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昊
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21 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我們的初心和跟黨走。黨中央決策部署,決定出于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開展第二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這是一項偉大的戰略發展,將設計的美麗項目付諸實踐。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是第二批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內容中的重中之重,深刻闡述了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堅持目標導向的重大現實意義,使主題教育發展取得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勝利是偉大而深遠的。我們要準確把握第二批主題教育總體要求,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方位恢復、系統理解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建當代科學體系和理論體系。價值觀和世界觀、科學方法論,堅持和運用貫穿和鞏固建設新西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理論方法和人民群眾思想基礎知識的觀點和方法。
2017 年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2],具有極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作為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根據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經濟增速常年位居全國前列,地區人均生產總值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基礎設施日趨完備,消費市場持續繁榮,旅游市場持續升溫,財政保障能力持續提高。一大批重大項目落實落地,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各族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西藏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2023 年上半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9.60 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全國平均(5.5%)高2.9 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3 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4%)。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切進展都應具有民族團結與進步的意義,都應有助于維護統一、拒絕分裂,都應致力于促進民生福祉與增進人民團結的意義,都應能夠提高各族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指數和安全感”,集中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3],為了擴大有效投資,并且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加快推動川藏鐵路等重要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同時,還要積極關注通用航空、數字經濟和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并著力推進,以及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輕工業,深入實施就業創業、教育優先、健康西藏等“十大民生工程”,確保經濟當前有活力、未來有潛力。
我們黨歷來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但一段時期環境保護“雷聲大雨點小”,導致西藏出現了土地荒漠化嚴重、對草地和濕地及天然林保護力度不夠等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科學指引和強大思想武器,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習近平主席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我們應當保護西藏高原豐富的生態資源,確保青藏高原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生態文明典范。最近幾年,自治區黨委、政府一直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秉持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關乎西藏全局的高度來謀劃推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綜合治理,制定出臺《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創建條例》,印發實施《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2021-2035)》和5年實施意見,創造性提出“五地一體系”總體目標,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提供了工作方法,取得了輝煌成就,西藏各個地區也進一步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比如2023 年上半年度,昌都市市級安排10.35 億元用于支持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阿里地區助力保障實施“生態環境保護行動”,安排預算資金6448.45 萬元;崗巴縣落實生態文明工作經費15 萬元;亞東縣本級財政安排創建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經費600 萬元。在未來的新時代新征程中,我們必須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關注可持續發展與中華民族的長遠未來。我們要持續堅守生態優先、保護為先的原則,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推動。目的在于全面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建立以國家公園為核心的自然保護體系。同時,強化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推進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地質災害的綜合治理工作,努力推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貫徹落實生態富民戰略[4],切實履行國家綜合生態補償政策,使人民在參與生態建設過程中能夠獲得經濟收益并享受環保優惠;進一步完善全面的生態制度體系,嚴格執行生態保護政策,保護好高原上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不可或缺的重大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遵循和時代指南。維護西藏社會大局穩定、確保長治久安是做好西藏一切工作的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持續推動全面依法治藏,深入開展反分裂斗爭和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2018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黨對立法工作全面領導,堅持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堅持質量效率并重[5],“強化政治引領,以立法形式一體兩翼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落地;尊崇憲法法律權威,堅決維護國家法治統一;探索有效方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聚焦‘四件大事’,探索建立保障‘四個創建’‘四個走在前列’的法規體系[6];聚焦增進人民福祉,保障人民發展權利”。根據法律,我區頒布并執行了《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和《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此外,我區還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規,如鄉村振興、中小企業發展以及預算審查監督等。對于經濟工作的監督,我們做出了決策,加強了自治區級預算審查監管,同時也加強對國有資產管理的監督。此外,我們還修改了16 個地方法規,包括建筑市場管理條例等,為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法治保護[7]。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積極支持和監督“一府一委兩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堅持扎實推進平安西藏法治西藏建設,堅決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同時,不斷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努力構建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滿足群眾多元化的司法需求,有效提高各級各部門依法治藏的水平。在新的時代和新征程中,我們必須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重點是解決我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短板問題。這包括在民生保障、社會治理、民族團結和鄉村振興等重要領域進行立法,并不斷完善我們的法治體系。