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鳳


摘? ? 要:主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研讀的重要問題、中心問題或關鍵問題,以此為抓手開展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解決目前高中英語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淺”“雜”“亂”等問題,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思維。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主問題設計可以從小說標題、人物形象、小說環境和小說情節等切入。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激趣導讀課、輔讀推進課和應用創新課不同的教學目的,從不同角度切入設計主問題,使主問題成為“撬動”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牽引力”,真正實現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主問題;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高中英語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規定,高考英語應以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內容為命題依據[1]。其中,針對選擇性必修文化知識內容要求,《高中課標》指出應“理解和欣賞部分優秀英語文學作品(喜劇、詩歌、小說等)”“從作品中的意蘊美中獲得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啟示”[2]等。與碎片化、拼盤式的英語單篇閱讀教學相比,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不僅能夠促使學生使用多種閱讀策略對文本信息進行梳理、加工、概括、整合,并逐步建立結構化認知,而且能夠推動學生在信息量大、信息鏈條齊整、信息相互關聯的整本書閱讀過程中通過建構與解構,逐步完善認知過程[3],還能夠引導學生透視某種具體的社會和文化,進而更為深刻地理解作品與語言。
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在提升學生高考讀后續寫題型和閱讀理解題型答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然而,目前的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淺”“雜”“亂”等問題:“淺”指的是教學聚焦識記型和理解型認知層級,引導學生圍繞小說進行“事實性”信息的定位和搜索;“雜”和“亂”指的是教學缺乏內在的關聯性、邏輯性、條理性和秩序性,導致學生對小說理解不到位。這使得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無法得到有效落實。筆者認為,依托主問題開展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抓手。
二、主問題與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
主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研讀的重要問題、中心問題或關鍵問題” [5],以此為抓手開展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形成結構化思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教學過程來看,主問題有助于教師從整體出發,把教學步驟整合成符合邏輯與學生學情的精簡化教學程序,避免課堂教學的“碎”“雜”“亂”等問題,使教學過程緊湊、有序,環環相扣。同時,主問題也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前進行整體閱讀,在課中進行整體性產出,奠定學生對小說整本書的整體理解。
從教學主體來看,主問題契合學生學情,指向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有助于避免教學中的“無效問”和“滿堂灌”現象,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基于生本和探究的主問題也是有效的教學支架,可以幫助學生運用多種閱讀策略對文本信息進行梳理、加工、概括、整合,并逐步建立結構化認知,實現對主題意義的探究。
從課堂活動來看,主問題指向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本質問題,不僅能“牽引”學生的思維,而且能“牽引”學生深度理解小說,還能“牽引”學生進行跨文本閱讀,啟發他們更好地審視現實生活。這有利于促進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
三、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策略
不同的文體具有不同的具體形態,擁有不同的文體特點。小說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逼真的環境、深刻的主題思想等,人物、情節、環境和主旨構成了小說的四要素[6]。在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小說四要素切入,找到它們與整個文本的關聯點,設計主問題,豐富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內涵。
(一)從小說標題切入設計主問題
標題是小說的“眼睛”,它指向小說的線索,暗示小說的主旨。在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小說標題切入設計主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標題是否完整,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和興趣。下面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為例進行具體闡述。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講述的是在遠離塵囂的英國維塞克斯發生的普通人的愛恨情仇和起伏人生,描寫了在工業文明的侵蝕下,男女主人公最后在遠離塵囂的鄉村享受寧謐的生活。小說標題暗示小說的主旨,但留有“缺口”。因而,筆者以小說標題為切入點,設計主問題“Look at the title, is the title a complete sentence?What is left out in the title?”,并在此基礎上設計“Who is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What does the ‘Madding Crowd refer to?”“Why do the characters have to be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等一系列直接指向主問題的問題鏈,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掃清閱讀的心理障礙,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指出的是,從小說標題切入設計的主問題多用于激趣導讀課和應用創新課中。
(二)從人物形象切入設計主問題
