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謙昊 徐 進 謝樹瑩 陳 露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信息中心 揚州 2250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指出,大力推進醫聯體建設,是落實分級診療的重要舉措,是深化醫改的重要步驟和制度創新,是為基層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保障[1]。雙向轉診作為分級診療的核心內容[2],是緊密型醫聯體構建的重要紐帶,能夠有效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和服務水平[3]。因此,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發揮不同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作用,構建協同信息化雙向轉診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醫療集團(以下簡稱醫療集團)是由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牽頭組建的“1+2+N”模式的醫療集團,即1家三級甲等公立醫院、2家縣級公立醫院、N家基層醫院。集團堅持公益性原則,將農村區域醫療中心作為扶持重點,制定醫療、護理、管理一體化幫扶模式。本文以醫療集團下的醫聯體機構為研究對象,以醫療業務協同聯動為切入點進行研究,構建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探索雙向轉診在醫聯體建設中的協同化、便捷化、可追溯化的管理模式。
在分級診療和醫聯體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各省市積極探索醫聯體雙向轉診建設模式。現階段醫聯體內的雙向轉診雖已逐步建立且初見成效,但各醫療機構間業務協同的深度和廣度不足,除協同機制、利益分配等政策體制因素外,從信息角度分析,尚存在醫聯體信息平臺建設、流程規范管理和追溯以及跨機構業務協同等方面問題。
醫聯體中的上級醫院總體信息化水平較高,能夠滿足院內信息互聯互通,但院內平臺向外拓展醫聯體協同業務難度較高,缺少醫聯體層面協同信息平臺支撐。以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云轉診”為例,僅能夠支持醫聯體醫院與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間的轉診交互,但醫聯體醫院之間的轉診業務難以實現規范化閉環。而基層醫院信息化基礎相對薄弱,在開放資源與業務協同對接方面存在一定困難。
目前,我國轉診制度不夠完善,尚處于探索階段[4]。上下級醫療衛生機構聯結不緊密,僅局限于業務合作,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合作方式,且在轉診申請過程中規范化審批流程的缺失容易導致患者相關轉診信息無跡可尋,雙方機構無法明確了解患者當前的轉診狀態,易出現機構間互相推諉的問題[5]。
醫聯體機構間主流轉診模式為患者憑借轉診申請單至目標醫院進行線下業務辦理。由于信息沒有互聯互通,轉診申請單在目標醫院僅為線下就診憑證,患者需要按照目標醫院就診模式重新掛號就診,接診醫生僅能根據轉診申請單對患者前一階段就診過程進行初步評估,易出現重復問診、搜集病歷信息費時等問題。
針對以上不足,為增強醫聯體內不同醫療機構的信息共享能力,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分配,提升醫聯體雙向轉診的規范性、協同性,醫療集團結合互聯網診療,搭建雙向轉診云平臺,實現醫聯體醫療機構間的雙向轉診服務,為公眾的診療和醫聯體醫務人員的工作提供便利。
雙向轉診是醫聯體協同的基礎服務,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互動模式是協同化雙向轉診順利開展的有效途徑,見圖1。

圖1 基于區域協同的雙向轉診流程
醫療機構對數據隱私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較高,區域醫療協同平臺在建設過程中應在系統安全管理、信息防泄露防篡改,以及數據標準化表達和共享等方面進行考慮[6]。與暴露在傳統公網環境下的共享服務模式不同,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以云端部署方式進行服務搭建,通過揚州市衛生服務專網與各醫療機構前置機進行業務和數據交互,衛生服務專網在保證各醫療機構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同時能夠進一步提升平臺數據共享能力[7]。
患者信息的互聯互通是區域協同雙向轉診建設的基礎工程,其中,患者信息的實名制是信息互通的前提。基層醫生以所在醫療機構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為入口登錄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平臺對當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實名制校驗。在選擇目標轉診醫院時,平臺向目標醫院HIS發起患者實名注冊登記,患者抵達目標醫院后無須重復注冊信息,避免傳統轉診模式帶來的基本信息注冊慢、重復注冊的問題。
