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翥鵬 梁春竹
摘要:近年來,東北題材影視劇作為地域文化形象構建的重要載體,逐漸成為地域性文化傳播中的典型案例。從敘事拓展和符號構建的角度出發,可以在東北題材影視劇的創作中窺見其背后的思想內涵和文化意蘊。東北的人文內涵和美學特征借助東北題材影視劇得到了廣泛傳播,并反哺了東北地區的文化自我完善與協同發展。
關鍵詞:東北題材影視劇 地域性 文化傳播 敘事拓展

在“構建中國電影學派”的新觀念下,電影研究的空間轉向愈發明顯。聚焦于區域的文化傳播研究開始成為影視研究的主體內容之一。隨著影視作品類型和傳播渠道的多元化,東北題材的影視劇在觀眾群體內得到廣泛傳播。東北首先是一個地理和行政劃分的概念,東北人和東北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普遍認同。東北人性格中的爽朗、幽默、不拘小節等特點也以各種藝術形式被反復書寫、強化并在全國廣泛傳播。東北文化具有十分鮮明的地域特色,東北題材影視劇的文化展現和美學架構正是建立在這種獨特的地域文化上的。東北小品因春節聯歡晚會的平臺首先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東北熱;近年來,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博主的影響下,這股東北熱的受眾群體得到進一步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諸多兼具文化傳播和藝術創新的優秀東北題材影視劇脫穎而出,成為區域文化傳播場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案例。
20世紀80年代,韓志君、韓志晨兄弟創作的“女人三部曲”(《籬笆、女人和狗》《轆轤、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網》)使得東北進入文化傳播場域中,并形成了不小的影響;90年代后,由陳寶國主演的《咱爸咱媽》更是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股東北熱。整體而言,80到90年代的東北題材影視劇以傳播傳統價值觀念和對社會問題的探討為主。
21世紀初,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的支持下,東北題材影視劇開始飛速發展。以《劉老根》《馬大帥》《圣水湖畔》《鄉村愛情》《闖關東》等為代表的東北題材影視劇一經播出,就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此時的東北題材影視劇不僅在地方臺熱播,還頻頻登上央視的黃金時段。2005年,僅吉林省制作的在央視播出的影視劇就占到央視全年播出劇集總量的1/6。這一現象被人們稱為吉林影視劇現象。東北題材影視劇的熱播也促進了我國地域性文化影視劇的發展,東北影視劇進入黃金時代。
以展現地域文化為主的影視劇很難長期吸引觀眾,因為觀眾無法長期保持對單一地域文化的好奇心。同時,東北題材影視劇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大部分東北題材影視劇都選擇以東北村民日常生活為主要內容,缺乏題材的創新性。在種種問題的綜合作用下,東北影視劇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尤其是年輕受眾的視野。
近年來,東北題材影視劇在不斷地進行突破和發展。《鄉村愛情14》《人世間》等一批制作精良、充滿濃厚地域文化、人物鮮明生動的影視劇,通過網絡平臺的同步推廣以及居高不下的話題討論熱度重新占據大眾視野,成為廣受歡迎的影視劇作品。東北題材影視劇在多元化的商業時期,憑借自身較高的制作水準,充滿地域文化的題材特色,重新在中國大陸影視劇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
在文化傳播中,想要交流甚至讓對方對自身文化有所了解,首先要做的是樹立自我的文化意識和地域特性,以此來適應不同環境中的文化融合。在好萊塢的敘事理論中有一個概念叫做“移情”,就是將一個人投射到另外一個人身上。如何在故事的創作中既做到自我文化的認定,又可以讓其他語境的觀眾達到移情作用,是影視劇成功的關鍵。在東北題材影視劇中,這種地域文化認同的移情敘事主要體現在從東北人的鄉村生活敘事和普通人的時代變遷敘事這兩方面的微觀敘事加以拓展。
