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剛



一、教材(內容)解析
本次教學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為例進行教學設計,該篇課文選自《世說新語·雅量》,《世說新語》是南宋劉義慶撰寫的文言志人小說集,記載了東漢后期到魏晉期間的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王戎是晉朝人,竹林七賢之一,文章講述了他小時候善于觀察,冷靜分析后得出“樹在路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結論。
二、教學目標
1.字:認識“戎、諸、竟、唯”,會寫“戎、嘗、諸、竟、唯”。
2.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3.意:能解釋“樹在路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難點:用自己的話講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并理解“樹在路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四、方法與策略
1.互動式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合作活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嘗試回答,同時給予合理的引導和解釋,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2.多媒體輔助教學:微課教學設計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如幻燈片、圖像、音頻和視頻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視聽體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素材展示相關圖片、視頻或音頻片段,以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和記憶,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
3.合作學習:在教學設計中,可以安排小組討論、角色分配和合作任務等活動,讓學生共同合作完成特定任務,如演繹故事情節、表演課文場景或制作小短片等。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互相學習、相互協作,并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4.反思和評估:微課教學結束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自我評估。通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總結,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和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的建議。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結報告、寫作或口頭反思,以促進學生對學習的深層次理解,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猜名游戲,激趣導入
1.根據圖片內容猜故事,理解“時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的含義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張圖片,同學們猜猜這些故事的名字都是什么,說說你在這些故事中學到了什么。
生發言。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棒,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非常聰明善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師:最近老師收到了一張英雄帖,這是一個有著很多傳說的“江湖”發來的,它叫《世說新語》,在這個“江湖”中,有許多叱咤風云的“武林高手”,現在,他們邀請老師門派下的弟子,也就是你們,去參加“少年英杰武林大會”,你們有沒有信心奪冠回來?
生:有!
師:好!同學們很有信心,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先讓我們來看看這次傳信的人究竟有什么能耐!(隨后,教師針對王戎的生平進行簡要介紹,如圖2)
2.回憶閱讀古文的方法
師:這個人可了不得,聽說他7歲的時候就非常聰明,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他究竟發生了什么故事吧!但在此之前,我需要同學們回憶下閱讀古文的方法。
生:我記得!是借助注釋、結合插圖、聯系生活。
生:先看注釋,再聯系上下文,隨后針對個別字詞查找資料翻閱字典,遇到難句時多讀幾遍,還是不懂的需要做好批注。
師:看來同學們都記得很清楚,那現在就讓我們來讀一讀《王戎不取道旁李》吧!
(設計意圖:通過互動、參與和引人入勝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古文的興趣,幫助他們理解課程的主題和價值觀,并提供適當的工具和策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文內容。同時,通過引入“武林大會”等比賽元素,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二)以讀促悟,培養語感
1.自由大聲讀
師:本篇課文共有49個字,是一篇短文言文,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好文言文的第一步非常重要,那就是“讀”,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大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要讀出韻味與節奏,并標注關鍵字詞的音準。
2.指名配樂讀
師:在古代,古人們也非常喜歡朗讀,他們習慣將詩與樂結合在一起來抒發心中的情感,現在老師也準備了一段音樂,有沒有人愿意試一下,結合配樂為大家示范一下朗讀,注意將你的感情融入其中。
3.闖關比賽讀
師:我們看到教材中的課文是橫版并有注釋,但是古代的書本并不是這樣的,他們更習慣從右至左的豎列排版,有沒有同學來挑戰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音樂配樂和挑戰性的豎排閱讀,學生將有機會更深入地理解文學作品的語言和情感表達,從而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三)疏通文意,背誦全文
1.運用方法過關鍵詞
通過回憶古文閱讀學習方法,借助注釋進行小組討論,對全文進行白話翻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糾正、補充、指導,引導學生對重點字詞進行理解分析,如借助圖片展示教學“戎”和“諸”字。
師:“戎”乃古代兵器的總稱,將其拆開來看,我們可以將其看作盔甲和長毛,如圖4所示。
師:而“諸”字,我們可以聯系上下文并結合成語對其進行分析,我們常說的“諸子百家”“諸侯”與本文里的“諸小兒”同意,皆是許多的意思(如圖5)。
師:現在請同學們結合我們以前所學的文言文學習方法,對《王戎不取道旁李》過關鍵詞吧。
生:結合老師提供的插圖,我知道了“折”的意思,多子折枝就是李子多得把樹枝給壓彎了。
生:文中出現了三次“之”,結合上下文,我知道了它具有一詞多義,其中的“人問之”中的“之”是指王戎,另外兩個“之”則是指路邊的李子。
生:我圈出了“問”與“取”字,通過小組討論,我們一致認為文章通過簡單的“問之”“取之”兩個詞,表達了諸小兒問王戎為什么不摘李子和諸小兒摘了李子的過程,體現了文言文語言的短小精悍。
師:很好,對文言文的閱讀學習方式應用已經非常熟練了!那現在同學們就來講講這篇課文的白話翻譯究竟是什么吧!
生回答略。
2.圖片提示巧記內容
你能借助圖片背誦全文嗎?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圖片提示和白話翻譯,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使學習過程更富有趣味性和互動性。同時,通過強調文言文的簡潔與精悍,學生也能更好地體會到古代文學的獨特之處。)
(四)疏通全文,辯證思考
1.課文改編故事表演
師:這篇文言文雖然短小,但描述了一個有趣而完整的故事,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有無限的想象空間,現在就讓我們擴散思維,針對具體的故事情節進行編排,將它完美展現出來吧。
隨后學生針對故事中應該有幾個角色、說了什么、做了什么、需要什么樣的場景與道具進行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自行準備簡易道具并編寫創新劇本,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2.疏通全文,辯證思考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內容,那現在就讓我們來想一想,小兒們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動,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王戎覺得李子是苦的。
師:那他是怎么推測李子是苦的呢?如果你是王戎,是會像他一樣成功推斷出苦李,還是像其他小兒一樣去摘李子呢?你從這篇故事中學到了什么呢?
生:因為李子樹在路邊,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光了,如今李子多得壓折了樹枝,說明路上的行人看到李子都是視而不見的,由此可以推斷出李子是苦的或者不好吃。
生:通過學習這篇文言文,我明白了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要學會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對出現的問題要保持冷靜、合理推斷,不能盲目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少走彎路,減少不必要的錯誤。
師:同學們的認識很深刻,通過《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王戎的智慧,由此可見,在這個《世說新語》的江湖中,能人異士層出不窮,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打敗他們!
(設計意圖:通過表演和深度思考,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和體驗了文言文課文的內容和背后的思想,能夠將古代文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通過分享想法和理解,學生還能夠從彼此的見解中學到更多。此外,教師以《世說新語》的“江湖”為結語,與課堂開始時提出的“少年英杰武林大會”英雄帖相對應,非常巧妙地將整堂課的主題和內容串聯起來,增強了課堂的內在連貫性和深度。)
六、作業設計
以“文壇星探”為主題,挖掘一位你認可的魏晉“明星”,為他準備一張明信片或寫一封介紹信,在下節課向老師與同學們推薦他,看看誰是最成功的星探,誰的“明星”又最出彩,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