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剛 黎賢甫
冷戰結束后,國際上越加關注常規武器和彈藥的控制,特別是在一些經常爆發內戰、沖突的熱點地區和國家,常規武器和彈藥的非法擴散、過度累積和濫用對各國乃至全球的和平安全構成嚴峻的挑戰。由于武器彈藥的轉移在不合理控制下、未經授權的轉讓或者意外泄露和偷盜等情況,使武裝派別、犯罪和販毒組織、海盜和恐怖主義團體等能夠成倍地助長他們的武裝力量。特別是正在沖突和熱點地區,輕小型武器是沖突中使用的主流武器,由于常規武器彈藥的失管失控使其無法很好地維護社會穩定和不符合人道主義需求,幾乎所有安全和發展目標的進展都受到嚴重阻礙。因此,武器和彈藥管理已成為國際社會預防沖突的前期和沖突之后善后處理的關鍵工作。
一是在長期發生武裝沖突的熱點地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輕小型武器。據相關資料顯示輕小型武器是武裝沖突、內戰、恐怖主義、種族紛爭以及販毒幫派交戰中的首選武器。在非洲、中東等沖突熱點地區,沖突中使用輕小型武器達到約90%如此驚人的數據。比如索馬里沖突,持續二十年之久,源源不斷的輕小型武器流入索馬里,加劇沖突危機,導致160萬人流離失所,一半的人民靠政府救濟生活著,社會動蕩不堪,國家受到嚴重人道主義和經濟危機。
二是為什么這些沖突熱點地區大量使用輕小型武器?首先是輕小型武器便宜,維修成本低,適合持續性作戰。在非洲黑市上買一把卡拉什尼科夫АK-47型突擊步槍不超過10美元。不法分子為了謀取戰爭不易之財,非法獲取武器裝備,以低價流入黑市,獲取利益,加劇地區戰亂。而且因為長期飽受戰亂,不法分子自制武器裝備,形成簡易武器,流入到黑市,以極其低的價格進行交易,地區長期戰亂紛紛,民不聊生。
三是操作簡單,體積太小,便于交易,便攜易藏,容易轉移。一般一人就可以攜帶一把小武器,而輕武器也只要兩人及以上、方便運輸。而且由于戰爭遺漏、武器非法轉讓、平民小型作坊制作、政府監管力度不嚴、黑市上的流通等,導致武器使用泛濫,非法貿易嚴重,助長沖突,危害生命,破壞經濟發展,增加地區危險,殘害民生。
一是加劇地區沖突,增加傷亡人數,破壞社會穩定。世界各個沖突熱點地區,如中東、非洲等地區,由于長期遭受種族、宗教、毒品及土地分歧等原因,導致該地區戰火連年不斷,造成大多數手無寸鐵的無辜人民喪失生命。這些無辜生命中,主要是平民和婦女,而主要原因是武器管理和使用不恰當造成,還有地下組織黑色交易,導致武器泛濫,加劇沖突爆發,殘殺無辜的生命。政府方面也沒有明確有效的管理機制,從而加劇暴力犯罪、販毒、拐賣婦女以及武裝沖突等犯罪行徑,致使更多的無辜生命喪失。
二是非法交易俱增,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如非洲等地區,由于戰爭因素,導致國家經濟落后,政府管理腐敗,遺留下來的武器沒有及時管控,造成無法控制的局面。在軍火交易巨額收益下,加劇各軍火商非法買賣武器,促使當地黑幫團伙、武裝分子、販毒團伙等組織輕而易舉地就獲取到武器,導致國家的經濟水平受到嚴重影響。
三是對國際人道主義帶來危害。輕小型武器中,槍支是犯罪的主要武器,如某國報道中40%的罪案,都是槍支案件,槍支管控不嚴,犯罪極高,死亡人數急劇上升。然而非法的槍支交易,就加劇社會暴力的事件增加,社會動蕩程度也會提高,導致居民的不安全感增加。社會暴力程度增加,對國際人道主義援助受到嚴重的損害,平民的安全就會受到極大威脅,以及社會經濟的不穩定,國際經濟環境受到影響。
近些年來,常規武器管控問題愈演愈烈,特別是輕小型武器的濫用和非法販運所造成的人道主義危機和地區局勢不穩定等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從而國際社會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制約常規武器貿易的行為,促進地區和平。
