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守紀
◆為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教學要求,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教師要從根本上打破思維定勢,提高思想覺悟,認識到體育學科教學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探索小學生籃球運球技巧的有效指導方法,通過學生感興趣且能夠理解的方式提升學生運動技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相關技巧。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及形式,為學生創設開心學習、快樂成長的環境。本文針對籃球運球技巧指導前后小學生的行為變化進行分析,探索提升學生籃球運球能力、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科學方法[1]張愛華.淺談小學生籃球運球技術的培養與研究[J].中外交流,2019(13):6.。
◆ 小學生;籃球運球技巧

研究對象為某小學某班級全體學生,共48人,以平均分配的方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文獻研究法: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影響小學生籃球運球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當前籃球運球技巧指導方案中的優勢和不足,從中提煉可用信息,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教學實驗法:實驗組采用科學現代的訓練方式加以干預,對照組采用常規訓練手段,對比兩組訓練前后在籃球運球能力方面的進步幅度與變化狀況。為避免外界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兩組學生在同一時間、各自場地分別展開訓練,在訓練強度、訓練器材、訓練時間等方面均無差異。
專家訪談法:通過電話和走訪形式對體育專家、一線教師等進行訪問并征求意見,制定科學合理的測試方案和指導計劃。
根據表1數據結果可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三項技術的達標、技評成績差異并不顯著,說明實驗前學生的體育技能、身體素質、籃球水平等處于比較平均的狀態。能夠保證每組人數及能力的均衡性與公平性,可為接下來的實驗研究提供科學參考,避免實驗結論出現誤差較大的情況。

表1 實驗前運球技術的組間均衡性檢驗
根據表2數據結果可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胯下運球、背后運球和全場綜合運球上籃技術的達標、技評成績中均出現了明顯差異,說明現代化、科學化的訓練方法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籃球技能和體育素養,對于小學生籃球運球技巧能夠產生有效指導作用,這也進一步說明以往傳統單一的訓練方式必須有所改變。因此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思想覺悟,探索小學生籃球運球技巧有效指導的思路和方法,從實驗中積累經驗、反思不足。

表2 實驗后運球技術的組間對比結果
根據表3數據結果可發現在新型訓練方法指導前后學生運球技術有明顯提升,在胯下運球、背后運球和全場綜合運球上籃技術的達標成績和計評成績均有進步,這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可觀的變化,有助于挖掘學生潛能、啟發學生思維,助力學生能力全面發展。教師應進一步認識到以往指導方式的問題和不足,針對當前小學籃球教學現狀進行研究,從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探索籃球運球技巧的有效指導方法,通過轉變指導方式實現理想教學效果,達成訓練目標。

表3 新型訓練方法指導前后運球技術對比結果表
根據表4數據結果可發現:以常規訓練法進行籃球運球技術指導的對照組在實驗前后胯下運球、背后運球、全場綜合運球上籃達標及技評成績也有所進步,但與新型訓練方法相比變化幅度較小。由此可知常規訓練方法對學生具有指導作用,但也存在不足和問題,因此需要以新型訓練方法予以彌補。通過常規訓練方法與新型訓練方法的有機整合提升小學體育籃球教學質量,以科學有效的方式指導學生籃球運球技巧。

