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仙花 崔雪嬌 邵秀英 席雯(通訊作者)
(1.太原師范學院 地理科學學院;2.山西省文化和旅游發展中心;3.太原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山西晉中 030619)
工業旅游作為新時代旅游的重要組成,一般包括兩部分,一是工業企業旅游,即展示現代化工業的生產和作業景觀的旅游;二是工業遺產旅游,以保護和開發工業遺產為核心,并為游客創造生產體驗的專項旅游。國外的工業旅游發展比國內早,也相對成熟。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的歐洲,是從工廠觀光活動派生演化而來的。20世紀中葉,隨著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先后步入“后工業化時代”,工業旅游成為歐洲工業城市實現經濟轉型與城市復興的重要途徑。20世紀末,隨著可持續旅游觀念的興起,工業旅游被詮釋為一種新興的綠色生態旅游。國外工業旅游關于工業旅游概念、工業旅游發展動機及工業旅游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多。
我國的工業旅游發展起步較晚,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長春一汽集團將自己的生產線對外開放掀起了工業旅游的帷幕,2004年國家公布了第一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迎來了工業旅游新時代。從研究內容來看,熱點問題主要集中在工業旅游的開發、產業融合與發展對策等方面。關于山西省工業旅游的研究,趙軍利用SWOT對山西省工業旅游資源開發進行了研究;張艷玲借鑒魯爾區工業旅游的成功經驗對山西工業旅游發展提供方向性指導;閆琪、侯曉斌總結了山西工業遺產旅游的類型和發展現狀,提出山西工業遺產旅游發展的對策建議。更多學者對代表性工業旅游地進行了案例研究,如王景平以山西省平朔安家嶺露天煤礦為例研究大型露天煤礦區工業旅游的開發模式;郝金連等在全域旅游視角下以山西省杏花村鎮為例,研究了工業園區的旅游空間發展模式。
山西省是全國的老工業基地,是我國工業旅游起步較早的省份之一,工業門類發展齊全,工業文化底蘊深厚。1989年,中國煤炭博物館建成開館。1990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開放供游人參觀。2001年,大同晉華宮礦利用廢棄礦井巷道打造了“煤都井下探秘游”主題旅游產品。山西省雖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發展工業旅游,但對于工業旅游的開發利用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2022年,在全國兩會上王愛琴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旅游,依托既有基礎優勢大力發展工業旅游,為資源型地區的轉型發展蹚出一條新路徑。山西省工業旅游的發展逐漸受到關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發展該省工業旅游,使工業旅游成為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論文數據首先是通過相關書籍、論文和政府網站等渠道收集山西省工業旅游景區,包括市級以上工業旅游示范點(基地)、國家A級旅游景區、具備旅游產業活動特征的工業旅游企業及部分工業遺產點。然后對這些工業旅游景區進行實地調查。在之前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對于一些資料收集不完整、現狀不清晰的工業旅游地進行實地考察,獲取數據。最終收集山西省工業旅游地84處。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借助百度地圖坐標拾取器對山西省工業旅游地的地理空間坐標進行標定,通過檢查驗證,最終共標定出84處空間地理坐標。
1.3.1 地理集中指數
地理集中指數通常用于分析某要素在某區域的集聚程度。計算公式為:
式(1)(2)中:D為工業旅游的地理集中指數;Ki為山西省第i個市范圍內的工業旅游點數量;M為山西工業旅游點的總數;n為市區個數。其中,0≤D≤100,D越大,表示山西工業旅游的分布越集中。
1.3.2 平均最近鄰距離
平均最近鄰距離是計算出每個點與其最近鄰點之間的距離,取這些點的平均值即表示鄰近程度的最近鄰距離。公式如下:
1.3.3 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法主要用于計算點要素在周圍環境中的密度,實現地理要素空間分布特征的可視化。計算公式如下:
式(5)中:kn為核密度估值;n為山西省工業旅游數量;f為核函數;x-xi為估值點x到樣本xi處的距離;d為搜索半徑。
利用ArcGIS10.6中的平均最近鄰工具對山西省工業旅游點進行計算,得到R= 0.587609,小于1;Z得分-6.786664,小于-2.58;顯著性水平P值為0,小于0.01,隨機產生聚類模式的可能性小于1%,說明山西省工業旅游在空間上呈集聚型分布(見圖1)。

圖1 山西省工業旅游平均最近鄰圖
根據地理集中指數的計算方法,可以計算出山西省工業旅游的地理集中指數而時說明山西省工業旅游地呈集中分布。
本文利用百度地圖坐標拾取器標定山西省工業旅游點的地理空間坐標,結合ArcGIS10.6空間分析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對山西省工業旅游集聚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山西省工業旅游呈現“中部極核、南北東四核”的空間分布格局。從圖2可以看出中部極核為高密度區,南北東四核為中等密度區。中部地區的工業旅游地數量最多,形成以太原市為中心向呂梁市及晉中市逐漸擴散的特征。中等密度集聚區北部主要以大同為核心,南部主要以長治為核心逐漸向晉城擴散,東部以陽泉市和忻州東部為核心。

圖2 山西省工業旅游核密度圖
2.3.1 市域尺度
山西工業旅游地廣泛分布于全省11個市41個縣(區)。從市域層面看,太原市和晉中市工業旅游地數量最多,其余各市數量相對均衡。運用自然斷點法將各地市工業旅游數量分為5個等級(見圖3)。第一等級包括太原市和晉中市,合計占全省總數的近二分之一。其中太原市工業旅游地數量最多,有20處,晉中市工業旅游地有17處;第二等級包括長治市(8處)和忻州市(7處),約占全省總數的18%;第三等級包括晉城市、大同市和呂梁市,分別有6處;第四等級包括朔州市(4處)、運城市(3處)、陽泉市(4處);第五等級是臨汾市,僅有2處。