自90年代以來,國際社會對常規武器管控問題就已經引起高度重視,并且成立專門部門,對輕小型武器擴散及造成的危害進行針對性調查。如在1979年,聯合國在日內瓦舉行會議,通過了《特定常規武器公約》,目的是停止使用過度不人道或濫殺濫傷作用的某些類型武器。2003年11月28日,《特定常規武器公約》又通過了一項關于“戰爭遺留爆炸物”的議定書。聯合國自2001年通過《行動綱領》,此后各國紛紛以它為指導性綱領,在小武器非法貿易問題上作出行動,也取得一定成果。2009年聯合國大會又邁出一個重要步伐,以壓制性的投票率通過。在2013年,聯合國大會上通過了《武器貿易條約》,將輕小型武器列入管制范圍,至此針對輕小型武器管制的標志性國際法律機制正式成立。2015年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安理會就輕小型武器問題舉行公開會。國際社會紛紛制定了一些方法措施和管制戰略。
一是對國際管控政策的不同解讀,為各國自身利益考慮。有些國家對《武器貿易條約》解讀,類型和內容千差萬別,認為輕小型武器及相關彈藥不應包括其中。但是,在非洲、中亞、南美等國家,他們不在乎哪些發達武器,而在乎的是輕小型武器。所以各國在政策解讀不同,存在分歧,從而增加談判難度。主要是在巨額的利益誘導下,國際社會作出的努力就顯得微不足道。二是不負責任的非法貿易,從中獲取更大化的利益。雖然聯合國出臺《武器貿易條約》,但是作為武器出口大國美國,堅決反對將彈藥納入條例當中。因為沒有彈藥,武器就不能使用,因此就通過非法渠道,將這些武器彈藥輸送至非洲國家、叛亂組織等非國家組織。從而使條約管控難度加大,加劇地區管控的力度。常規武器泛濫助長地區武裝沖突、加深恐怖主義威脅。軍火商走私武器給恐怖組織、販毒組織、非法分子等,致使常規武器泛濫,加劇動蕩局勢。例如在北非地區有些國家長期處于動蕩之中,民不聊生、無家可歸。三是常規武器貿易的監管機制不夠全面、具體、統一。雖然有《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禁雷公約》《集束彈藥公約》《特定常規武器公約》等制約機制,但這些機制對常規武器的制約有許多不足之處,缺乏全面、系統的機制。由于常規武器貿易涉及到多方利益,比如出口國、進口國等,以及地下非法交易的巨額利潤誘惑,沖突熱點地區對常規武器需求量的增加,使之許多國家都不愿受制國際條約的管控。
一是以法律為基礎準則,發揮它對軍事行動的作用。因為軍事和技術與法律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也是完成軍事行動的重要保障與支持。例如,我軍在集束彈藥武器裝備研發上,缺少對法律因素的考慮,致使在國際法上存在大量的不確定因素,導致武器裝備的滯后。因此,建立軍事、技術和法律之間的協調配合機制至關重要,對法律的研究,為我軍武器裝備發展做好支持和保障工作,減少不可控因素。對常規武器轉讓,雙方各國需要遵循國際規定,從經濟利益、國家安全、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外交策略、人道主義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武器貿易應該透明且公開,雙方協商一致進行展開。
二是各履約國充分落實履約職責,彼此互相溝通,建立信心,互幫互助,達到雙贏狀態。凡是各履約國有違背條約,需要進行公平公正的調查和處理,嚴格控制事態發生。各國互相監督,組織也需要不定時地監督和制約,控制事態矛頭的發生。需要聯合國加大對常規武器的監管范圍,同時各國、各組織等需要擴大監管范圍,加大制約力度,才能促使武器轉讓流程日益完善。加強常規武器及彈藥的來源、流向的具體分析,加強武器轉讓的透明度。對常規武器轉讓的措施主要包括禁運、軍備透明等。加強合作、信息和經驗交流。通過軍備透明,制約武器轉讓,增加國家之間的信任,緩解地區緊張局勢,促進世界和平與安全。
三是各國需要加強法律知識,明文立法,對槍支彈藥的生產、存儲、轉讓等流程進行標準管制。提倡各國積極交流合作,互幫互助,技術共享,信息對等,這才是發展之路。建立執行機制,開展國際合作與援助,共享武器貿易有關信息,對武器貿易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條約規定的國家進行懲罰。交戰方必須記錄爆炸物的使用和存放地點,戰爭結束后,加強國際合作,努力減少管控不當問題,避免不必要的傷亡,降低人道主義傷害,順應時代潮流,必須清除和銷毀這些爆炸物,以免傷及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