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璀
【摘要】 目的 探討獨活寄生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療效。方法 選擇2019年9月—2021年9月上高縣中醫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予以獨活寄生湯傳統中藥飲片治療,研究組予以獨活寄生湯配方顆粒治療,2組患者均持續用藥12周。對比2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炎癥因子水平、類風濕因子水平、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對調劑方式的選擇情況。結果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2組患者關節腫脹積分、關節疼痛積分、晨僵時間及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白細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水平、類風濕因子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2組患者關節腫脹積分、關節疼痛積分及TNF-α水平、CRP水平、IL-1水平、類風濕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療前,晨僵時間短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2組患者關節腫脹積分、關節疼痛積分及TNF-α水平、CRP水平、IL-1水平、類風濕因子水平、晨僵時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攜帶存儲方便、食用便捷、取藥便捷、安全衛生、劑量準確中的選擇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獨活寄生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應用于RA患者治療中均能夠獲得良好療效,均可有效降低炎癥因子及類風濕因子水平,減輕關節腫脹、疼痛、僵硬癥狀,安全可靠,但相較于傳統中藥飲片,獨活寄生湯配方顆粒服用方便、取藥時間短,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關鍵詞】 類風濕關節炎;獨活寄生湯;配方顆粒;傳統中藥飲片;炎癥因子;調劑方式
中圖分類號:R593.2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4-012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4.040
類風濕關節炎(RA)屬慢性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會造成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會累及心臟、神經等系統[1]。研究發現,RA的發生與遺傳、感染、性激素分泌異常等因素相關[2]。藥物治療是臨床治療RA常用措施,以往多采用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抗感染藥、生物制劑等西藥治療,但長期服用西藥不良反應明顯,且整體效果欠佳,病情易反復發作。中醫學將RA歸屬于“痹癥”范疇,認為該病與外邪侵襲造成的氣血不暢、腎氣虧虛相關[3]。獨活寄生湯是治療痹癥常用重要方劑,具有祛風除濕、除痹止痛、補肝益腎、活血行氣之效[4]。既往臨床多采用中藥飲片進行藥物配置,藥性溫和,療效確切,但中藥飲片需進行熬制等操作,較為煩瑣。中藥配方顆粒是利用現代化技術對傳統中藥飲片進行提取、濃縮、干燥而成的顆粒狀劑型,具有免煎易服、操作方便的優勢。然而臨床對于獨活寄生湯配方顆粒是否具有與傳統中藥飲片相同的療效仍缺乏有效探究。鑒于此,本研究對比獨活寄生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治療RA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9月—2021年9月上高縣中醫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21~57歲,平均年齡(38.62±5.14)歲;病程10個月~6年,平均(3.72±1.08)年;關節功能,Ⅰ級7例,Ⅱ級15例,Ⅲ級8例。研究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38.73±5.02)歲;病程1~6年,平均(3.69±1.06)年;關節功能,Ⅰ級9例,Ⅱ級14例,Ⅲ級7例。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且同意。
納入標準:(1)西醫符合《2018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5]中相關診斷標準;(2)中醫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6]中關于痹癥相關標準;(3)有關節腫脹、僵硬、疼痛癥狀;(4)精神狀況良好,認知、語言、聽力系統無異常。
排除標準:(1)造血功能障礙者;(2)孕婦;(3)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4)嚴重感染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甲氨蝶呤片(通化茂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674)治療,口服用藥,10 mg/次,1次/周。在此基礎上,對照組予以獨活寄生湯傳統中藥飲片治療,配方為桑寄生15 g,獨活、川牛膝、秦艽、防風、杜仲、肉桂、人參、當歸各10 g,細辛、甘草各6 g,用傳統工藝加水煎煮,1劑/d,于早、晚餐后服用。研究組予以獨活寄生湯配方顆粒治療,組方與對照組相同,各中藥劑量依據藥物比例和有效的組方含量折合成相對應的等效劑量,選擇相應的中藥配方顆粒,溫開水溶解后服用,1劑/d,于早、晚餐后服用。2組患者均持續用藥12周。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于治療12周后患者入院復診時評估療效,顯效為關節腫脹、壓痛等癥狀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炎癥因子水平恢復正常;有效為癥狀有效緩解,關節功能明顯好轉,炎癥因子水平有所下降;無效為上述癥狀無改善,關節功能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于治療前、治療12周后記錄2組患者關節腫脹積分(無腫脹0分,腫脹未高于附近骨突出部位1分,腫脹與附近骨突出部位平齊2分,腫脹高于附近骨突出部位3分)、關節疼痛積分(無痛0分;壓迫有痛感,但癥狀較輕1分;壓迫時有退縮、痛苦表現2分;疼痛較重,影響睡眠,拒絕壓痛檢查3分)、晨僵時間。(3)炎癥因子及類風濕因子水平。于治療前、治療12周后采集患者靜脈血4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獲得血清后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1(IL-1)水平,用膠乳凝集試驗測定類風濕因子水平。(4)不良反應。記錄2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口干、惡心等。(5)患者對調劑方式的選擇。運用醫院自擬調劑方式問卷調查表調查并記錄患者對調劑方式的選擇,調查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52,重測效度為0.862,內容包括攜帶存儲方便、食用便捷、取藥便捷、安全衛生、劑量準確。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治療前,2組患者關節腫脹積分、關節疼痛積分、晨僵時間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2組患者關節腫脹積分、關節疼痛積分均低于治療前,晨僵時間短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
