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文崗,馬寶玲
◆為了掌握和了解現今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促進大學生群體健康素養不斷提高,通過文獻資料調研、實驗設計、調查問卷、數理統計和邏輯分析方法,研究得出體育專業大學生具備健康素養的占比7.69%,針對健康素養基本知識理論、健康生活習慣、健康技能水平三方面素養進行調研,發現具備以上健康素養的占比分別為21.56%、2.35%、69.89%。從存在的問題因素上看,其中體育專業大學生對安全與急救了解不健全占比最突出,達到69.23%,基本醫療常識不熟知達到24.3%,科學健康觀念占比17.81%,慢性疾病預防占比8.86%,傳染病預防6.18%。由此得出:目前體育專業大學生健康素養平均水平較低,受到多層次、多因素影響現象較為嚴重,需及時全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健康素養宣教,提升專業化體育教學,以保障體育專業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的穩步提高。
◆ 體育專業;大學生;健康素養;調查;提升措施

提升健康素養作為健康促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得到國內外的認可和重視。雖然健康教育是促進健康素養提升的“良方”,但體育專業大學生健康素養的提升情況仍不容樂觀,方法形式單一、各部門無法形成合力作用、不能更好的貫徹體醫深度融合和校體深度融合[1]尹志華,劉皓暉,侯士瑞,徐麗萍,孟涵.核心素養時代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挑戰與應對——基于《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分析[J].體育教育學刊,2022,38(04):1-9+95.當今體育教學中如何通過完善體育課程教學方式提高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是一個熱門話題。體育教學是提高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的一種必備教學方式,雖然健康的體魄離不開運動,但運動更需要科學的鍛煉方式。期望能為今后的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借鑒經驗。本課題旨在掌握體育專業大學生健康素養及影響因素現狀,構建健康素養提升模式,探尋可行的體育專業大學生健康素養提升路徑,為實現健康校園提供參考。
選取河北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1000人為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數量1000份,有效調查問卷回收量為988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8.8%,其中男生723人,占比72.3%,女生277人,占比27.7%;所有的調查對象,都涵蓋了大一到大四的所有學生。
1.2.1 問卷調查法
針對選取的1000名河北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開展基于《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調查問卷》的調查,共計100題,滿分100分,當調查問卷總分≥80分時,判斷為此體育專業大學生具備健康素養。在開展調查問卷工作之前,調查問卷不允許出現個人姓名等信息,以無記名形式展開調查,現場及時回收、統計[2]馬雪,梁泳文.粵西地區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健康素養情況調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15):64-67+81.。
1.2.2 數理統計法
根據健康素養標準的規范和界定,從具備健康素養、3個方面(健康素養基本知識理論、健康生活習慣、健康技能水平)、針對5個健康問題(安全與急救了解不健全,基本醫療常識不熟知,科學健康觀念,慢性疾病預防,傳染病預防)的調查中,正確回答分別達到80%以上判定為合格(具備健康素養)[3]郭慶華.河南省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學生健康素養培養路徑研究[D].河南科技學院,2022.。在本次調研中用到的數理統計軟件包含有SPSS25.0和EXCEL2003軟件,包含了數據的收集、分類、統計、計算分布等環節,比率使用X2進行計算。
結合我國居民2021年總體健康素養的統計調查結果看,滿足健康素養界定的調查對象中,符合健康素養的且正確率在40%以下、40%~80%及以上的占比中,總體比例在13.25%、29.65%、48.69%及9.68%,而針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調查結果可知,調查對象的對應比例分別在4.05%、25.30%、58.90%及13.26%,從以上數據的對比中可顯而易見的得出:健康素養合格率在40%以下的人群中,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占比要明顯的少于全國平均水平,從統計學角度看,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從健康素養合格率超過60%這一比例看,58.90%明顯的多于48.69%,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得出本地區體育專業大學生具備健康素養的占比7.69%,這一比例數值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且從統計學表達上看,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從具備健康素養、3個方面(健康素養基本知識理論、健康生活習慣、健康技能水平)看,占比分別為:21.56%、2.35%、69.89%,具體數據見表1。健康素養基本知識理論、健康生活習慣、健康技能水平這三項指標從統計學表達的意義上看,都高于國家平均水平,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從這三方面的健康素養總體狀況看,體育專業學生在健康技能水平比例最高,健康素養基本知識理論方面的比例其次,在健康生活習慣方面的比例最低,這也與全國的平均健康素養狀況基本一致[4]張亞琳,石峰,吳笑,趙亮宇,何文娟,王鵬.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健康素養問卷的設計與評價[C]//.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專題報告(體質與健康分會).[出版者不詳],2022:169-170.。