小說以塑造人物為核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在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人物形象切入設計主問題,引導學生透過人物的言行舉止來探究人物形象,避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誤讀或淺讀的現象,幫助學生建立關于小說人物的結構化知識、實現對小說主題意義的探究。下面以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出版的Holes為例進行具體闡述。Holes講述的是一個肥胖、貧窮的男孩Stanley,因被懷疑偷竊而進了綠湖營改造,在那里,他與一個名叫Zero的小男孩揭開了綠湖營管理者的驚天詭計,他們的友誼也因此得到了升華。筆者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設計主問題“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ley and Zero?”,在此基礎上設計“What good qualities does Stanley have that contribute to their increasingly strengthened friendship?”“Which incident in the story highlights his being helpful, warm-hearted and selfless?”等直接指向主問題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探究人物在事件中所展示的品質,進而聯系現實生活,深化對“友誼”和“品質”的認知,發展核心素養。需要指出的是,從人物形象切入設計的主問題多用于輔讀推進課中。
(三)從小說環境切入設計主問題
小說的環境描寫往往交代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地點,增加故事的真實性,便于讀者發揮想象。生動的環境描寫契合小說的某種情感基調,不僅可以渲染故事氣氛,而且可以感染讀者。此外,環境描寫有時也能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突顯人物心理活動的作用。小說的環境描寫與情節發展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環境描寫以情節為依據,情節推動離不開環境描寫。在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直接反映小說主旨的環境入手設計主問題,以此“牽引”學生分析小說情節,探究小說主題意義。下面以Vintage Publishing出版的The Old Man at the Bridge為例進行具體闡述。The Old Man at the Bridge講述的是在一場大戰爆發前,作為偵察兵的“我”在橋頭發現了一位老人,并和老人展開了一段對話的故事。小說以“小”見“大”地揭示了戰爭的殘酷無情以及人性的善良,涉及許多直接反映小說主旨的環境描寫,如“An old man with steel rimmed spectacles and very dusty clothes sat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There was a pontoon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and carts, trucks, and men, women and children were crossing it. The mule-drawn carts staggered up the steep bank from the bridge with soldiers helping push against the spokes of the wheels. The trucks ground up and away heading out of it all and the peasants plodded along in the ankle deep dust. But the old man sat there without moving. He was too tired to go any farther.”。因而,筆者以小說環境為切入點,設計主問題“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novel, why does the novelist give us a picture of what is near the bridge by depicting a bleak scene?”,在此基礎上設計“Why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the old man as ‘An old man with steel rimmed spectacles and very dusty clothes?”“Why does author describe the mule-drawn as ‘staggered up the steep bank?” “Why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the peasants plodding along in the ankle deep dust?”等直接指向主問題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探討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小說作者的情感基調,并啟發學生關注環境描寫與情節構建、小說主旨的關系。需要指出的是,以小說環境為切入點設計的主問題多用于激趣導讀課和輔讀推進課中,以此引發學生對小說環境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為探究小說主旨搭建支架。
(四)從小說情節切入設計主問題
孫犁曾說:“小說的情節,就像人體的脈搏,它表現著作家和作品的健康和氣質,從總的方面看,整個的情節就是作品整個的生命?!保?]換而言之,抓住了情節就等于抓住了小說的核心,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在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尤其是在篇幅較長、故事情節較為復雜的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設置主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建立對小說情節的結構化認知,進而開啟跨文本對比閱讀。下面以 Audiobuchch出版的Wuthering Heights為例進行具體闡述。Wuthering Heights講述的是棄兒希斯克里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后,因受辱和戀愛受挫,外出致富,并在返回后,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因而,筆者以小說情節為切入點,設計主問題“Why did Heathcliff choose to take revenge on Hindley and Linton?”,并在此基礎上設置“Why did Hindley stop Heathcliff falling in love with Catherine?”“After Heathcliff left Wuthering Height, who did Catherine marry?”“How did Heathcliff react to Catherines marriage to Linton after he returned?”等直接指向主問題的問題鏈,引導學生厘清故事發展脈絡,即“希斯克里夫被收養—辛德雷阻攔希斯克里夫與凱瑟琳相愛—希斯克里夫離開呼嘯山莊——凱瑟琳嫁給林頓—希斯克里夫報復林頓及其子女”。需要指出的是,以小說情節為切入點設計的主問題多用于輔讀推進課和應用創新課中。
四、主問題在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整本書閱讀教學一般可以分為激趣導讀課、輔讀推進課和應用創新課。激趣導讀課一般是在學生閱讀之前或之初開展的,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狀態是困惑和具有畏難情緒的。教師在這一階段可以從小說標題或小說環境切入設計主問題,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讀起來”。輔讀推進課一般安排在學生閱讀之初或之中,學生在這一階段可能會出現誤讀、淺讀或續讀遇到障礙等問題。教師在這一階段可以從人物形象、小說環境、小說情節切入設計主問題,為學生探究/深挖主題意義指明方向,讓學生“讀進去”。應用創新課一般在學生讀后開展,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狀態是豁然貫通的。教師可以從小說標題和小說情節切入設計主問題,引導學生基于小說文本,聯系生活進行創新運用,讓學生“讀出來”。主問題在上述三種課型中的具體應用如圖1所示。
