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學生英語詞匯、句型、語法等知識的同時,也應側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技能,從聽、說、讀、寫不同方面鍛煉學生的英語技能,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然而,當前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禁錮,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固定的教學形式無法發揮英語學科的獨特性,再加上學生的課外閱讀、課外實踐開展較少,造成英語教學效果不理想。本文根據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現狀,探索有效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策略,以供各位教師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林素桃,福建省泉州市安溪金火完全中學。
一、英語核心素養培養概述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成為當今教育的熱點話題,也是很多教育學者重點研究的對象。新課改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要求教授學生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創新思維、學習技能等,使學生朝著綜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提升英語核心素養,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的詞匯、語法等知識,還要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增強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社會交往技能、自主學習技能等,逐漸增強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二、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意義
(一)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根據教學主題,通過現代化設備開展情境教學,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是一種較為直接的教學方式。有趣的英語情境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質量的有效方式。在相對真實的情境中,增加各種各樣的趣味內容,讓學生接觸新事物,從中獲得獨特的領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英語學習情況,讓學生能夠聯系實際學習英語知識,鍛煉表達技能。
(二)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需要有效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領悟水平,引導學生采用比較、分析、概括、類比等方式對教材知識進行分析和內化。在課堂中運用云梯引導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意識,傳授學生學習方式,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在設置問題時,要貫徹由淺入深的原則,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問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課后評價方法。有效的問題引導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致,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引入學生感興趣或者熟悉的話題,使學生有話可說,激發學生發言的欲望,暢談內心真實的想法,營造出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
(三)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解析,站在文化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領悟文化中的內在精神,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讓學生一步步了解西方文化內容。教師還可以通過講座、小組探究等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了解西方文化的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的意識,創新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傳播正能量,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英語活動,融合英語學科的特點,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
(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英語課外書籍是提升英語水平的重要途徑,模仿和學習作者的表達、寫作方式,以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延長和補充英語課堂的內容。英語教材的知識點相對基礎,在掌握基礎理論之后進行技能提升。課外閱讀是知識延伸的有效方式。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表達技巧,還能擴展學生的寫作思路。通過廣泛閱讀,打開學生的視野,積累更多的詞匯量,讓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課外閱讀還能增強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閱讀的過程也是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過程,通過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和認知水平,理解文章展現出的不同風土人情,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一)過于注重考試成績
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的禁錮,過于看重學生的書面成績。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傳統的教學形式逐漸暴露出弊端,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考試成績可以展示出學生一方面的技能,但不能代表學生的綜合水平,“填鴨式”“灌輸式”等教學手段只是將淺層知識傳授給學生,并沒有引導學生找到其中隱藏的規律,未能使知識發揮出靈活性和實踐性。而且這種教育模式下的英語課堂氣氛大多較為沉悶,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與當下素質教育理念相悖。
(二)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很多教師追求課堂教學效率和上課進度,采取“我說你記”的教授方式,導致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差,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內容,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樣的教學形式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單一地講解課本中的知識點導致很多學生無法融入課堂中,不能領悟其中的要點內容。
(三)缺少英語實踐活動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英語實踐活動能夠有效結合現實情況,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和閱讀理解能力,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加深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當前,很多教師采取較為傳統的教學形式,使得師生之間缺少交流的機會,教師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中講解知識,課堂氛圍較為沉悶。英語教學除了理論知識以外,實踐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很多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禁錮,沒有開展課外活動,導致很多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停留于表面,只會“紙上談兵”,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差。
四、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增加趣味實踐活動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增加多種多樣課堂活動,提供給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不斷地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從知識背景、口語、單詞、詞組、句式、語法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Unit1“Welcome to China!”的教學中,教師開展字母接龍游戲,加深學生對字母順序的熟悉程度,然后用英語與學生打招呼,“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將學生分為幾個活動小組,在小組內用英語互相問候,練習運用典型句式或者詞組,如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 /Fine, thanks.And you? /I'm OK./Goodbye/See you later等。教師不限制學生的表達形式,提高了學生的表現欲,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對語法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有效地梳理教材中的知識點,同時鍛煉學生的聽說技能,營造趣味的學習情境,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偏見。
(二)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
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知識點靈活地應用到題目當中,根據不同的典型例題進行強化訓練,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水平。英語語法主要涉及名詞、動詞、形容詞、時態、定語從句、賓語從句等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這方面的知識教學,在練習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語法知識點,幫助學生找到英語解題的技巧,提高學生的答題效率。在課后練習中,教師要摒棄過去的“題海戰術”,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例如,在閱讀理解中,可以先行閱讀題干,找到題干中的關鍵詞,把握考查的核心內容,帶著問題去閱讀材料。在閱讀材料的時候,首先要仔細閱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找到文章的主要觀點。在完成閱讀理解的題目之后,讓學生對文章中的詞匯、句型、語法進行總結,分析文章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練習中積累更多的詞匯,改變過去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
(三)增加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教學
英語與漢語在表達、書寫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增加西方文化,講解知識點背后的文化習俗,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例如,在旅游主題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西方國家著名的旅游景點、傳統習俗、歷史故事等,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更多的素材,在整理素材時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國家和景點,并在課堂中和同學相互分享,教師要注意調節課堂學習的氛圍,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上,擴大英語教學內容的范圍,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教師以文化背景為開端,講授各地區的文化習俗,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加強學生對多種文化的認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創設英語教學情境
培養學生的內在品質是新時代教育的重要任務,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現階段學生成長中的疑問的內容,如在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2“Looking different”的教學中,教學目的為讓學生學會欣賞自己的內外形象,學習如何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找到自己身上的獨特之處,互相分享彼此的優缺點,鍛煉學生的社會交往技能,正視成長過程中身體、心理的變化,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學習,擴大英語教學的范圍,讓學生積累知識的同時,熏陶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設備,營造出趣味、生動的學習情境,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融入課堂教學情境中,站在實際生活的角度上思考英語表達,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播放英文歌曲、英文電影等,讓學生互相分享自己喜歡的英語作品,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五)開展專題研討活動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在課堂中教師可以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熱點話題為討論對象,在教學中仔細觀察學生,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從而培養學生的內在品質,提升學生的價值審美。例如,以“Travelling”為討論話題,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在小組內對話題進行分享,可以是對去過的地方的一些感想,也可以是旅行的方式,還可以是學生向往的地方,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改善“開口難”的情況,營造出輕松的討論環境,改變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偏見,引領學生發現更多美好的內容。
(六)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
初中階段的英語知識學習難度增加,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同,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全部學生的學習要求,所以,教師要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設計由淺入深的教學內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英語表達和漢語表達有著較大的差別,教師要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速融入教學當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聽力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根據現階段學生的認知情況,適當增加英語口語教學的比重,創建英語口語練習環境,讓學生用英語進行日常對話,從簡單地打招呼開始,讓學生一點一點熟悉英語表達方式,鍛煉學生的簡單對話能力。例如,在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5“Our School Life”的教學中,讓學生互相分享從早到晚的行程,從交通方式到學校科目和學生的校園生活等,讓學生自由討論,引導學生練習運用所學知識,如“I'm looking for a book. /Are you doing your homework? /Yes, I am./No, I'm not./Is he... /Is she... /What are you doing now? ”等,對于不理解或者較難的詞匯可以讓學生用漢語代替,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更多的教師認識到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開始改變落后的教學觀念。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現階段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創建英語表達環境,在豐富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全面落實個性化教育,給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陳慕賢.初中英語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式探索[J].讀寫算,2022(10):46-48.
[2]朱德慶.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山西教育(教學),2022(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