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億鴻,何麗芳,張新月,易 穎
(廣州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自我管理是新時代對大學生群體提出的新標準和新要求,是指學生在客觀認知自我的前提下,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在目標、學習、生活、情緒等各方面通過自我約束、引導、調控和監督,不斷協調自我發展與外部環境變化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過程[1]。自我管理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是我國各高校培養人才必須達到的一個目標。研究和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讓其不斷提高自我修養、開發自身潛能,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競爭發展的需求,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2]。
學習管理指的是個體對自己本身的學習及學習相關行為進行自我管理的過程,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事務,自己約束自己的學習行為。良好的學習管理能夠使學習變得事半功倍,有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更有效地汲取知識,從而實現學習目標。生活管理指的是個體對自己本身的生活及生活方面的相關行為進行自我管理的過程,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事務,自己約束自己的生活行為。良好的生活管理有利于身心健康,從而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學習、工作等任務。情緒管理是指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充分挖掘和培養情緒智商、提高駕馭情緒的能力,從而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并由此產生良好的管理效果[3]。根據目標管理Smart原則,目標管理是指將一定時期內個人所期望實現的總體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可及的、可測量的分目標,并通過分目標的實現,逐步全面實現總體目標。時間管理是指通過事先計劃和運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和工具對時間進行靈活有效的安排、運用,從而完成個人既定的目標的過程。良好的時間管理有利于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有效性,是大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部分[4]。在此背景下,本文著重研究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狀況,并對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做出適當建議。
調查對象為廣州中醫藥大學2022 年秋季5 個年級的學生。
在參考文獻[1-7]之后,我們自編了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問卷,分為一般人口學問題和主觀量表,并請有關教師進行了指導。其中主觀量表部分分為學習管理能力、生活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目標管理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對量表中的評分題進行李克特賦值,5 分表示完全符合,4 分表示比較符合,3 分表示一般,2 分表示比較不符合,1 分表示完全不符合。量表總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53,量表的信效度較好。采用問卷星網上發放問卷的方法,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中藥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及醫學信息工程學院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6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62%。
利用Excel 和SPSS 22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統計檢驗使用獨立樣本t 檢驗和方差分析。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Table 1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對186 份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我們發現除了按時完成作業這一項的得分高于一般水平,其他項目均低于一般水平,見表2。經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管理能力的評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通過獨立樣本t 檢驗可知,性別、是否醫藥類學生、是否獨生子女及是否學生干部這4 種因素對于學習管理能力無明顯影響(P>0.05)。
表2 學習管理能力得分(±s,分)Table 2 Scores of learning management ability(±s,score)
表2 學習管理能力得分(±s,分)Table 2 Scores of learning management ability(±s,score)
按時完成作業課堂發言得分2.42±1.084課前預習 查閱期刊或書籍2.49±1.140學習管理能力2.53±1.140認真聽課2.44±1.134 3.75±1.097 2.73±0.723
在“一天除上課時間外,所付出的課外學習時間”這一問題上,24.7%的學生課外學習時間小于1 小時,29.5%課外學習時間1~2 小時,26.3%課外學習時間>2~3 小時,12.0%課外學習時間>3~4 小時,7.5%課外學習時間大于4 小時。