表4 常規訓練前后運球技術對比結果
本研究結果發現通過轉變小學生籃球運球技巧指導方法,在胯下運球、背后運球和全場綜合運球上籃三項技術的達標成績均有大幅度提升,與常規訓練方法相比能體現出明顯優勢。對照組采用常規訓練方法雖在胯下運球和背后運球兩方面成績有所提升,但對全場綜合運球上籃沒有產生實際效果。因此想要保證學生籃球學習質量,培養學生節奏感和協調性,通過新型訓練方法能達到更加理想的成績。在實驗組中有95%的學生在三項技術方面均表現出了進步和提升,可見訓練方式比較科學合理。教師在指導學生籃球運球技巧的同時也發展了學生體育素養,避免班級學生出現發展不均衡的情況,進一步拉近了師生距離[2]張凱悅.小學生籃球運球技巧的有效指導[J].新體育·運動與科技,2022(4):43-45.。
籃球運球需要一定的節奏和技術,不僅要提升個人身體素質,也要注重團隊之間的良好配合,如“運球突破過人技術”在做假動作吸引時要運球慢、幅度小,與隊友有一定的默契,才能保證此技術的運用效果。通過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技術評成績方面使用新型訓練方法的技評成績更加理想;使用常規訓練方法的小組技評成績雖與實驗前相比有所提升,但進步幅度小于實驗組,可見新型訓練方法對學生技評成績的進步能發揮更加明顯的作用。這要求教師要進一步探索小學生籃球運球技巧有效指導的思路和方法,將新型訓練方式繼續優化和完善。制定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的指導方案與教學計劃,助力學生能力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學習籃球運球技巧時能體會體育學科的內涵與魅力[3]孫強.運球技術在小學籃球技術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J].課外閱讀旬刊,2021(4):188-190.。
通過實驗研究結果發現:新型訓練方法與常規訓練方法相比效果更為顯著,更有助于教師提升教學質量、達成教學目標,對學生籃球運球技巧展開有效指導。在實驗中采取的新型訓練方式包括很多,完善并落實籃球場地器材建設是學校及教師應重點關注的問題,通過完成這一工作任務可滿足學生籃球運動需要,為學生提供適宜的訓練環境。小學體育籃球教學以露天籃球場為主,必須要確保地面為橡膠材質,在訓練之前將其表面清理干凈,避免學生在訓練時出現安全事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要做好資金分配工作,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籃球場擴建計劃中,促使學生從根本上對學習籃球運球技巧產生興趣,保持學生訓練熱情。在籃球場內除卻基本的籃板、籃筐等器材,還要設置休息區,讓學生在訓練間隙保持良好休息,避免學生因體力消耗過大而對籃球運動技巧學習產生疲勞感[4]陳威,魏敬,王文強.基于多元化教學策略提升小學生籃球運球能力的研究[J].體育教學,2019,39(3):3.。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無論對于哪一門學科的教學都是如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籃球運球技巧時要以激發其興趣為首要目標,促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完成訓練任務,參與到類型豐富的體育活動中。游戲對小學生來說具有較強吸引力,教師可將游戲教學法作為新型教學手段,以此激發學生積極情緒,助力學生能力全面發展。在實驗研究中發現:部分女生對于籃球這項偏男性化的運動缺少參與熱情,再加上身體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學習籃球運球技巧時會產生緊張感和畏懼感。為解決此問題,教師針對實驗組設計了名為“活動藍圈”的體育游戲,將實驗組24名學生分成兩個大組,以小組合作方式圍成一個圓圈,圓圈可隨意移動但不能縮小,由組內推選出一個防守員,教師作為裁判保證游戲公平公正的開展,學生互相向對面小組拋擲籃球,在規定時間內進圈最多的小組獲得勝利。通過此游戲增強了學生團隊凝聚力,在過程中指導和傳授了學生籃球運球技巧,每位學生為贏得勝利都積極投身于游戲中。在游戲結束后對學生籃球運球技能進行檢測時發現90%以上的學生都有所進步,雖然進步幅度不同但教師仍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自信產生了良好效果[5]徐春彪.小學生籃球教學中運球能力的培養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000(007):65.。
21世紀是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其在教育領域內的應用十分廣泛,在指導學生籃球運球技巧時實驗組采取了信息技術講解籃球技巧的方式,通過信息技術多樣化功能將文字、圖片、視頻緊密結合,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體驗,幫助學生理解籃球運球技巧重點。以分解形式深化學生體育知識和專業技術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對籃球運球技巧動作的熟練程度。在實驗組的訓練中教師先從網絡上下載籃球比賽視頻,在訓練前給學生播放,讓學生對籃球運球技術產生初步了解,從多角度帶領學生探索籃球運球技巧的關鍵與難點。將單手虛晃突破、虛晃體前變相虛晃、轉身過人等運球技巧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此調動學生積極情緒,帶領學生走進深度學習領域。接下來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比賽,強化學生規則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此外,教師還利用信息技術錄像、攝影等功能實時記錄學生籃球運球過程,在教學之后帶領學生總結回顧,反思籃球運球動作技巧中的不規范之處,為學生制定針對性指導方案和教學計劃,幫助學生高效掌握籃球運球技巧及規則。通過此方法不僅達到了有效指導學生籃球運球技巧的目標,還提升了學生自我認知水平,實驗組學生大多數均可客觀分析自身在籃球運球中的問題和不足,并采取針對性方法實現進步目標。
環境和氛圍會對小學生思想及行為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實驗中為有效指導學生籃球運球技巧,實驗組采取了情境模擬訓練法,給學生營造身臨其境之感。以“交叉步運球”訓練為例,教師在教學課程正式開始之前將實驗組24名學生均衡分組,每組由一到兩名學生負責搶球,在移動運動館狀態下利用籃球運球技術完成傳球任務,在過程中深化學生對籃球運球技術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熟練程度。通過情境模擬訓練法學生可初步了解籃球運球技巧要領,并在反復訓練中實現較為理想的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通過搶斷給予學生一定壓力,激發學生運動潛能。接下來再帶領學生展開實戰訓練,鞏固籃球運球技巧。采取三人組、五人組形式進行對抗,在小規模運動場地展開比賽,保證每個學生接處球概率的平均化,有效幫助學生積累了運球經驗,提升了籃球運球技巧應用的靈活性。
在籃球運動中球是學生的主要工具,在對學生進行運球技巧指導時教師要采取“人球結合”的訓練方法,拉近學生與籃球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對籃球的熟悉程度。在針對實驗組開展籃球運球技巧訓練時,教師避免采用單純的無球方式,而是讓“人球合一”以培養學生球感。如在鍛煉學生運球、搶球能力時,教師要求學生沿著籃球場邊線或底線進行30m、50m、100m和200m跑的訓練,在過程中鍛煉學生身體協調性和平衡感,學生需在跑動過程中進行傳球。教師還會對間隔時間進行合理控制,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開展籃球運球技巧訓練。確保在訓練后學生心率能達到140~160次/min,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上提升體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幫助學生扎實掌握籃球運球技巧。
綜上所述,基于當前教育的發展形勢下,教師要提高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結合小學生身體素質、興趣愛好、學習需求等方面綜合分析,探索小學生籃球運球技巧的有效指導方法。通過轉變訓練手段、創新教學方法助力學生能力全面發展,讓學生在興趣指引下扎實掌握籃球運球技巧,以達到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教師要在指導學生籃球運球技巧時全面關注學生,根據學生訓練情況靈活調整方案,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優化與完善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