本文將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與互聯網醫院有機結合,基層醫院的患者若要上轉至上級醫院,可通過互聯網醫院“云會診”在線申請遠程會診、遠程查房,經上級專家評估同意后進行轉診業務辦理;針對下轉患者,上級醫院醫生可通過遠程查房實時掌握和指導基層醫院調整相關診療方案。同時,為加強雙向轉診平臺的區域協同性,提升患者轉診的便捷度,在經過“云會診”討論,并明確患者應進行轉診治療后,發起醫院的醫生可直接通過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為患者開具目標醫院的相關檢查、檢驗、治療以及處方,并可通過平臺查詢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相關報告,了解后續治療情況。
基層醫生登錄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為明確需要上轉治療的患者開具轉診申請,此時患者的基本信息、診斷、主訴、現病史等相關信息能夠自動導入,平臺將在轉診申請提交完成后向基層醫院相關管理部門的審批人員發送通知;經審核通過,系統發送通知至轉診的上級醫院,上級醫院審核人員審核通過并優先安排收治入院。下轉審批流程相對簡化,上級醫院通過協同平臺將具備轉診條件的患者就近下轉至基層醫院,在核對確認后,患者至基層醫院辦理相關入院手續。
轉診服務是醫院智慧服務建設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提升轉診服務的便捷性和協同性,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與醫療機構線上線下雙聯動,實現“一鍵式”住院申請功能。目標醫療機構在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審批通過此次轉診申請,當前轉診患者的基本信息、診斷、主訴、現病史以及相關轉入信息將自動傳入目標醫療機構HIS,并在院端自動生成相應電子住院證。
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于2022年11月上線使用,目前接入平臺的醫院為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李典衛生服務中心和杭集衛生服務中心,主要試運行基層醫院與上級綜合醫院的雙向轉診業務。截至2023年1月底,平臺成功完成上轉業務35例、下轉業務28例,后續還將逐步完善更多醫聯體內基層醫院和專科醫院的轉診對接。基于“互聯網+”的區域醫療協同雙向轉診服務模式推進了集團醫聯體內雙向轉診流程的協同化、便捷化、可追溯化,增強了轉診全流程的上下聯動性,提升了基層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與醫聯體整體運行效率。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的建設成效主要體現在時效性、滿意度、協同性3個方面。
為評估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對轉診全流程的效率影響,對平臺上線前后轉診患者的入院平均等待時長(從轉診發起到成功入住目標醫院)進行比對分析,見表1。上轉平均等待時長縮短了2.28日,下轉平均等待時長縮短了0.73日,經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發起的轉診服務能夠大幅度縮短患者在轉診銜接中的等待時間,醫聯體機構醫療服務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表1 雙向轉診入院平均等待時長(日)
為評估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實際使用情況,從醫聯體醫生(共50名)和患者(共120例,60例常規雙向轉診患者、60例區域協同雙向轉診患者)兩個維度出發,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綜合調研分析雙向轉診平臺在實際應用中的滿意度,見表2。在區域協同雙向轉診模式推動下,患者和醫生的滿意度大幅度提高。

表2 雙向轉診滿意度分析(%)
業務、數據協同化是區域協同雙向轉診服務模式的核心建設要求,從以下3個方面對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進行協同性分析。一是融合互聯網醫院“云會診”,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保障患者診療過程的有效銜接。二是患者診療信息互聯互通,平臺與醫聯體各醫療機構互通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相關就診信息,減輕醫生填寫轉診申請時的操作負擔,與此同時,患者相關檢查檢驗報告可在平臺中查閱,方便醫生隨時關注患者轉診至目標醫院后的最新狀況。三是目標醫療機構電子住院證能夠在轉診審批完成后自動生成,避免重復進行線下住院申請流程。
本文以醫療業務協同為切入點,以轉診業務為研究載體,構建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旨在推進集團醫聯體轉診業務的一體化、便捷化、規范化,確保醫聯體內部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服務協同、服務能力雙贏。平臺依托衛生服務專網,融合“云會診”保障患者診療過程的連續性;實現檢查、檢驗、治療、處方醫囑協同互通,提升患者轉診全流程便捷性;規范線上審批流程,增強雙向轉診過程規范性。基于區域協同的雙向轉診模式為患者服務提供便利,在提升轉診效率的同時加強醫聯體醫療機構間的聯系。未來將進一步拓展集團內醫聯體成員單位的雙向轉診應用,形成統一、規范、便捷的服務模式。此外,平臺與醫聯體醫院間入院預處置的深度融合也是集團雙向轉診云平臺下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