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一直堅持在理論以及實踐方面不斷創新,推進與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特別是黨的二十大會議召開以后,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越來越明顯,在踏入新時代發展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重要指導思想,可以說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以及人民長期實踐探索中的發展新道路,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創新成果。如果站在哲學邏輯視角下而言,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為中國式現代化指明方向馬克思科學理論既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發展理論邏輯,同時也是馬克思實踐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發展的實踐邏輯。
社會歷史發展是自然過程,不會受到任何國家、任何人的約束,這也是客觀事實以及歷史發展必然趨勢[1]。但社會歷史體現的是人類活動史,是人類追求自我目標付諸的一切活動總稱,目的性、需求性、主體性更為突出。歷史規律并非封閉的,會受到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其中既包含著人主體選擇性,同時涵蓋了主體邏輯思維作用的發揮。中國式現代化同樣也是歷史必然結果,體現的是中國人主體自我選擇。工業革命時代,現代化發展勢不可擋,如果對于現代化給予強烈排斥必然會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馬克思主義強調:“經濟的社會形態發展是一個客觀的自然史過程,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其內在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但是人們在其中具有歷史主動性,可以選擇有利條件來創造美好生活”。人非歷史發展的奴隸,在現代化發展中擁有著主動權,可以有意識地加快或者延緩現代化發展進程。在馬克思歷史觀中明確表明了人類可以走現代化道路,但并未指出其中細節,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選擇基于此理論,結合國情以及內外矛盾做出正確選擇,可以說馬克思歷史觀為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方向,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也是黨領導人民準確把握歷史大勢,充分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的重要體現,多種現代化道路的探索與對比,實踐中的摸索與思考,進而做出正確選擇,這種選擇是黨以及人民的自覺選擇、偉大的創造,并非無厘頭的主觀思想,是對現代化發展客觀規律的尊重,體現了人活動的目的性與社會發展規律相統一的辯證法。
馬克思恩格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明確提到:“科學實踐觀中從實際出發是重要內容之一。”這一原則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同時也需要綜合考慮實際情況。中共二十大會議召開期間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重要指導,科學世界觀、方法論是解決中國問題的手段,并非重復性地背誦,更不能將其視為一成不變的教條”[2]。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有效結合進而形成發展道路不同時期理論結晶,為中國現代化發展提供更加切合實際的理論依據。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無產階級政權的鞏固,工業體系、國民經濟體系獨立且完整,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政治穩定與制度完善的基礎保障。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時期,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結合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面回答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難題,社會生產力越來越強,人民貧困問題得到解決,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重要的體制及物質保障。十八大會議以來,中國進入發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結合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解決如何建成現代強國提供了治國理政新思想,針對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這些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的思想中做出了新回答。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面臨的問題是復雜多樣的,在馬克思科學理論觀指導下,中國式現代化要分階段、分層次、系統協調發展。龐大的人口基數是中國國情,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并非短期內就能實現的,中共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劃分不同階段,從消滅貧困直至共同富裕;在分層次推進中,中國產業眾多,區域差異明顯,以優先發展為戰略分層次循序漸進;共產黨堅守初心,堅持為所有人民謀幸福,將各個系統綜合協調,和諧發展。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重要指導思想,如何將這一思想更好地滲透到人心,體現中國理論特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便是非常好的渠道。二者有著本質上的相同點,馬克思主義源于西方,歷史唯物主義思想中明確闡釋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并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3]。其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英國,在對資本主義制度生產資料私有制中資本雇傭勞動剝削制度進行揭示的同時,提到共產主義必然會代替資本主義。但是馬克思主義不能直接套用于中國實踐思想中,要想走入人心,成為國人武裝思想的真理,就需要借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渠道。在黨的建設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備了強有力的約束力、凝聚力,其中涉及到了貧富、收入、教育等多個層面,在代代相傳中形成了共同的價值理念,是國人自覺遵守的原則。二者結合可以實現馬克思主義大范圍傳播,歷史以及群眾基礎更加扎實,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更有動力。馬克思主義揭示了自然、社會、人類和諧共處的規律,要求人類在推進社會進步時必然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 等思想體現的是國人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這與社會主義價值觀有著較高的契合度。二者結合無排斥,反而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衍生了強有力的驅動力,既與中國實際相符,同時又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奠定了良好基礎,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