圖3 山西省各地市工業旅游數量分布圖
2.3.2 縣域尺度
從縣域層面看,各縣(區)工業旅游地的數量總體相差不大,通過ArcGIS分級分類手動將各縣(區)工業旅游地數量分為6個等級,處在第一等級的是清徐縣、榆次區、潞州區,三縣(區)各有5處,占總數的18%;第二等級包括杏花嶺區、萬柏林區、太谷區、五臺縣、汾陽市、陽泉市區,工業旅游地數量共計24處,占總數的近30%左右;第三等級只有小店區有3處;第四等級包括古交市、平城區、云岡區、陽城縣、高平市、山陰縣、祁縣、平遙縣8個縣(區),均有2處;第五等級的工業旅游地有27個縣(區),均是僅有1處(見圖4)。

圖4 山西省各縣(區)工業旅游數量分布圖
2.4.1 不同工業企業
按照工業旅游地依托的工業企業類型及工業旅游主題,可將山西省的工業旅游地分為煤焦類、冶金類、水利水電類、輕工食品類、化工類、機械機電類、服裝紡織類、醫藥類、工美類、軍工類工業旅游地。從市域工業旅游行業來看,太原市、晉中市的工業旅游行業類型較全,以輕工食品業數量最多;焦煤業在大部分市域均有分布,其中大同市的煤焦數量最多;機械機電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和大同市;水利水電均分布在忻州市。
2.4.2 A級景區
山西A級旅游景區中工業旅游類景區已占10%左右,其中,2A級旅游景區中工業旅游占12.5%,3A級旅游景區中工業旅游占11.6%,4A級旅游景區中工業旅游占9.25%,5A級旅游景區中沒有工業旅游地。山西省A級工業旅游類景區主要分布在山西中部區域,其中4A級景區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呂梁市,3A級景區在晉中市數量較多。
3.1.1 起步較早,發展緩慢
依托豐富的工業旅游資源,山西工業旅游起步較早。早在1989年中國煤炭博物館就已建成,并于2003年對外開放;1992年汾酒博物館對外開放,并于1995年榮獲山西十佳旅游景點,被認為是國內工業旅游發展最早的案例。但山西省工業旅游活化利用率較低,工業旅游景區較少,工業旅游規模較小,工業旅游地數量增長緩慢。
3.1.2 空間分布大分散小聚集,發展不均衡
山西省工業旅游形成“中部極核、南北東四核”的分布格局,呈現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間特征。太原市和晉中市工業旅游地數量最多,臨汾市的工業旅游地僅有2處。太原市、晉中市的工業旅游行業類型較全,工業旅游A級景區數量也多。
3.1.3 工業旅游資源豐富,利用不充分
山西省工業旅游資源數量多且類型豐富。山西省依靠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礦產資源,成為我國重工業基地之一,工業企業數量較多且種類齊全。但山西省工業旅游地中輕工食品及工藝美術等工業旅游數量多,重工業旅游數量少,山西省特色工業旅游資源未得到充分開發。許多價值高、特色鮮明的工業遺產如陽泉三礦、太原化肥廠、寧武“三線廠”等尚未進行有效進行旅游利用。
3.1.4 旅游業態類型單一,產業要素不完善
山西省目前工業旅游項目多以簡單的觀光游覽為主,盡管也有部分參與性活動,但內容較為單一,缺乏沉浸式體驗。如中國煤炭博物館、太鋼博物園等,深度體驗和沉浸式互動的產品較少,工業旅游產品較為單調,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旅游產業要素配備尚不完善,工業旅游設施配置較差。
3.2.1 加強重視,加大開發力度
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重視,將工業旅游作為城市更新的關鍵路徑和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渠道,充分發揮山西省工業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大工業旅游發展專項扶持力度。工業企業適時調整企業經營戰略,結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深入挖掘本企業的歷史文化,精準定位,樹立特色品牌,創新工業旅游活化利用模式。
3.2.2 開展全省工業旅游資源普查
針對山西工業旅游資源轉化率總體不高和各地發展水平不均衡的現狀,建議盡快開展山西省工業旅游資源普查,摸清山西工業旅游發展現狀。建設山西省工業旅游資源數據庫,對工業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入庫,為山西省工業旅游的開發利用做好信息儲備工作。
3.2.3 科學規劃,工業旅游“點線面”發展
深入挖掘工業旅游資源的特色優勢,優先考慮在行業中具有特色或知名度較高、影響力較大的工業旅游地,打造工業旅游的龍頭企業。如優先壯大中國煤炭博物館、大同晉華宮煤礦等4A級景區。以點串線,將這些工業旅游點串聯起來,培育山西工業旅游精品線路。在點線發展的基礎上,將工業旅游納入大景區、納入城市更新,形成工業旅游集聚區,實現山西省工業旅游的聯動發展。
3.2.4 創新工業旅游產品形式,豐富產品內容
著力打造系列化、多樣化、體驗性的工業旅游產品,滿足新時代游客“學、奇、商、養、閑、情、文”的需求。根據自身特點,開發不同層次的工業旅游產品,由走馬觀花式參觀游覽向互動參與型發展,將現場演示、模型展示、動感體驗等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可開辟特定的生產場所讓游客參與進來,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