下面以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If It Comes Back為例進行具體闡述,它講述了身患殘疾、被迫坐在輪椅上的姑娘Amy拒絕Charles成為她唯一的輪椅推車人的故事。
(一)主問題在激趣導讀課中的應用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激趣導讀課的目的在于通過探討主題激發學生對書籍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樹立閱讀的自信[8]。但目前的激趣導讀課存在以下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閱讀啟動困難,學生習慣閱讀試題和教材中的短篇幅文章,對于篇幅較長的整本書有很強的畏難情緒,需要教師加以有效的驅動;二是整本書閱讀難度高,教師的“散亂式”提問難以確保閱讀的效果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小說標題、小說情節切入設計主問題,能夠在消除學生畏難情緒的基礎上,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提升學生對整本書探究的熱情。
If It Comes Back涉及被“困”輪椅的殘疾女生Amy堅決拒絕熱切追求她的男生Charles的情節。因此,筆者從小說情節切入,設置主問題“If you were a wheel-bound boy / girl, would you reject him or her to be your only wheelchair pusher despite the fact that you love him or her?”,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期待,促使學生“開啟”閱讀。
(二)主問題在輔讀推進課中的應用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輔讀推進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疏通”閱讀中的困難,實現對小說主題意義的探究。目前的輔讀推進課主要采取以下兩種教學形式:一是直接給學生發放背景知識讀本或背景知識講義,讓學生自行閱讀并提煉相關背景知識;二是設置一些“散亂式”問題,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上述教學形式無法幫助學生建立背景知識與文本主題意義之間的有效關聯,不利于學生建構對文本主題意義的結構化認知。教師應在分析小說整本書閱讀中的知識盲點或小說整本書鑒賞中的難點的基礎上,以人物形象、小說環境、小說情節為切入點,設計主問題,激活學生的文學背景知識,“疏通”學生理解小說整本書過程中的“堵點”,避免出現學生誤讀或淺讀的現象。
If It Comes Back涉及不為學生所熟知的當時的社會環境——女權主義運動。因此,在教學中,筆者以小說環境為切入點,設置主問題“Why did wheel-bound Amy refuse to be pushed by Charles?”,在此基礎上提出“Was it because Amy could still push her own wheelchair?”“Was it because Amy didnt want to be seen together with Charles?”“Was it because Amy didnt love Charles?”“Or what might be the hidden reason?”等直接指向主問題的問題鏈。主問題和問題鏈之間形成總分關系,層層遞進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Amy拒絕Charles不僅僅是個人原因,也有時代的原因??梢?,指向小說環境(故事發生的背景和情境)的主問題對“疏通”學生閱讀的“堵點”,幫助學生探究主題意義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主問題在應用創新課中的應用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應用創新課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將思維的觸角由“單一文本”向“多個文本”和“現實生活”延伸,促進學生將在整本書閱讀中學到的語言知識、文化知識、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等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教師在應用創新課中可以從小說標題、小說情節切入設計主問題,引導學生“開啟”跨文本閱讀,以使學生在文本對比中深化對主題意義的探究??缥谋鹃喿x是指超越當前所閱讀的整本書,在兩部或者多部書之間進行互動、關聯或者比較,實現“一文”帶 “多文”,促進學生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為幫助學生深化對主題意義的探究,筆者選取The Chaser,引導學生開展對比閱讀。The Chaser講述的是一位年輕男子為了獲取愛情,不惜向賣藥老人尋求love potion,追求夢想中不離不棄的愛情的故事。它與If It Comes Back傳遞的主題意義都是“愛情應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沒有了平等和尊重,所有的愛情都會變味、都會慢慢被腐蝕掉”。筆者設置主問題“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two novels in plots and titles?”,在此基礎上設計“What are the hidden meanings in the two titles?”“Can you find out the climaxes of the two novels?”“Can you figure out what the novelists mainly want to convey in the novels respectively?”等直接指向主問題的問題鏈,以此推動學生在文本對比閱讀中深化對主題意義的探究。
五、結語
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主問題應是綜合性、生本性的,應發揮簡化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成效的作用。教師在運用主問題開展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應從小說的文本特點出發,著眼于學生的整體互動參與,結合激趣導讀課、輔讀推進課和應用創新課不同的教學目的,設置具有“撬動”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牽引力”的主問題,并在此基礎上設計直接指向主問題的問題鏈,構建開放、整體的高中英語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堂,真正實現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9,33.
[3]王燕平.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10):11-17.
[4]許曉霞.基于英語小說閱讀,培養學生讀后續寫能力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8(5):43-46.
[5]余映潮.“主問題”的教學魅力[J].中學語文,2011(7):3-5.
[6]李鳴燕.小說閱讀教學要抓實“四要素”[J].中學語文,2021(12):77-79.
[7]劉樂群.新穎精當的情節結構——契訶夫短篇小說閱讀札記[J].外國文學研究,1980(2):92-94.
[8]張金秀.中小學整本書閱讀的五點主張[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7):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