1.東北人的鄉村生活敘事。東北題材影視劇中的典型人物之一是東北農民。在大多數的東北鄉村題材影視劇中,其主人公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鄉村人物,也可以說是中國一個普通村莊百姓的典型形象。因此東北鄉村影視劇能引起觀眾廣泛的共情。以《鄉村愛情》為例,象牙山村既是東北的一個普通鄉村,也是全國鄉村的代表。所以在傳播的過程中,雖然東北文化牢牢扎根在東北黑土地上,但其普世性的身份定位有效地提升了文化傳播的效果。除此之外,東北農民的生活敘事也緊緊貼合脫貧致富、建設新農村、環境保護等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不僅僅在東北存在,在其他地區也深深影響著當地居民。在一個大的社會問題下,東北人是如何憑借著自己直來直去、積極樂觀的性格去面對這些生活問題,這是其他地區觀眾希望看到的故事,也更能吸引觀眾對人物命運的變化產生移情的效果。
2.普通人的時代變遷敘事。2021年播出的《人世間》讓大家重新認識了東北,其以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來反映社會的發展變化。該劇從東北某城市平民社區“光字片”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軌跡切入,表達了個人與家庭、社會與群體之間的思考。這類敘事方式繼承了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正劇傳統,契合了中國觀眾的接受習慣。周家三兄妹的性格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在社會歷史變革中得到了成長,哥哥秉義呈現的是傳統知識分子齊家治國的理想情懷,弟弟秉昆呈現的是平民階層的精神價值。該劇通過個體命運在時代洪流中的起起伏伏,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數十年的歷史性變革。除此之外,身份的認證和價值的定位也在空間環境的營造中得到了體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拖拉機廠、有軌電車等散落在時代印記中的東北文化成為該劇敘事上的一大特色。
近年來,不同地域文化題材的影視創作都希望將本土文化與故事緊密結合,在故事文本之外添加文化性符號以此拉近地域性敘事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就成為一種通用實踐方式。在東北題材影視劇的文化傳播中,東北的文化符號建構有著多元化呈現的探索。
1.幽默風趣的東北話。方言是體現特定地區人文特色的重要元素,是影視劇中展現地域文化的重要工具。作為北方方言,東北話貼近普通話,能夠保證觀眾不完全依賴字幕就可以聽懂人物之間的對話。在東北題材影視劇中,方言首先是現實主義的,語言的直接火辣和幽默與敘事是匹配的,無論是人物還是故事都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在影視傳播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除此之外,東北話在展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憑借著幽默風趣的特點,讓在日常生活中勞累的觀眾在觀看影視劇的過程中得到精神的愉悅,更能迎合和滿足觀眾選擇觀看影視劇這種娛樂活動的目的和需求。
2.純潔的蒼雪意象。在眾多東北題材影視劇中,一片蒼茫的冰雪始終是東北的文化符號之一,它不僅是顯示地理意義的重要內容,還是在不同情境下表達寬廣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內涵的意象載體。近年來,懸疑刑偵類影視劇成為熱門,在東北題材的影視劇中,極寒的蒼雪作為核心主體意象不僅是故事背景板,更是一種精神內涵,象征著一種十分容易受到外在力量侵蝕的純潔。比如,近年來熱播的《膽小鬼》,在一片蒼茫的白色中一位花季少女的尸體被發現,原本季節性的冰雪與情節疊加后,讓影像有了更為豐富的意義——殘酷的青春、炙熱的愛情和凋敝衰敗全都隱藏在了這一片蒼茫中。

3.淳樸的黑土地鄉村。在東北題材影視劇的影像生產中,鄉村生活始終是一個重要的呈現場景。《劉老根》《鄉村愛情》等一系列作品將東北地區的鄉村生活及其環境變遷進行了全方位展示,不僅呈現了當代大眾文化和世俗化的價值觀念,還從時代變革的角度呈現了建設新農村政策和脫貧攻堅以來東北鄉村社會在經濟、文化上取得的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淳樸的黑土地鄉村意象始終是其核心文化符號。
