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曉 劉英霞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城區老校,現有37個教學班、1860余名學生,由于建校時間早且位于市中心地段,學校實際可用的體育場地就是學校的校園,一個包含籃球場、排球場等所有場地在內的不足130m的田徑場。自2013年以來,學校就一直在探索如何盤活小場地,因地制宜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并以“多彩課間,全員參與,健康成長”為運動理念,認真籌劃,科學安排。多年來,學校通過增加多種練習內容提高學生練習興趣,通過不斷創新練習方式提高練習效率,充分盤活了小場地,讓大課間活動煥發了新的活力。
一、明確任務,合理分工
學校成立大課間領導小組,校長為組長,負責大課間活動的督導與協調工作;分管體育的副校長為副組長,負責制訂、完善有關制度、方案和人員安排;體育組負責大課間活動的規劃設計及訓練推廣;總務處負責場地、器械、安保等工作;班主任負責班級紀律,并全力配合體育教師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各處室各司其職,通力合作,保證大課間活動安全、有效、有序開展。
二、合理規劃,靈活安排
學校場地較小,為了使所有學生高效參與大課間活動,學校體育組教師集思廣益、合理規劃。一是,在操場上繪制了1.2m間隔的1600多個圓點,一生一點,固定站位,規范有序;二是,利用各樓層走廊、校園邊角位置組織學生練習,其中每個樓層可容納2~3個班級,校園草坪、甬道等邊角位置可容納2~3個班級,有效解決了因操場小全校所有班級無法同時進行大課間活動的問題(表1)。
大課間活動內容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發展需要,趣味跑步、優美柔韌、動感力量、活力籃球等練習內容交替安排,學校對大課間有臨時的要求或因天氣原因無法進行室外活動時,會根據情況靈活安排練習內容。
1.趣味跑步
最初的跑操是跟著音樂有秩序地慢跑(圖1-1),講究的是步伐一致、整齊劃一。但由于操場小、人數多、速度慢,十幾分鐘下來學生根本沒有運動的感覺,達不到運動負荷。調整后,把跑操分成了兩部分內容,前半部分進行慢跑、曲線跑、側身跑等,相當于進行準備活動;后半部分改為聽哨音的加速跑(圖1-2),每隔2s有一次哨音,每次哨音每隊只跑1人。這樣前面有追逐目標的加速跑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也增大了整體的運動強度。
2.活力籃球
學校將籃球作為技能練習的主項,開發了活力籃球的大課間活動內容。剛開始練習時,利用操場圓點給班級學生固定上操區域,學生聽音樂在自己的固定位置上完成球性練習、原地變換方向運球(見圖1-3)等練習內容。行進間運球時在音樂中增加提示音,學生聽到提示音后向前行進間運球3個點。一個學期后開始實施分層次的籃球技能練習內容。如,在同一段音樂中分年級完成不同的練習內容:一、二年級做基本的球性練習和左右手交替原地運球等動作;三年級做體前變向運球、行進間運球、兩人合作傳接球、運雙球等動作;四、五年級做胯下運球、傳接球等動作。這樣不僅關注了不同水平學生之間技能水平的差異,同時還注重了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此外,為進一步落實“教會、勤練、常賽”,四、五年級增加了運球上籃動作(圖1-4)的練習。
3.優美柔韌、動感力量
小學階段是柔韌素質發展的敏感期,而力量素質又是所有身體素質的“基石”。學校首先開發了“優美柔韌”的大課間活動內容,包括熱身部分、腰部運動、拉伸運動、雙人動作、放松運動五部分。在全校推廣成功后又開發了“動感力量”(圖1-5)的大課間活動內容,運用小體操墊和礦泉水瓶輔助上下肢及腰腹力量練習,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在礦泉水瓶內裝入沙子等重物,改變負重量,提高練習強度。這兩項內容動靜結合、簡單易學,能提高學生整體的柔韌、力量、平衡等身體素質。
4.特殊天氣時活動內容
因天氣原因無法正常進行大課間活動時,學校將安排適合室內活動的內容。如,將兔子舞的動作變為原地練習或做一些活動范圍較小的室內律動操;再如,播放一些體育名人故事、比賽的精彩瞬間等。要求班主任主動介入,適時鼓勵學生,讓學生學會堅持、學會合作,在提高學生鍛煉興趣的同時,培育他們優秀的體育品德,如集體主義精神和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等,充分保障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三、有序組織,科學實施
1.場地和時間安排
為保證學生活動時間、活動空間及良好的鍛煉效果,大課間采用分時段和分場地兩種方式組織。
趣味跑步和活力籃球活動時,因操場加校園甬道上一次最多只能容納3個年級同時活動,所以采用分時段的方式進行,其中一、二年級早鍛煉時活動,三至五年級大課間活動。三至五年級大課間活動時,一、二年級由班主任帶領在各樓層走廊內兩人一塊體操墊進行拉伸、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等素質練習。反之,一、二年級大課間活動時,三至五年級在各樓層走廊內進行素質練習。
