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鑫
美育的本質是對人的教育,使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健全的人,引導人樹立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超功利性的,拋棄自私自利的思想。在教育的本質上,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具有同一性,都是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陶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塑造完美的人格、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繼而,將美育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為高校的全面育人奠定夯實的基礎,順應了新時代大學生發展的需要和人格教育的需要。
美育在高校的教育體系中不僅要有藝術課程,更重要的是融入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和大學生的全部生活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上都應重視美育、參與美育。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美育”的概念,主張美育融于生活、生活融于美育,生活就是美、美就是生活。同樣也要將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內容與形式,讓課堂教學、社會實踐、隊伍建設充滿美,改變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式、單一性的教學。
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美育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和“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在自然與社會中發現美,陶冶人的情感。大學生能夠發現思想、道德、精神、人格、修養、品質、三觀方向中的美,在這些方面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是美育所要達到的育人成效。同時,美育通過美的素材、美的形象、美的理論幫助大學生來感受美、發現美,獲得美的思維和意識,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將美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利用中國傳統美學文化,如詩詞歌賦、傳統繪畫、上古神話、經典名著中的禮樂教化、愛國精神、理想情懷,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寓思政教育于美育樂趣。把美的形象、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理想結合在一起,幫助大學生學會運用美的眼光看待事物、指導自己的實踐和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形式會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讓教學內容發揮出最大的賦能。有效的教學形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獲得感。審美活動是豐富教學形式的有效方法之一。審美活動在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下提升大學生的審美品味和修養,讓大學生從枯燥乏味的理論教學中轉向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通過欣賞美的事物,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滿足和慰藉,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理性和美育的藝術感性有效結合,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效果。
美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實踐和育人實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價值。美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內容與形式能夠更好地提升思政育人的純度和廣度,讓大學生在在美育的陶養中用真善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實現思想、理論和情感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高校教學的全過程,注重高質量人才的培養,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勢,只有堅定“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應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要求和大學高質量發展、內涵式發展的大勢”,才能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社情的基礎上,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美育旨在培養健全人格,促進人的各種能力全面、協調、和諧發展,在高質量人才培養和人的全面發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大指出,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高質量教育和素質教育共同指向了大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其中,美育是凈化心靈、高尚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是黨的教育方針和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需要。加強大學生美育,是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必然要求。沒有高質量的美育,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美育和思政教育都是針對人的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共同推進大學生成為高質量人才。將美育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激勵作用,完善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品質、價值觀念,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如果將美育隔離在思想道德教育之外,以單一的思政教育科學理論知識來引導大學生對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認同,會割裂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違背新時代對高質量人才培養的要求。美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耦合,滿足了大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不僅增強大學生的道德修養還能夠推動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促使大學生不斷地超越自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事半功倍地幫助大學生培養“真、善、美”的品質。
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不僅囊括了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創新精神,更是綜合素質的提升。把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順應了高質量人才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需要,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
新時代大學生面臨著社會上各種思想、文化、道德的沖擊,“青年學生未來要適應社會,要與各種人、各種事、各種困難打交道,特別需要健康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美育就是培養真善美的過程?!泵烙退枷胝谓逃南嗷ト诤鲜且陨鸀楸镜臅r代要求,尊重了大學生的需求,真正地做到一切圍繞學生、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學生。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美好”彰顯了社會對“美”的強烈需求,側面反映了美育對人民的重要性,對大學生的重要性。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把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認清時代的使命和責任,既滿足了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又陶養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美育既是專業教育,也是普遍教育,承擔了大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普遍認識。把美育同大學生對美好生活愿望相結合,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結合起來,不斷使大學生在精神和情感上獲得滿足。把美育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尊重大學生主體性的全面發展意愿和對美的追求,是大學生對于情感、精神、文化的迫切需要,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通過情感體驗、內心感受穩步推動以生為本。大學生在美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會產生心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主人翁的角度去理解和接受教育,正如《論語》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大學生認識到學習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將轉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態度變成內在的自我修養。習近平總書記講“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將學校的以生為本拓寬到社會的以人為本,用具有高品質的美育和德育服務人民,提升全社會的審美素養,激發全社會的創新能力。
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喜悅、滿足、輕松、美好、趣味等情感體驗,促進了大學生對價值、觀念、道德產生充分的理解和熱烈的感情,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能夠充分發揮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意義,更好地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培養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新時代的高校教育更加重視綜合素質的教育,在《論語·憲問》中 :子路問成人。子曰 :“若威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文藝,文之一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笨梢钥闯鲆粋€學生的機智、謀略和德行沒有相應的禮樂為襯托,那就難以脫離粗魯的本性,只有具備了禮樂德行,舉止談吐才會顯得有修養,這也是人格教育的目標,也是新時代素質教育的目標。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使彼此相互補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