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為了進一步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英語教師應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相結合,從而實現三維教學目標。本文首先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進行了闡述,分析了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高校英語教學現狀,并針對性地提出有效措施,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傳承。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校英語教學;傳承
作者簡介:顏凡博(1979-),女,遼寧沈陽人,中北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高校英語教學是塑造高校學生文化價值觀與培養高校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路徑。高校英語教學存在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目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以語言知識技能傳授為主,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以及文化傳承能力的提高,導致高校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知偏低,缺乏文化自信。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傳承,以期將高校學生培育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者與傳承者,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和文化兩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語言是人們交流、溝通的重要工具之一。語言不單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文化則在社會形態、價值觀念以及詞匯意義等方面對語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的創造與發展以及傳承等均需要語言作為重要載體,可見語言的發展離不開文化,語言和文化兩者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文化與語言是不可分割的。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不僅要掌握語法與語音、詞匯等相關知識,還要了解與掌握語言背后蘊含的文化背景,因此語言學習也是文化學習的組成部分。
二、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滿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需求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在中外文化、中外經濟等的交流中,英語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的屬性尤為突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現階段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高等院校履行的主要社會責任。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上升,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中國文化知識的學習與積累,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促使學生用英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播,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使其肩負起文化傳承與交流的使命。
(二)有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相較于基礎知識的傳授,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傾向于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的培養。目前,高校英語教學由單一的語言能力訓練逐漸向跨文化傳播能力培養結合語言能力訓練的方向進行轉變。在該教學模式中,要求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能靈活使用英語語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表述,做中國文化傳承者與外國文化傳播者,全面發揮出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重要價值與意義。
(三)有利于消除中國文化失語現象
現階段,高校英語教材普遍存在脫離中國傳統文化與學生實際生活等情況,在英語課堂上學生接觸到的中國文化內容與知識相對較少。面對高校英語教學,輕文化和重語言、輕人文與重工具、輕本土與重西方的現狀,需要加強中國文化內容與教材內容的相結合,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間接提升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與能力,消除英語教學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打破傳統英語教學的壁壘,實現英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統一。
三、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困境
(一)不合理的課程設置,多傾向于西方文化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高校英語教學以幫助學生通過四級、六級考試為主要目標,更加注重語言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聽說讀寫訓練,這就使得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同時,在課程設置方面,教學內容過于傾向西方文化素材,而中國傳統文化素材等在英語課程教學中相對較少,使得英語教學脫離了本土實際生活和中國文化,導致高校學生利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明顯不足,嚴重影響了中國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二)英語教材內容過于傾向西方文化
現階段高校所用英語教材內容以西方文化為主,并向學生充分展現了西方的生活、價值觀,而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與信息相對較少,且選材方式較為單一,雖然對學生的眼界與知識面進行了拓展,但是不利于提升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與認知,導致中外文化失衡。再者,學生缺少使用英語介紹本土文化知識的機會,這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造成一定阻礙。
(三)語言教學中輕人文重工具
語言具有多重屬性(如人文性、工具性等),是人們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一般情況下,高校英語教學只對學生進行單一的語言技能訓練,忽視了文化教學、語言教學的結合,并沒有營造一個良好的中國文化學習氛圍。如果學生一直采用脫離中國文化的英語學習方式,不利于其對本土文化的學習與跨文化意識、中國文化輸出能力等的發展,嚴重阻礙了中國文化的傳播。
(四)學生欠缺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與意識
高校學生的思想體系還不夠成熟,缺乏對事物的理性判斷能力。隨著西方文化的引入,學生逐漸對西方文化與節日給予關注,學生更傾向于了解西方文化,并能熟練地用英語對國外的食物、動漫、音樂等進行表達。高校英語教學中缺乏中國文化方面的內容,學生無法用英語對傳統風俗、節日、哲學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進行表達。高校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信息等的認知度相對較低,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過于片面,欠缺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和意識。
四、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策
(一)轉變教師的文化育人觀念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世界觀等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語言與文化兩者具有非常緊密的關聯,中西方文化差異明顯,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正視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其可以堅定文化自信,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就要求高校英語教師樹立良好的文化育人觀念,進一步認識到自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的重要身份。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師應對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有效解讀,使學生接受、認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全面掌握英語知識,有效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能力。同時,高校教師還應具備較高的文化自覺性,充分將課堂、課后等教學活動進行利用,潛移默化、循環漸進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從而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以及自豪感。英語語言知識不能脫離西方文化,因此可以通過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文化差異的認知度。以“customs(習俗)”的教學為例,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收集中西方的風俗習慣,在課堂上分組進行探討與研究。再如,教師對“naming customs(命名的習俗)”進行講解時,可以帶領學生對世界各國不同風俗的命名進行分析,并對其由來進行講解。在講解西方節日時,將中外節日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深入了解本土節日的由來與風俗、慶祝方式等,以此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進一步提升英語課程育人效果。
(二)優化英語課程設置與教材內容
教材是英語教師開展課程教學的重要資源,優質的教材對英語教師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文化素養、語言應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因此,高校英語教材內容必須契合本國文化特色與本國國情,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深入了解與掌握本土文化內涵,并具備以英語傳播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在英語教材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目前文化育人改革創新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開發英語教材時可以將一些影響力較強的中國文化內容融入其中,例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京劇文化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教材有效彰顯本土文化特色,加強學生對文化學習的重視情況。同時,還可以增加中西方文化對比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形成傳承本土文化的能力與意識。再者,在課程體系的優化與改進中,還應增加本土文化課程比例,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強化文化育人的方式與教學內容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例如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比分析、文學作品研究、中西方情景表演等,以此來深化英語教學和文化教學的結合,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進一步思考,加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中,教師應積極選取一些中西方文化對比案例,以此來培養學生對本國文化的歸屬感以及認同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Symbols of Culture(文化的象征)”的教學為例。在教學前,教師讓學生自主尋找部分中西方文化的象征,在課堂進行展示與講解,以此來深化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與認知,并與教學主題相結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其中,進一步完善與優化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本土優秀文學作品,讓學生課后自行閱讀,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教師可以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去充分感受歷史文化與名勝古跡,以此提升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四)強化教師的文化育人能力
高校英語教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發揚者,也是語言技能與知識的教授者。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高校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文化素養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英語教師必須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及時更新自身的語言知識,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靈活應用語言知識來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巧妙地與語言知識、技能訓練等相結合。教師除了教學外,還應關注時事與熱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英語教學中,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本土文化的學習興趣。同時,高校應注重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建立健全培訓機制,定期開展相關文化教學培訓與文化講座等活動,以此來提高英語教師的文化知識水平;還要加強校企合作,使教師有機會進入企業深入學習,通過一線崗位來了解語言與文化知識,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文化教學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懷,還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自豪感。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不但要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還應該注重學習文化知識,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從而成為合格的文化傳承者與傳播者。
參考文獻:
[1]陸春霞.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在高校英語教育中的傳承[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23):190-192.
[2]郭振獻.提高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傳承的價值的對策研究[J].新絲路(下旬),2016(11):177,188.
[3]張麗敏.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華文化傳播現狀及改進研究[J].作家天地,2021(26):119-120.
[4]秦輝.淺論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策略[J].海外英語,2021(10):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