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雁
大學生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群體,是保障國家安全、民族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在國家安全教育上的綜合能力,是大學生是否能夠形成正確國家安全觀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需要將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重點,實現與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深度融合,掌握正確的教育辦法,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同時,提高其應變能力和實踐能力,主動成為維護國家及社會安全的中堅力量。
高等院校作為我國展開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重要陣地,對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滲透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作用。可以幫助高校師生基于國家政治發展這一角度,了解到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戰略價值,基于理論和實踐兩個層次,構筑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體系。并在日常的教育滲透中,讓總體國家安全觀真正地實現在大學生群體入腦、入心,筑牢在國家安全上的思想和精神防線。
在進行大學生總體安全觀理論教育時,需要將著力點放置在馬克思主義國家基本思想教育上,讓大學生可以明確與總體國家安全觀相關的各類理論基礎。首先,需要針對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本質、要素、因素和利益來展開教育工作,讓大學生了解到國家安全教育的內涵,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軍事安全、國土安全和人民安全,而是與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文化進步等多個領域息息相關。同時,國家安全問題在人民的生活過程中隨處可見,了解到國家安全問題是內外互動、虛實共存的。再次,需要針對總體國家安全觀形成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展開探討,讓學生可以掌握新時期國家安全重點在于安邦定國。并在這一基礎條件下,實現理論知識在實踐內容中的轉化,真正的達成大學生教育工作的學以致用,讓大學生通過理論基礎夯實國家安全意識基礎,自覺外化于行參與到各種與國家安全相關的維護活動中去。
作為最好的育人素材,歷史是幫助大學生形成總體國家安全觀、對國家安全問題形成清醒認知的重要保障。首先,需要教師針對近代以來我國遭遇的國家生存危機展開教育,讓大學生了解到近代我國被西方列強侵略以及被屠殺的慘痛歷史教訓,明確新時期我國生存危機的歷史來源,以激起學生主動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和信心,形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其次,需要針對我國共產黨人積極維護國家安全曾做出的斗爭展開教育,清晰地認識到我國黨組織始終將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民利益作為宗旨,才實現了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的衰落到改變命運,到今天的繁榮富強。再次,需要針對與國家安全相關的熱點問題和歷史演變規律展開教育,讓大學生了解到國家安全問題的歷史演變進程,形成對歷史的清晰認知。
當前進行國家安全形勢教育,是對當前社會治安狀況及今后的發展態勢進行的一次全面宣傳,使廣大大學生認識到新時代的新規律,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安全責任意識。特別是要圍繞國家安全整體觀念所強調的12 個主要安全方面進行全面安全教育,讓大學生明確我國在這些安全領域中涉及到哪些國家利益、面臨哪些外部威脅。在開展國家安全形勢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各個方面的融合。比如,將科技安全、文化安全與社會安全結合起來,了解到各個方面的安全關系,已經是當前我國的非傳統國土安全和軍事安全問題,因此需實現各領域之間的交叉融合,形成綜合性教育體系。
第一課堂是展開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重要保障。目前各大高校已經基本設置了大學生安全教育這一課程,每學期共計32 學時,教師可以在其中適當融合國家安全教育、國防安全教育以及校園安全穩定教育等內容,實現國家安全教育和傳統大學生安全教育之間的深度融合,展現出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將國家安全教育和本科育人階段深度融合。例如,在教師講解到大學生安全教育時,可以通過對課程資源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挖掘,在其中融入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精選社會鮮活案例,融合大學生安全知識學習興趣點,保障課程內容設置的合理性,形成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教育專題,激發起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其安全意識。
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性實踐。因此在高校學生的國家安全宣傳活動中,要形成一種維護國家安全、關心國家大事、承擔國家安全與學校安全的良好風氣。可以通過對社團活動、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不同途徑,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教育水平;定期組織學生觀看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教育短片,如《國家安全就在身邊》《國家安全之于無聲處》等,針對大學生展開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案件專題教育;定期進行反恐演習,讓大學生可以在國家安全文化氛圍的影響之下,真正的關心國家安危,提高其安全意識。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通過設置總體國家安全觀宣傳專欄,舉辦與國家安全觀主題相關的宣傳周,并借助各種國家重大節日,包括國慶節、建軍節、抗日戰爭紀念日等,設置高效的國家安全教育日,優化大學生群體的安全教育水平,形成更為完善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文化氛圍。其次是需要實現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之間的深度融合,創建出真實可靠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情境。舉例來說,可以積極鼓勵大學生在畢業論文、專題競賽以及畢業設計等活動中,選擇和國家安全相關的主題,并對大學生予以指導,加強學生對國家安全問題的深入研究。
在我國信息產業獲得繁榮發展成果之際,大學生群體的生活、學習都與互聯網密不可分。這就要求在實施安全教育的同時,充分利用新媒介,占領好“互聯網”這一教化空間。深入發掘線上教育資源,拓寬高校安全意識的培養途徑。要建立一系列與國家安全教育有關的主題站點,開通官方賬號和微信公眾號,并在不同的論壇、貼吧、用戶端向大學生提供與國家安全理念有關的信息,使總體國家安全理念、政策、法律法規實現在廣大大學生中的全面推廣。與此同時,要強化輿論監督,增強網絡空間總體國家安全觀引導和影響的力量。尤其是對于互聯網中的一些敵對勢力,試圖通過網絡來引導國民思想,危害國家安全,需要通過網絡來揭穿其隱藏在美麗外表下的謊言,肅清言論迷霧,守住我國在國家安全上的網絡輿論引導權。同時深入貫徹落實互聯網法治教育、素養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群體針對與國家安全相關的信息選擇能力、批判質疑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在互聯網中提高其言論發表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控意識,實現對網絡觀念的全方位凈化。并借助大數據技術,建立健全預警機制,避免大學生在網絡的負面引導之下,參與到各種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危險犯罪事件中去。
綜上所述,新時期,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群體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維護國家民族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需要在明確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合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意義的基礎條件下,明確其內容體系的構建策略以及融合途徑,改善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育人格局,發揮出總體國家安全觀育人的最大價值,提高其教育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