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龍 李宏來 馮偉 許國鋒 曾壹飛
2017年12月5日教育部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對網絡育人建設做出重要指示。對網絡育人質量提升體系要求到:大力推進網絡教育,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拓展網絡平臺,豐富網絡內容,建強網絡隊伍,凈化網絡空間,優化成果評價,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引導師生強化網絡意識,樹立網絡思維,提升網絡文明素養,創作網絡文化產品,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守護好網絡精神家園。
兵團各高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開展有關建設研究,目前兵團部分高校依靠易班平臺開展網絡育人建設研究,并在鼓勵教師參與網絡育人、提高教師網絡育人能力、網絡育人成果認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現階段的網絡育人研究大多是對于單個平臺如何進行網絡育人,研究提高網絡育人平臺的使用度,打造獨有的網絡育人品牌,特別注重對外的網絡宣傳教育平臺開發,針對于校園內部學生群體的網絡育人建設有一定的缺失。
大多數兵團高校網絡育人不盡人意,所發布網絡育人作品沒有在網絡上形成一定傳播度,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無法吸引學生觀看,沒有形成對學生的教育。大部分的作品只是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作品內容僵化、形式固化,缺乏高校特點,無法與學生形成心靈共振,不能達到潛移默化育人的目的。
網絡育人隊伍的建設與打造是高校網絡育人體系構建重要的內核。網絡育人是一種新興的育人方式與思路,對于參與人員的眼界、專業技術、思路、創新能力、藝術品味要求極高。但是目前高校網絡育人隊伍無論是人員結構、專業技術還是后續培養等方面,都不能很好保障網絡育人工作的順利推進。
部分兵團高校的網絡育隊伍由專、兼職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學生會成員等人員組合而成,網絡育人隊伍只是兼而為之,缺乏專業背景與技能支持,無法做出學生喜愛樂于接受的網絡作品,無法提高自身的網絡育人能力。另外,網絡育人主體教師的其他工作較為繁重,能用在網絡育人上的精力較少。
通過對內網絡育人平臺建設,將內、外網絡教育平臺進行區分,使校內學生能夠及時獲得自己所需校內信息,強化對于校內學生的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減少校園安全事件的發生。通過對于高校專業發展的信息的實時接收從而形成良好的個人發展認知,強化對專業的認知,將專業發展與自身發展相結合,從而推動學生學業提升。
網絡育人是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的重要使命。當前,校園新媒體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多個平臺“單打獨斗式”開發運營,高校新媒體矩陣的構建,以新的載體、平臺和陣地,通過傳播形式的多樣性、傳播速度的即時性、傳播渠道的暢通性而廣受大學生青睞。因而,在媒體融合的視角下,將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優勢同新媒體新技術高度融合,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依托矩陣集群力量,讓思想政治工作活起來、亮起來,對于提升網絡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多個網絡育人平臺,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全平臺的網絡教育,網絡育人平臺抖音號、官網、官方QQ形成聯動,各自通過不同形式發布同一種作品,互相進行交流,形成育人合力。打造出網絡育人品牌,增強學生對于網絡育人平臺的粘性和認同感,使所有學生在任何一個網絡社交環境中都能夠受到網絡育人的滋潤。
通過以兵團典型高校網絡育人實際情況為基礎,了解當前兵團高校網絡育人現狀的缺點和不足,再此基礎上對兵團高校網絡育人路徑進行了探索。
校園內學生使用最廣泛的網絡通訊平臺是QQ,通過構建高校官方QQ賬號,通過高校官方QQ賬號QQ空間以達到網絡育人弘揚正能量,守護學生網絡精神家園的目的。同時,可以利用官方QQ賬號收集學生網絡動態,監控校園網絡輿情,提升校園網絡輿情監測和輿論引導能力。通過教師、輔導員、學生干部轉發QQ空間的形式,引起同學們的關注。搶抓碎片化時間,用精彩的內容打消他們的顧慮,引導他們自發關注、自發討論、口口相傳、主動瀏覽和轉發更新的內容,進而將價值引領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
網絡育人平臺構建離不開人,面對這一新興育人模式和方法,傳統的育人思維和理念已不在適應其需求,這就需要構建新的專門的、專業的、特色的育人隊伍。
網絡育人隊伍應該是專業的,非專業科班出身的網絡育人隊伍對于網絡育人的長久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對于現有非專業網絡育人隊伍應當加強培訓,幫助其夯實網絡育人理念,強化網絡育人技能,形成一種職業化、專門化的氛圍。
當前網絡育人已經不能局限于以前的多個平臺“單打獨斗”的運營開發模式,網絡育人矩陣的建設通過新的傳播平臺、傳播形式,通過傳播的多樣性、及時性、通暢性從而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立體的教育。通過建設網絡育人矩陣,使同一矩陣中的不同網絡育人平臺共享網絡育人素材、粉絲、育人作品,對接不同平臺有著不同網絡特點、習慣的用戶群體,發揮平臺各自育人優勢。通過矩陣內育人平臺互相“引流”“互推”等形式,跨平臺推廣,形成集群效應,使之成為網絡育人的協調力量。打造出網絡育人品牌、全方位守護學生網絡精神環境。
最終形成一個引領、三種平臺、五種形式。一個引領:堅決擁護黨的領導;三種平臺:學院官方QQ、學院官方網站、學院官方抖音;五種形式:圖文、新聞稿、公益廣告、音頻、短視頻。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導向,運用大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開設主題教育、學業輔導、思想碰撞、青春勵志、生活服務等五大專欄,豐富教育內容,拓展教育形式,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在引領學生思想、服務學生成長、展示學生成果等方面的作用。
將互聯網思維帶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堅持底線思維,加強內容建設,敢于亮劍、善于亮劍,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樹立網絡思維,運用網絡優勢,創新傳播手段,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提高網絡思政教育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和實效性。
將育人平臺進行分工,不同的平臺對應于不同的人群,實現對學生全方面的網絡教育,真正做到全面守護學生網絡精神環境,不同平臺不同形式的育人作品,讓學生全面沉浸式地接受網絡教育,強化網絡育人成果,做到入眼、入心、入腦、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