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男


摘要:極化恒等式是解決向量數量積問題的利器,可以簡化運算.本文中介紹了極化恒等式的兩個模型及幾何意義,并結合極化恒等式的具體應用案例,通過比較解法,分析極化恒等式在解決問題時的優點.
關鍵詞:極化恒等式;平面向量;解題研究
高考對于向量部分知識點的考查中,數量積運算占比極大,解決平面向量數量積問題主要有公式法和坐標法這兩種常規方法.本文中介紹一種新的解法,利用極化恒等式解決一般方法不容易計算的數量積問題,特別在“求取值范圍”問題中有著廣泛應用.“極化恒等式”這一內容源自大學數學“泛函分析”,它表明數量積可以由它誘導出的范數來表示,把極化恒等式降維至二維平面,則可以非常巧妙地建立起向量數量積與向量模長之間的聯系,即僅用向量模長表示向量的數量積,從而實現向量和幾何、向量和代數的精妙結合.
1 極化恒等式
極化恒等式標準形式:對于兩個非零向量a,b,有
a\5b=14[(a+b)2-(a-b)2].
其幾何意義為非零向量a,b的數量積等于以這組向量對應的線段為鄰邊的平行四邊形的“和對角線”與“差對角線”平方差的14.由此可以得到極化恒等式在平行四邊形中的推廣.
推廣1如圖1,在ABCD中,有AB\5AD=14(AC2-BD2).
在平行四邊形中,可以用它來解決一些與數量積范圍或最值相關的問題,同時保留了更直觀的幾何意義.當然,也可以在三角形中構造極化恒等式,這也是極化恒等式的第二個推廣.
推廣2如圖2,在△ABC中,I為BC的中點,有AB\5AC=AI2-14BC2=AI2-BI2.
2 極化恒等式的優越性
例1(2017年新課標Ⅱ卷)已知△ABC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P為平面ABC內一點,則PA\5(PB+PC)的最小值是.
解法1:(坐標法)如圖3所示,以BC的中點O為坐標原點,直線BC為x軸,直線AO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則A(0,3),B(-1,0),C(1,0).
設P(x,y),則PA=(-x,3-y),PB=(-1-x,-y),PC=(1-x,-y).
所以PA\5(PB+PC)=2x2-23y+2y2=2x2+y-322-34,當x=0,y=32時,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為2×-34=-32.
解法2:(極化恒等式法)設BC的中點為O,OA中點為D,由向量加法法則和極化恒等式,可得PA\5(PB+PC)=2PA\5PO=2(PD2-OD2)=2PD2-34≥-32.故PA\5(PB+PC)的最小值為-32.
變式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π2,AB=BC=2,M,N(不與A,C重合)為AC邊上的兩個動點,且滿足|MN|=2,則BM\5BN的取值范圍為.
解法1:(坐標法)如圖4,以點B為坐標原點,BC所在直線為x軸,AB所在直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直線AC的方程為x+y=2.設M(a,2-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