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物質生產實踐是重要內容。馬克思提到:“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4]。在物質生產實踐中既要將人和自然界的矛盾解決,滿足人類生存所需的物質生活資料以及生產勞動資料需求,同時還要形成社會基本經濟關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會基本性質以及生存面貌,此原理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同樣適用。如果站在人和自然關系視角下分析,中國式現代化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局面,既不能向自然界無節制地獲取資源,同時又不能破壞自然生存法則。基于生命共同體思想,保護生態環境便是保護生命健康以及社會生產力,以達到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便是理論層面最為貼切的說明。如果站在社會基本性質視角下而言,中國式現代化體現的是中共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新格局。物質生產實踐始終是在社會成員共享中逐漸實施的,雖然每個階段社會成員占有范圍存在較大差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基本性質與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二者不謀而合,要求的便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議。如果站在社會面貌視角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目標是人民共同富裕,“富裕”核心便是物質生產實踐中物質生活資料、生產勞動資料要充足,考慮的重點放在了社會主義生產力解放與發展層面,不斷促進高質量發展;而“共同”則強調的是物質生活資料、生產勞動資料公平分配,嚴禁出現兩級分化現象。
社會政治實踐以人民群眾政治活動為核心,主要體現的是對多種政治關系的處理,是對國家權力配置的集中化表現。社會政治實踐在階級社會以階級斗爭為鮮明特色,統治階級掌握政治主權,以執政黨為代表。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主義性質與西方現代化社會政治實踐存在明顯差異,主權中既包含著中共,同時也將人民作為主體,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敢于斗爭的同時要求戰線統一。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安定,這主要是由于中共深刻認識到了權力的合理化分配重要性,中共救國的同時加快了中國發展的步伐。在國家權力配置中,中共為領導,既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本質,同時又發揮了制度的優勢,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給予中共監督成為了中共長期執政的堅實后盾;不僅重視頂層設計,而且給予基層創新尊重,在社會政治實踐中不斷摸索,由上至下領導,由下至上創新;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加入WTO、一帶一路等均體現了頂層設計的重要性,而網格化管理、小崗村大包干等則充分展示了基層創新中人民的智慧,從上至下均體現實踐經驗總結共同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共產黨與人民在長期斗爭中取得了中國式現代化成就,這也充分表明了權力配置的顯著成效。新時代斗爭要以戰線的統一為依托,保證政黨、民族、宗教、階層等多個層面關系的和諧性,在共同奮斗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共產黨準確把握住歷史主動權,使中國式現代化社會政治實踐更具強大的張合力。
科學文化實踐體現的是精神文化實踐活動,其中既包含著科學、教育,同時也涵蓋了文化等不同形式,這也是國家軟實力提升的重要表現,硬實力增強的必要條件。現代社會物質享有、精神需求共存,科學文化實踐不僅僅指的是科研能力、文化底蘊,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借助科學文化實踐促進人民群眾精神富有的提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及:一是科學真理助力國家正氣的形成,中共領導下,實事求是是做事的根本原則,這也是追求科學真理嚴謹的態度。歷史車輪向前滾動,科學真理轉化逐漸滯后,受到較大創傷,但是并非僅僅只是科學真理的片面否定,時代發展進程中,中國科學真理研究、應用水平大大提高,創造力爆發出的能量遠超于很多發達國家,但我國也并沒有迷惘,盲目崇拜科學真理。二是先進的文化理念逐漸滲透到社會正義中,社會環境中無正義,人民何以談自由,國家何以談發展。共產黨在對國內先進文化進行總結的同時,積極借鑒國外優秀文化精髓,根據我國國情以及時代發展特征不斷注入符合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先進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堅持正確思想理念,扶正氣,攏人心。在社會關系中,人本質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一言一行會受真理評價約束,但是人生活拘泥于特定環境以及時期中價值所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價值評價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個體心術正、人品佳才能維持國家有序運動,否則國家將寸步難行。中國式現代化遵循馬克思主義價值論中所闡述的“價值是價值客體對價值主體的意義關系,有資格充當價值主體的是作為實踐主體的人”[5]。這也充分表明了個人品格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影響,而我國始終給予了個人價值高度重視,更加看重中國人民勤勞樂觀、愛國敬業、自尊自重等優良品格的強化,這也成為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精神食糧。
中國式現代化符合我國國情,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道路,這也正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邏輯實踐性較強。一直以來,我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重要指導思想,在不同時期,各個階段滲透到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在創新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基礎,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奠定了扎實的根基。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強國夢的實現依然需要理論賦予強大的生命力,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支持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必將譜寫嶄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