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嘎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初期,黨中央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曾多次指示,要求大力發展邊遠農牧區的經濟和文化,改善基層農牧區貧窮落后的面貌。為此,內蒙古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在1957年之前,已經在全區農牧區的各旗縣普遍建立了以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為主要任務的文化館和文化站。隨后,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自治區主席烏蘭夫同志對自治區十年工作進行總結并作出指示。根據指示精神,認真分析了自治區文化工作當前的狀況,特別是農牧區人民長期聽不到廣播,看不到電影、演出、展覽、圖書等的實際情況,作出了關于在農牧區進行建設文化工作試點的決定。只有建立文化工作隊,才能更好地把黨的政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直接地、經常地送到廣大農牧民的生活。
1957年春,根據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烏蘭夫關于開展文化工作的指示精神,內蒙古文化局開始調研了解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正藍旗、正鑲白旗,還有烏蘭察布盟等多個地方的農牧區群眾文化工作的現狀。經過三個月的調查認為鑒于農牧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和居民點極其分散的原因,要使農牧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必須建立一種裝備輕便、組織精干、人員一專多能、便于流動的小型綜合文藝工作隊。從1957年5月28日至6月17日,烏蘭牧騎試點工作首先在群眾文化工作比較活躍的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和昭烏達盟翁牛特旗進行。而蘇尼特右旗的烏蘭牧騎則是從6月17日以試點的形式正式開始工作的,并且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局的試點隊,直接受自治區的領導。所以,蘇尼特右旗的烏蘭牧騎被正式確認為全區第一支烏蘭牧騎隊。
毛澤東早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事業是整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一部分”[1]。如果把整個革命事業比作是一株“大樹”的話,那么文化藝術事業就是一個枝葉。一支小小的牧區文化工作隊,就只能是枝葉上的一個小嫩芽了。所以在當時把這個文藝工作隊命名為“烏蘭牧騎”。在蒙古語中,“烏蘭”一詞的意為“紅色”,紅色是象征著光明與革命。“牧騎”一詞是“嫩芽”的意思,取此寓意“牧騎”一詞引申為“文化工作隊”。這樣,“烏蘭牧騎”這一名詞就被賦予了一種新的內容,成為今天非常熟悉的“紅色文藝工作隊”[2]。
烏蘭牧騎是活躍在內蒙古千里草原上的一支文藝尖兵。它的隊伍短小精干,隊員一專多能,節目小型多樣,裝備輕便靈活。繼承了中國革命紅色文化精神,既是文藝表演,又是宣傳社會主義思想工作,又是輔導群眾業余文藝活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它長期為基層送歌獻舞,受到廣大農牧民的歡迎和稱贊。
1957年剛建立不久的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面臨重重困難,從烏蘭牧騎裝備情況來說膠輪車兩輛、六匹馬、幕布兩塊、樂器五件,播音設備一套,收音機一臺,帳篷兩頂。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支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在經過一個時期的緊張排練,成功地為農牧民演出了第一個節目。烏蘭牧騎艱苦奮斗,扎根基層,心系牧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得到了農牧民的熱愛。1964年烏蘭牧騎首次進京匯報演出,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以及文藝界的強烈反響,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烏蘭牧騎隊員們。1965年烏蘭牧騎在全國第一次巡回演出,在烏蘭牧騎事業發展史上添加了光輝的一頁。1966年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外交部和文化部選調內蒙古烏蘭牧騎一隊進京為亞非作家緊急會議做接待演出,隨后為首都各族群眾做慰問演出。1972年人民日報發表《烏蘭牧騎在前進》的長篇通訊,熱情贊揚烏蘭牧騎長期以來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為社會主義文藝服務的正確方向。1975年烏蘭牧騎再次進京參加首都國慶演出活動,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烏蘭夫等觀看演出并接見全體演員,這表現了烏蘭牧騎事業將迎來新的重大轉機。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烏蘭牧騎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開始向國際市場拓展,并逐漸注重烏蘭牧騎精神內涵的提升。各地烏蘭牧騎繼續發揚光榮傳統,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改革管理體制,拓展服務內容,提高藝術水平,開辟演出市場,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新發展。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再次肯定了烏蘭牧騎事業,并根據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對烏蘭牧騎建設提出了新要求。1985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頒發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工作條例》。總結出烏蘭牧騎建隊二十多年的寶貴經驗和實踐成果,提出烏蘭牧騎繼承發展的基本原則和根本遵循,成為烏蘭牧騎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和深遠影響的烏蘭牧騎法典。2010年內蒙古黨委辦公廳和內蒙古政府辦公廳聯合轉發了《關于加強新時期烏蘭牧騎工作的意見》,極大地推動了新時期全區烏蘭牧騎事業的繼承、創新和發展,為烏蘭牧騎更好地服務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農牧民,堅定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堅強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烏蘭牧騎不斷快速發展,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高度肯定了烏蘭牧騎事業,希望烏蘭牧騎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努力創作更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充分肯定了六十多年來烏蘭牧騎為黨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指明了烏蘭牧騎前進和發展的方向,為今后烏蘭牧騎工作乃至整個文藝工作進一步確立了根本遵循。在新時代烏蘭牧騎必須要負擔起新的歷史使命。烏蘭牧騎隊員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扎根基層,踐行使命。全區烏蘭牧騎隊員迅速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并宣傳貫徹,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基層百姓心中。烏蘭牧騎體現的是黨的文藝方向,傳播黨的政策,全心全意為基層群眾服務。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程,農村牧區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現代信息社會使基層文化需求多元化,農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推進,這對烏蘭牧騎的演出、宣傳、輔導、服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對新時期烏蘭牧騎如何繼承光榮傳統,奮斗開拓創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應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新要求,適應農牧民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怎樣更好地為農牧民和各族群眾服務等一系列重大課題。這就需要深入研究烏蘭牧騎發展規律、理論與政策,深入實際周密調查,使烏蘭牧騎的繼承、發展和開拓有創新理論的支持與引導。
首先,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要充分發揮不辭辛勞、不畏嚴寒的艱苦奮斗精神。在新的時期,烏蘭牧騎繼續堅持光榮傳統的同時與時俱進,爭取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其次,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充分發揮演出職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堅持根植基層,服務群眾,采取集中演出與分散演出相結合、流動演出與陣地演出相結合等方式,推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向新臺階。再次,要繼續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者。要充分發揮宣傳職能把黨的聲音和關懷傳遞到基層。把服務群眾和引領群眾結合起來,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宣傳黨的政策,以宣傳二十大精神為重要契合點,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中華優秀文化的正能量,提振共圓偉大中國夢的精神。
未來,烏蘭牧騎的發展趨勢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提高,烏蘭牧騎的表演市場空間仍有擴大的潛力。烏蘭牧騎可以通過創新表演形式和內容,適應不同年齡和地域觀眾的需求。可以積極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及與現代社會的聯系,進一步拓展烏蘭牧騎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影響力。要充分發揮創新職能推動優秀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大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搜集、整理民族優秀文化,注重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創作和演出。建設網絡烏蘭牧騎,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不斷提升烏蘭牧騎精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加強經典劇目傳承和創新曲目,繼續深化民族文藝理論研究,把草原文化核心理念自覺融入藝術創作。在烏蘭牧騎的基本原則上,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扎根生活沃土,服務基層群眾,堅持傳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堅持推動文藝創新,堅持特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