對186 份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從總體來看,學生的生活管理能力各項目得分均低于一般水平,見表3。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管理能力評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大四學生生活管理能力得分最高,為3.06 分,大二學生得分最低,為1.62 分。此外,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可知,性別、是否醫藥類學生、是否獨生子女及是否學生干部這4 種因素對于生活管理能力無明顯影響(P>0.05)。
表3 生活管理能力得分(±s,分)Table 3 Scores of life management ability(±s,score)
表3 生活管理能力得分(±s,分)Table 3 Scores of life management ability(±s,score)
得分定時定量吃三餐2.83±1.392夜晚12 點前睡覺生活管理能力2.59±1.156能用中醫知識進行自我防護2.47±1.106 2.63±1.070
對186 份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從總體來看,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各項目得分均低于一般水平,見表4。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情緒管理能力評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大四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得分最高,為3.09 分,六年級(研究生)得分最低,為2.26 分。此外,通過獨立樣本t 檢驗可知,性別、是否醫藥類學生、是否獨生子女及是否學生干部這4 種因素對于生活管理能力無明顯影響(P>0.05)。
表4 情緒管理能力得分(±s,分)Table 4 Scores of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s,score)
表4 情緒管理能力得分(±s,分)Table 4 Scores of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s,score)
情緒管理能力2.78±1.248明確情緒來源運用中醫知識調節情緒得分2.71±1.283把握情緒 積極向上2.74±1.244控制脾氣2.59±1.146 2.45±1.125 2.65±1.056
在被調查的186 名學生中,有87%的學生制定過目標,13%的學生未制定過目標。剔除未制定過目標的數據,保留制定過目標的數據162 份。對162 份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5。表5 顯示,目標具體明確和目標對個人發展有幫助的得分略高于總體均值,目標可測可評、目標有效執行和規定期限完成目標的得分略低于總體均值。
表5 目標管理能力得分(±s,分)Table 5 Scores of objective management ability(±s,score)
表5 目標管理能力得分(±s,分)Table 5 Scores of objective management ability(±s,score)
目標具體明確目標管理能力2.60±1.233目標可測可評規定期限完成目標得分2.68±1.199目標有效執行2.63±1.189目標對個人發展有幫助2.75±1.246 2.64±1.189 2.66±1.142
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可知,性別、是否醫藥類學生、是否獨生子女及是否學生干部對目標管理能力無明顯影響(P>0.05)。同時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年級的學生目標管理能力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五的得分最高,為3.96 分,大二的最低,為1.76 分。
對186 份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6。表6 顯示,除定期評估時間計劃這一項的得分明顯高于總體均值外,其余4 個項目的得分均小于總體均值,說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并不合理,缺乏合理的安排和約束。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可知,性別、是否醫藥類學生、是否獨生子女及是否學生干部在時間管理能力評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年級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五的得分最高,為3.36 分,大二的得分最低,為2.29 分。
表6 時間管理能力得分(±s,分)Table 6 Scores of time management ability(±s,score)
表6 時間管理能力得分(±s,分)Table 6 Scores of time management ability(±s,score)
得分能分清輕重緩急2.78±1.274合理分配時間定期評估時間計劃時間管理能力2.70±1.275協作2.69±1.272制定約束規則2.73±1.184 4.19±0.956 3.02±0.884
學習管理能力總均分是2.73 分,低于3 分的一般水平,課前預習、課堂發言、認真聽課、查閱期刊或書籍都低于一般水平,說明這幾項的自我管理情況比較差,還有比較大的進步空間,這些內容都是好好學習的必備項目,除了學生自身的自我約束,也與教學安排、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有一定關系,教師引導得好,學生覺得學起來容易上手,可能注意力就會集中一些,學習的自我督促就會好一些。學習管理上面,按時完成作業得分高于一般水平,為3.75 分,說明作業的管理情況稍好一些,這與學生有具體的作業壓力而比較容易督促自己完成有一定的關系,教師布置了作業,做完了做好了,就完成了自我管理的一部分。
生活管理能力總均分為2.63 分,低于3 分的一般水平,定時定量吃三餐、夜晚12 點前睡覺、能用中醫知識進行自我防護3 項得分都低于一般水平。說明大學生生活管理能力比較差,不能按時吃飯、按時睡覺,生活管理能力得分年級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較高年級的學生生活管理能力得分相對較高,可能是其有自己的規劃和目標,更加自律導致的。另外,較高年級的學生面臨畢業壓力,為保持充沛的精力以達到找工作或考研等目標,他們能夠更好地安排日常生活。
情緒管理能力總均分為2.65 分,低于3 分的一般水平,把握情緒、明確情緒來源、控制脾氣、積極向上和運用中醫知識調節情緒的得分都低于一般水平,說明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較差。情緒管理能力得分年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四學生得分最高,研究生得分最低,可能是大四學生臨近畢業或實習,對未來充滿期望,情緒波動較大,而研究生學業壓力比較大,特別是論文壓力比較大,造成情緒上的焦慮。
