賺87澳分。截至2022年11月,所有行業和職業的女性平均每周普通全職收入為1653.60澳元,而男性的平均每周普通全職收入為1907.10澳元。而2018年,有12.9%的女性還生活在貧困中,相比之下,男性的這一比例為10.6%。
收入水平對于女性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收入低于伴侶的女性,在家中的議價能力可能較低,因為她“對家庭的貢獻不大”;而那些需要依賴伴侶收入生活的女性,則不太可能離開虐待關系。
數據顯示,無家可歸的澳大利亞女性中,有超過25%到50%的人,正是因為家庭暴力而無家可歸。
早在今年7月,澳大利亞婦女安全事務部長阿曼達·里什沃斯,在X平臺(原推特)上發言稱,任何形式的暴力侵害婦女和兒童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僅今年內,我們就已經看到太多人因家庭暴力而喪生。她并呼吁必須結束這一切。
里什沃斯還重申了此前作出的資金資助承諾,以及一項針對性別暴力的國家計劃的存在。
那是一年前的2022年10月17日,澳大利亞聯邦、州和領地政府聯合發布了《2022-2032年消除暴力侵害婦女和兒童行為國家計劃》。其目標是,在一代人的時間之內,結束對婦女和兒童的暴力行為。
這份國家計劃強調,政府、企業和工作場所、媒體、學校和教育機構、家庭、家庭和性暴力管理部門、社區和所有個人必須共同努力。同時政府還會提供資金,用于對受害者的支持。
據澳新網2022年11月的報道,澳總理阿爾巴尼斯也曾向國際工會聯合會做出承諾,向議會提交《國際勞工公約190》,應對工作場所的騷擾和暴力。

新南威爾士州州長克里斯·明斯(右)出席莉莉的追悼儀式
其目標是,在一代人的時間之內,結束對婦女和兒童的暴力行為。
事實上,澳政府對性別暴力議題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2010年,該國就提出了第一個為期十年的國家計劃。從數據上來看,政府的關注和改變確實讓女性的現狀發生了一些變化。根據澳大利亞衛生與福利研究所(AIHW)的數據,2016年至2021—2022年間,報告“在過去12個月中遭受伴侶家庭暴力”的澳大利亞婦女比例從1.7%降至0.9%。
但澳大利亞人看來,這些仍然不夠。在不少研究者看來,近期的情形,似乎正在走向惡化。
今年7月,蒙納士大學的凱特·菲茨-吉本教授發布了相關文章,標題中,她更直白地指出,眼下,死亡人數在增加,行動卻很少。
2023年的前30周,幾乎每周都有女性死于暴力,大多為前任或現任伴侶殺害。這個數據引起了她的警惕,而在她看來,這個見諸公開報道的數據,只是冰山一角。
她在文中談到,國家計劃公布接近一年,雖然承諾在一代人的時間內結束性別暴力,但公開的措辭和步伐,并沒有讓人們意識必要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她說,人們還在等待更詳細的計劃和資金。
好在,一個月后,澳大利亞政府發布了第一個五年計劃,《2023—2027年第一份行動計劃》,其中,推進性別平等是10項計劃中的重中之重。
今年1月底,新南威爾士州針對家庭暴力罪犯展開了一場全州范圍的突擊行動,逮捕了近650人。新南威爾士州警察局副局長馬爾·蘭永說:“家庭暴力和與家庭有關的暴力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具挑戰性的社區問題。”
各州當局也在加強對家庭暴力的應對措施。
7月,新南威爾士州警方啟動了全國首個家庭暴力登記處,以登記家暴的慣犯;西澳大利亞州政府還提出,要為施暴者安裝電子標簽。
總的來說,一代人之內結束家庭暴力,其路漫漫,澳大利亞要做的還有很多,但這份決心值得稱贊。
責任編輯何承波 hcb@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