我們要不斷增強立法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確保每一件事都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同時,我們還要充分發揮人大的監督職能,確保“一府一委兩院”按照法律行使職權,為西藏的高質量發展和長治久安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注重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展示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的根本宗旨,展示了人民力量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動力的唯物史觀”。“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也明顯區別了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其他政黨。必須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為基礎和目標,加強人民的民主權利,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確保人民平等參與和發展的權益,充分激發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自“十三五”規劃開始,全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對西藏進行了最大程度的支援,各項事業取得了全方位的進步和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成就,充分實現了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截至2020 年末,整個地區社會保持了全面穩定的狀態,民眾對安全感滿意度超過99%;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果,62.8 萬名貧困人口全部擺脫了貧困狀態,74 個縣(區)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國內外航線數量達到了130 條以上,增長了一倍以上,通航城市達到了61 個,增長了50%。致力于美化西藏,成功消除了1079 個“無樹村”和10.5 萬戶“無樹”的問題,使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達到了47%。區域成功消除絕對貧困,與全國共同實現全面小康。在新探索全面建設現代化的西藏新征程上,必須持續堅持以人民為核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于新的發展階段,貫徹新的發展理念,適應新的發展格局,集中力量解決“四個關鍵問題”,集中力量推進“四個創建”,設法擴大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之間的有效銜接,鞏固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大力度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促進農牧業的高質量高效率運行,使農牧區成為宜居宜業的地方,讓農牧民生活富裕富足。西藏的未來必將變得更加美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準確理解和全面貫徹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堅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主線,毫不動搖地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道,建立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互動與融合,加速民族地區的現代化進程,提高民族事務治理的法制水平,預防和解決民族領域的潛在風險,推進黨的民族事業在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要以維護祖國統一和加強民族團結為西藏工作的核心任務,同時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推進藏傳佛教的中國化進程。民族團結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自治區黨委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的目標。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成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工作推進落實小組。一年多來,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創建工作始終,將工作思路不斷創新,采取多種方式,例如執法檢查、工作調研、專題詢問、聽取專項匯報等,加大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工作監督力度,有力推動了模范區創建工作。比如,在宗教領域,連續多年對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設情況進行研究分析,促進宗教事務合法管理的推進。去年,按照自治區黨委安排,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深入各市(地)部分寺廟開展“三個意識”教育宣講,教育引導僧尼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堅決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藏傳佛教正常秩序,不斷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下一步,務必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強化和改善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人心的相關措施,堅決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等重要行動,持續加強各族人民的民族認同意識。堅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以科學機制和法治理念加強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鞏固民族團結的社會基礎。增強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使各族群眾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同努力、共同發展,同步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努力推動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共同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
習近平強軍思想,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指導建設強軍事業偉大實踐中孕育的科學思想體系,秉持審視現代中國的軍事問題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出發,對新的時代軍事方面領域范圍的矛盾動態有敏銳的洞察力,深入總結概括了軍事戰略與政治理論、戰爭與和平、穩定局勢與塑造態勢、武力威懾與實際作戰、人員與武器等重要關系,揭示了強軍制勝的根本規律。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堅持“屯兵與安民并舉、固邊和興邊并重”,持續推進邊防建設,不斷改善駐邊官兵和邊境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深入開展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和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廣大官兵與邊境群眾大力弘揚爭做“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的愛國守邊精神,軍民融合深入推進,邊防安寧和邊境安全得到持續鞏固。下一步,務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努力創建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示范區。為了確保國家西南邊疆的穩定與繁榮,為了提高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我們將聚焦于重要研究方向和重大項目。同時,我們還將加快實施邊境安居計劃的進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條件,推動邊境產業發展,擴大邊境地區的開放程度,促進民族團結合力,并加強邊境巡防工作。同時,我們還將努力提高邊境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國家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西藏地區正保持著高質量的經濟社會發展態勢,人民生活幸福安定,生態環境建設有序展開,社會秩序持續穩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藏傳佛教本土化進程穩步推進,軍民融合不斷深化。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歸功于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科學上得到了充分引領,以及全國人民和中央的大力支持。同時也是自治區黨委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奮發努力的成果。在中國進入新的時代并迎來新的征程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原則必須得到堅定的執行。我們黨對西藏工作的全面領導要始終堅持,毫不動搖。同時,我們還需要切實地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地理解“兩個必須堅持”的重要意義,并全面貫徹“六個必須堅持”的要求。另外,我們也要加強對“四個意識”的認識,堅定“四個自信”,并做到“兩個維護”[8]。同時,要關注“四件重大事情”,集中力量推動“四個創建”的工作。堅守黨的指導、民主決策、法治治國的一體化原則,在履行立法、監督、代表和決策重要事務等職責時堅持黨的創新理論的統一指導,凝聚各方力量,以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的精神,不斷為加快西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