目標管理能力總均分為2.66 分,低于3 分的一般水平,目標具體明確、目標可測可評、目標有效執行、目標對個人發展有幫助和規定期限完成目標得分都在2~3 分之間,低于一般水平,說明大學生目標管理能力較差。不同年級目標管理能力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由于不同發展階段,學生對自己的定位不同,個人發展規劃及未來展望存在差異導致。大五學生得分最高,為3.96 分,大二學生得分最低,為1.76 分。大五學生一般是醫學專業,他們臨近畢業,對自己的目標規劃得較具體,管理得較好,而大二學生還處在比較迷茫的階段,對自己的專業還不夠熟悉,目標管理比較模糊,造成得分比較低的狀況。
時間管理能力總均分為3.02 分,略高于3 分的一般水平,說明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尚可。能分清輕重緩急、合理分配時間、協作、制定約束規則的得分都低于3 分的一般水平,在定期評估時間計劃上的得分是4.19 分,高于一般水平。說明大學生在分清輕重緩急、合理分配時間、協作、制定約束規則方面做得不好,但是能比較好地定期評估時間計劃,具有一定的自省能力。不同年級時間管理能力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五學生的得分略高于總體均值,大二學生得分最低,可能大二學生處于迷茫期與規劃期的交界處,對時間的管理稍遜于高年級學生。
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是第一要務,要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而大學教育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習各種課程,大學生可以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專業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要通過學習來培養思維能力,大學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思維能力的培養,特別對剛入學的大學生來說,如果很長時間內不能適應大學學習,就會產生上課精力不集中、學習跟不上甚至厭學等不良習慣和情緒,造成學習困難。因此,大學生在時間管理上需要保證有足夠的學習時間,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只有先適應了大學的生活,才能在后續的時間里處理好自己的專業學習與素質提升的問題。
大學生可以自由支配大量空閑時間,如果不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不僅會影響其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還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素質和健全人格的和諧發展產生消極作用[5]。大學生除了學習專業知識,還需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社交技能等。這些素質的提升對于未來職業和人際交往都非常有幫助。大學學習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獲取,還是認識世界的過程。通過學習多樣化的課程和文化,大學生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增強自己的國際化意識,為未來的職業做好準備。大學生需充分利用時間,進行合理有效的時間規劃與管理,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一種科學健康、文明充實的學習生活狀態。同時不同年級的學生應進行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規劃,目標可以隨機調整,但必須制定明確的目標,督促自己按照目標完成學業等,通過一些作業、小目標等的完成達到一步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學習、生活和情緒方面的自我管理同時也應該是大學生必備的能力和意識,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高等院校是培養大學生的場所,在進行常規教育教學的同時,也要注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情緒方面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資源面向低年級舉辦有關如何安排學習、生活的自我管理講座或者開設公共選修課,從低年級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學校要與時俱進地研究學生的特點,幫助不同層次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與鞏固;也可以通過朋輩輔導、學習小組或社團等方法,培養大學生兼顧生活、學習和情緒的自我管理能力。作為家庭來講,從小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自我管理能力也是一項必需的工作,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培養孩子在情緒方面遇到問題時及時排解和消除的能力。
專業課教師、大學輔導員和心理中心的教師要充分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在課堂上不僅要給學生傳授各種知識,更要對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進行關注和疏導,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心理上都能適應大學生活。大學生既可能擔憂學業,又有可能出現生活的不適,導致學生可能出現各種心理問題[6]。對于心理出現不適如恐慌、焦慮的學生要給予專業的疏導及關心,對于由于消極、悲觀、厭學等實際問題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具體的幫助和支持。教師要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特點,因地、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尤其是教師在布置學業任務時,應注意目標的易實現性,讓學生有事可干,并同時設置一些稍有難度的目標,讓大部分學生努力一下就能完成目標,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鞏固發展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