4.懷舊的老重工業城市。重工業城市是東北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關鍵詞,無論是緬懷過去的輝煌,還是反思當下的社會問題,重工業城市的形象再現是東北題材影視劇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文化符號。在《鋼的琴》《白日焰火》《漫長的季節》《立功·東北舊事》等影視劇中,工業城市的意象在還原其時代背景和喚醒集體記憶的同時,也賦予了一定程度的傷感和懷舊氛圍。
影視藝術作為文化創造和傳播的媒介,是實現受眾感性存在與理性精神的承載物。在這個意義上,影視劇對社會文化的建構是可以通過電影影像符號進行傳播的。帶有強烈文化指涉的影像符號在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之間達到一種平衡,并且通過兩個空間的交互體驗達到個體記憶與時代記憶之間的融合。對絕大部分觀眾來說,東北題材的影視作品就如同一面了解東北文化的鏡子,既能讓未曾到過東北的觀眾成為感受歷史文化的他者,也可以喚醒在東北成長的本土觀眾對故鄉的情感。
與其他地域性文化傳播一樣,東北題材影視劇的傳播,既促進了東北經濟發展,也反哺了東北地域文化的自我完善與協同發展。
1.促進東北地域經濟的直接發展。2005年,《圣水湖畔》播出之后,作為圣水湖原型、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查干湖在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經濟收入上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在《劉老根》熱播后,鐵嶺龍泉實業集團與龍泉山莊旅游娛樂有限公司聯手,將劉老根三部曲的拍攝基地開發成龍泉山莊省級旅游度假區。劉老根大舞臺也開始在東三省和其他地區建立。這一系列以東北影視劇拍攝基地創建或是以東北題材影視劇命名的旅游景點,牢牢抓住東北文化的根基,將東北二人轉、單出頭、小帽、雜耍等文化節目展現給各地觀眾,直接促進了東北地區文化旅游的產業發展。

2.反哺東北地域文化的自我完善與協同發展。文化具有能動性的反哺作用,這已成為一種共識。東北題材影視劇的熱播以一種文化傳播的方式讓全國觀眾了解到了各種充滿濃重東北地域文化的表演藝術形式,尤其是東北二人轉在全國有了更高的市場接受度以及更為廣闊的傳播空間。電視劇《正月里來是新春》的熱播,推動了“綠色二人轉”的理念傳播,并得到了東北地方文化名人的大力支持。遼寧民間藝術團開始對傳統二人轉節目進行改良和創新,一批健康文明的二人轉節目開始登上當地乃至全國性舞臺。這種示范性效應促使東北地區的其他民俗文化同樣得到了很好的改良和調整,用以適應更為廣闊的市場發展需求,并得以協同發展,深化了東北地區的文化積累。
東北這片黑土地有著取之不盡的文化礦藏,它可以為影視劇創作提供持續的創意來源,讓全國觀眾感受到由幽默風趣的東北方言、樂觀豁達的東北人、樸實自然的鄉村環境和充斥著憂傷氣息的工業城市組成的東北地域文化。東北題材的影視劇應該依靠東北文化,以貼近生活的敘事、極具東北情結的符號,建立一個具有清晰辨識度的文化圖景,并通過各種融媒體手段進一步助推東北地域的文化傳播。
作者楊翥鵬系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
梁春竹系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2年度吉林藝術學院科研項目“比較視野下東北題材影視作品的文化傳播研究”(項目編號:2022第10號)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戰迪,姚振軒.東北題材影視劇中地域情感的書寫[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2(06).
[2]張婉宜.中國電影中東北形象的建構與歷史流變[J].電影評介,2021(02).
[3]肖瑤.地域文化積淀中的人物塑造—談東北農村題材電視劇中的丑角塑造[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04).
[4]陳志國.東北農村題材電視劇熱播原因和潛在危機[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11).
【編輯:楊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