活力籃球大課間,因行進間運球、投籃等活動內容達不到場地上所有班級都同時活動的條件,所以進行了有規律交換班級活動位置的嘗試。如,四(4)、三(7)、五(3)3個班離籃球架最近,周二活力籃球大課間時,這3個班在其他班級練習傳接球時進行投籃練習;周四活力籃球大課間時,這3個班離開自己班級的位置,剩下的所有班級向籃球架位置移動一個班級的距離,即場地上的4個點,這樣就換成四(5)、三(8)、五(4)3個班在其他班級練習傳接球時進行投籃練習了。四(4)班和三(7)班移動到了本年級最左側班級的位置,五(3)班移動到了本年級最右側的位置。依次循環進行,保證每一名學生都有相同的練習機會,場地上同時上操的兩個班級位置不同,練習內容有時也可能會不同。這樣就有了適宜的活動空間,讓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新鮮感和期待。
優美柔韌和動感力量兩項內容對場地的要求相對較小,活動改變以往平面式集體練習的方式,采用立體式訓練空間,把校園的草坪、甬道等邊角位置和各樓層的走廊(圖2-1)都充分利用起來,讓每一名學生都擁有練習的小場地,如,三個級部在操場(圖2-2),兩個級部在走廊,靈活地解決了因場地小全校所有班級不能同時上操的問題。
2.定位置、定路線、定順序
為保證學生安全,避免隊伍交叉和擁擠,進退場路線、班級位置、退場順序會在開學前根據各班級所在樓層和位置提前規劃好。以一、二年級退場為例,退場時精確安排帶回路線及帶回順序,兩個班級不在同一樓層,路線不沖突、不交叉時安排兩個及以上班級同時帶回。南樓東樓梯帶回順序如下,第1組:一(1)、一(4);第2組:一(2)、一(5);第3組:一(3)。南樓西樓梯帶回順序如下:一(6)、一(7)、一(8)。北樓中樓梯帶回順序如下,第1組:二(5)、二(8)、二(3);第2組:二(4)。北樓西樓梯帶回順序如下,第1組:二(7)、二(1) ;第2組:二(6)、二(2)。
3.定規則
學校統一規劃和布置班級走廊站隊要求、器材取放規則、練習要求等。如,趣味跑步時,體育委員需在班級指定活動位置前后各放2個標志桶,確定各隊活動路線及活動距離;活力籃球活動時,每個班級1個籃球放置架,站隊前先有序到班級籃球放置架上拿球,站隊時左手將球置于身體左側拿穩球;優美柔韌、動感力量主題大課間時,體操墊擺放在各教室后面,從班級的最后一排學生開始有序拿取,集合和帶隊時統一左手提體操墊。眼保健操結束后,體育委員要根據當天的活動內容,先安排本班同學有序拿器材,然后在走廊里站4路縱隊,左側兩隊男生,右側兩隊女生,隨后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按男生在前、女生在后2路縱隊行進的方式依次到達指定位置,最后變4路縱隊;行進間2人1組肩并肩靠右邊走,不準說話、不準打鬧,手持器材放在規定位置,不準運球、拋接球、隨意搖擺體操墊等;練習的過程中,根據音樂或提示音完成相應的動作,要求動作標準到位,姿態優美,有活力。
4.場地集合
大課間集合需要一定的時間,為增加學生的練習時間,改變了以往集合原地等待的方式。趣味跑步時,班級到場后即開始繞班級標志桶慢跑;活力籃球主題大課間時,各班級被帶到場后直接聽音樂(一首節奏性強的音樂)進行運球練習;優美柔韌、動感力量主題大課間時,先到場地的班級進行自由拉伸練習,等所有班級都到場后再進行集體練習。
5.集體練習
帶操體育教師整隊后,學生聽音樂或看LED大屏示范動作進行練習(圖2-3),并隨音樂的變化改變練習的內容( 圖2-4)?;@球音樂中插入了“當當”提示音,用來提醒籃球交換左右手運球、改變方向或是行進間移動等。趣味跑步音樂中插入“當當”提示音,用來提醒改變跑步方式,其中加速跑音樂中插入哨音,用來控制前后排學生起跑時間(圖2-5)。集合音樂響起后,要求所有學生迅速回到自己的點上(圖2-6),帶操體育教師集合整隊,點評活動情況。
6.退場
體育教師宣布各班有秩序帶回后,各班體育委員再次整隊,按照規定順序和路線,整齊、安靜、有序地將隊伍帶回教室外的走廊,整隊后組織學生放好器材。
7.以賽促練,學、練、賽有機結合
設置周三比賽日,每周三下午的體育活動課和第三節課為比賽時間,共計70min,可安排1min運球、趣味接力跑(圖2-7)、行進間運球、投籃、班級籃球賽(圖2-8)等與大課間練習內容相關的比賽,也可安排1min跳繩、1min仰臥起坐、50m×8往返跑接力等體質測試項目相關比賽,還可根據市級比賽內容安排陽光體育運動會的跳繩、踢毽子等相關內容的比賽。讓比賽檢驗技能,讓比賽促進練習,讓比賽保持興趣,真正落實“教會、勤練、常賽”。
四、多元評價,多措并舉
班級總成績由學生評分與教師評分相加組成。每班安排一名學生作為檢查員。每個檢查員每次檢查1個班級,從第1次檢查開始,在自己班號的基礎上每天加1,就是當天要檢查的班級。如,1班的檢查員第1天檢查2班,第2天檢查3班,以此類推。檢查員不檢查自己班,輪到檢查自己班的時候再加1檢查下一個班級(表2)。每天每個級部安排1名檢查教師進行檢查(表3)。每個年級根據班級總數評出優秀班級,6個班的年級評出2個大課間優秀班級,7~8個班的年級評出3個大課間優秀班級。體育組每月及時統計大課間優秀班級,利用升旗儀式進行表揚。就這樣利用日檢查、周通報、月表揚的機制保證大課間的活動質量。常規檢查優秀班級和周三比賽日比賽優勝班級均納入班級量化考核,作為學期末評選優秀班級的依據。
經過多年的大課間探索實踐,現在的大課間,不僅靈活解決了學校學生多、活動場地小、活動內容單一的問題,而且組織有序、全員參與、內容豐富、場面大氣、獨特新穎,成了學校的一道亮麗風景。學生易于接受、樂于參與,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逐年提升。學校大課間案例在山東省中小學陽光體育大課間展評活動中獲得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