表1 體育專業學生具備健康素養的比例(%)
而從調查對象的性別上,男學生整體健康素養比例上看6.22%<7.94%,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健康素養基本知識理論方面,男學生的比例要小于女學生,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從健康生活習慣看,男性學生的比例要大于女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從健康技能水平看,男性大學生的占比小于女性大學生,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從另外一種意義上看,體育專業課程教學中,并未對健康素養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良好的灌輸,或者即便加大了相關基礎理論教育知識的培訓與教學,但是沒有實質上凸顯出健康素養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基于學生自身健康素養現狀,有針對性的增強學生的健康素養意識,提高學生對于健康素養的認知能力,強化自身健康管理意識等。
安全與急救了解不健全占比最突出,達到69.23%,基本醫療常識不熟知達到24.3%,科學健康觀念占比17.81%,慢性疾病預防占比8.86%,傳染病預防6.18%。從表2中不同性別上分析,除了女性學生的傳染病預防方面的健康素養占比稍高以外,其他與總體的調查結果具有一致性,在5類相關的健康素養問題上分析,女性大學生的傳染病預防健康素養占比要大于男生,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安全與急救了解、基本醫療常識與慢性疾病預防這三方面上看,不同性別之間的健康素養問題所占比例基本相當。在科學健康觀念方面,男生大于女生。

表2 體育專業學生在具備5類健康素養問題的比例(%)
健康素養檢測是體育專業學生了解自身身體素質,了解自身健康生活方式及理解健康信息的重要依據,也是學校、家長對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評價指標。在運用數據調查和實地走訪等模式,制定“體醫結合”視角下的大學生健康素養提升模式。在理論分析和實地調查的基礎之上,通過構建有關結構方程模型,對影響體育專業大學生健康素養的因素以及現有資源整合的相關機制進行研究分析,構建“醫療機構+教育機構+社區管理機構+社會組織”四位一體的大學生健康素養提升模式。例如,運動強度與體育專業學生健康素養的影響方面,對各方面的數據進行檔案統計。將專業化的醫療檢測器材,與教育機構、社區等進行聯動,帶動整體化的數據收集與分析,這樣能夠將大學生健康素養的基本指標數據進行有效收集,明確整體化的收集思路,對于后續大學生健康素養及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體育課程改革應以運動項目的特點優化教學內容布設,尤其基于各項目的健康素養特點,合理設置運動密度和持續時間,既要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又能最大化的提高每位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今后的大學生體育課程改革中應貫穿考慮健康素養的理念,一方面應從理論層面讓學生了解運動強度對提升身體素質的有益之處,另一方面應在課程教學中加強基于運動強度的體制測試考核課程設置。通過家庭、學校、社區、社會,構建“四位一體”的共享、共建、共享式健康素養提升途徑,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此外,體育教師作為課程教學評價的主體,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真實客觀的作出評價,因此教師也要登錄教師評價網絡端口,對每位學生學習現狀及學習效果進行針對性的評價[5]侯勇.提升高校飼料專業學生體育素養的研究——評《大學生體育與健康教程》[J].中國飼料,2022(06):155-156.。
健康素養評價體系的組成應首先建立全面化的身心健康評價管理隊伍,將家庭、學校、社會三者有效的串聯起來,如:(1)在家庭方面,要積極轉變監護觀念,落實和樹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抽更多的時間回歸家庭;(2)在學校教育方面,要全面的掌握本地區體育專業學生的詳細信息,并建立有效的個人健康素養檔案,對體育專業學生展開適度、適時的健康素養教育,提升其自我控制與自我管理能力,同時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可開設學校共同愛好社團或者俱樂部,積極推薦學生、教師共同參與,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空間和時間;(3)在社會方面,大力發展當地區經濟,加大扶持力度,盡可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條件或者扶持政策等;可利用和開發技術手段,如“互聯熱線”,讓更多的體育專業學生與專業的健康素養指導教師展開在線交流,提供更多在線交流的機會,如免費式多方位視頻連線等。
(1)需要對河北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進行檢測,建立健康素養促進檔案;(2)成立互動小組。以班級為單位,成立互動小組,按時隨機分配的原則,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3)制訂“醫療機構+教育機構+社區管理機構+社會組織”共建共享方案。根據檢測到的學生健康素養基礎數據,形成數據檔案,分享給對應的醫療機構、社會管理機構和社會組織等,設計共享、共建的針對大學生健康素養提升的實施方案,形成“四位一體”化的健康素養干預模塊;(4)干預實施;(5)健康素養提升效果評價,評價的過程應全面合理,以學生為主體,選取多元化的健康素養內容,使得健康素養的數據更加客觀化的進行評價。從高校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看,首先要遵循全面細化的原則,確保高校體育評價內容選擇的合理性;其次,要保證設計和制定的評價體系能夠得到驗證,評估后具有可實施性;最后,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要滿足各項評價指標的量化標準及要求,通過收集出準確有效的數據,科學合理的開展數據統計與分析,利于發現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的個性差異。網絡技術的應用,促進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網絡化、平臺化,為實現和打造“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構建系統化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打下堅實基礎。在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各個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優化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理念,需要在網絡技術的支撐下,重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并且,要在順應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深入化的基礎上,使得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更加充實,教學思路更加清晰,逐步培養起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6]安雯雯.新時代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指標的構建研究[D].聊城大學,2021.。
綜上所述,河北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不僅是健康知識的接受者,以后還將是健康知識的重要傳播者,相關部門必須重視該人群的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工作,制定科學、可行及有效的傳播策略,如在相關專業課程結構中增加衛生部頒發的健康知識66條內容、舉辦相關知識講座或健康知識競賽活動等,以提高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結合本文的研究得出,在體育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心理素質素養提升為核心,不斷的提高大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認識,優化體育教學渠道,促進和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