2組患者關節腫脹積分、關節疼痛積分、晨僵時間相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炎癥因子及類風濕因子水平 治療前,2組患者TNF-α、CRP、IL-1及類風濕因子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2組患者TNF-α、CRP、IL-1及類風濕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
2組患者炎癥因子及類風濕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不良反應 2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患者對調劑方式的選擇 研究組在攜帶存儲方便、食用便捷、取藥便捷、安全衛生、劑量準確中的選擇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RA的發生與炎癥反應密切相關,炎癥會破壞患者關節內的骨骼和軟骨,進而引發關節腫脹、疼痛等癥狀,若臨床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會導致患者關節畸形,甚至造成關節功能喪失,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7]。雖然西藥對癥療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RA患者癥狀,但難以徹底痊愈,病情易反復發作。
中醫學認為,RA多因風寒、濕熱等邪氣造成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以濕滯、瘀阻為標,以肝腎虛為本,故臨床治療需注重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祛風除濕[8-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2周后,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關節腫脹積分、關節疼痛積分、晨僵時間、TNF-α水平、CRP水平、IL-1水平及類風濕因子水平、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相當,研究組在攜帶存儲方便、食用便捷、取藥便捷、安全衛生、劑量準確中的選擇率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獨活寄生湯傳統中藥飲片與配方顆粒應用于RA患者治療中均能夠獲得確切療效,可有效降低炎癥因子和類風濕因子水平,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消退,安全可靠,但相比于傳統中藥飲片,配方顆粒具有攜帶存儲方便、食用便捷、取藥便捷等優勢,臨床應用價值更高。石清芳等[10]研究指出,獨活寄生湯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治療RA均能夠控制患者癥狀,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獨活寄生湯中藥配方顆粒服用更為方便、攜帶存儲方便,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原因在于,獨活寄生湯組方中獨活、防風具有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散寒止痹之效;秦艽可抗風濕,解痙止痛;桑寄生、川牛膝、杜仲可補益肝腎、壯筋骨;肉桂具有散寒止痛、補腎助陽之效;人參能夠大補元氣、溫補腎陽、強壯筋骨;當歸補血活血;細辛清熱解毒,可調節諸藥藥性,諸藥配伍共奏補益肝腎、活血祛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11]。現代藥理學認為,秦艽含有堿甲,可降低TNF-α、CRP、IL-1、類風濕因子水平,減輕機體炎癥反應[12]。同時,中藥配伍注重平衡,多無不良反應,對患者機體影響較小,安全性高,可長期服用。但傳統中藥飲片調劑人員多通過手抓、眼看的方式分辨藥物,存有衛生不合格、劑量準確性不夠等弊端,且熬制時間長、煎藥溫度難以控制等,較為煩瑣,致使臨床應用受限。相比之下,獨活寄生湯配方顆粒有效保留了傳統中藥飲片藥性藥味,可達到與傳統中藥飲片相同的療效,同時嚴格控制農藥殘留及自身重金屬含量,具有衛生、方便食用、便于保存攜帶、取藥時間短等優勢,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綜上所述,獨活寄生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應用于RA患者治療中療效相當,均可改善患者關節腫脹、疼痛、僵硬的癥狀,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但配方顆粒具有服用方便、衛生安全、便于攜帶存儲的特點,可充分彌補傳統中藥飲片的不足,臨床應用價值更高。
參考文獻
[1] 侯宏理,張永紅,馬琳琳,等.中藥聯合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治療類風濕關節炎[J].中醫學報,2019,34(4):834-838.
[2] 郭文輝.針灸聯合中藥熏蒸輔助常規西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及對MMP-3、IgM-RF、IgA-RF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19):2143-2145.
[3] 邱曉玲,高塬.針灸配合中藥熏蒸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壓痛、關節腫脹量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0,44(12):1928-1929.
[4] 梅江濤,戴先文,尚輝輝,等.獨活寄生湯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微循環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20,33(8):106-108.
[5] 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2018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J].中華內科雜志,2018,57(4):242-251.
[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46-47.
[7] 柴利軍,謝興文,李寧,等.熱痹方聯合甲氨蝶呤治療濕熱痹阻型類風濕性關節炎30例[J].西部中醫藥,2019,32(4):106-108.
[8] 全健,丁文濤,武輝.穴位注射配合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2019,40(5):671-673.
[9] 郭云柯,陸燕,紀偉.獨活寄生湯聯合中藥艾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療效及對MMP-3、RANKL、OPG水平的影響[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23(2):25-28.
[10] 石清芳,侯淑霞.獨活寄生湯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應用效果對比[J].貴州醫藥,2020,44(3):457-458.
[11] 趙海燕,杜旭,徐慧先,等.獨活寄生湯調節炎性因子表達干預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骨破壞的作用機制[J].中醫藥學報,2021,49(1):44-48.
[12] 趙海燕,張鴻婷,郭丹丹,等.獨活寄生湯對肝腎不足寒濕痹阻型類風濕性關節炎Th17/Treg平衡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21,34(6):8-12.
(收稿日期: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