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小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必須體現立德樹人這一原則,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班級文化建設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就需要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進行班級文化建設?;诹⒌聵淙烁救蝿?,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應該從創建良好的班集體環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這些方面入手,做好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為小學生今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
一、營造班級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種精神,只有當它植根于集體的土壤中,才能開出燦爛的花朵。”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積極、樂觀、活潑、好動、好玩,有著強烈的表現欲和好勝心,而且不愿意受約束。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要尊重學生,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在班級中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文化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可以在班級營造一種活潑向上、寬松、和諧而又有序的文化氛圍,還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同時,班級文化建設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出溫馨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健康成長。
(一)利用班級標志,創建獨特文化
教室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師生共同生活的環境,它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有重要作用。因此,班級標志一定要設計得新穎獨特、富有個性,能夠體現班級的特色文化。在這方面,可以借鑒一些知名學校或知名教師創建的班級標志,如北京八中的“金”字架、上海實驗學校的“龍”字架、重慶市江北區實驗小學的“書”字架、廣州荔灣區教育科學研究所附屬小學的“鷹”字架等。這些標志都彰顯了各自學校、教師及學生獨特的個性與魅力,深受學生喜愛。
(二)利用班級標語,增強愛國情感
“言傳不如身教?!币虼?,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可借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標語制訂班級標語,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引導,如“愛國愛校、尊師愛生、誠信守紀、樂學善思、團結友善”等標語。
(三)利用班級圖書角,發揮文化建設作用
圖書是學生了解世界、了解社會的重要窗口,更是學生學習知識、獲取信息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也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可以利用班級圖書角,讓學生學會選擇好書、讀好書,從書中汲取知識和營養,用書籍陶冶情操。通過設立班級讀書角,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各類書籍,讓他們在書籍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通過定期更換圖書的方式,鼓勵學生多讀書。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形成科學發展觀。
(四)利用教室墻壁文化,提高文化建設水平
班級墻壁文化是指班級中以墻為主陣地進行的各種形式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建設活動,它為師生所共同認可、理解參與,并不斷進行積極構建與維護,是師生共同創造的班級環境文化。在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中,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富有創意的文化建設活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如開展“我最喜歡的校園”繪畫比賽、“我心中最美之教室”征集活動、“我身邊最美之老師”征集活動等;在主題班會上以“童心飛揚”為主題召開班會,在黑板報中以“我想對你說”為主題進行板報設計,在晨會中以“校園之聲”為主題進行班隊活動等。通過這些班級活動,學生感受到自己就是校園里最美的風景,同時也能從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二、制訂科學、合理的制度,促進班級文化建設
(一)認識班級制度價值,提高班級管理實效
班級規章制度是指,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級管理者為實現班級的目標和任務,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為了對班級日常工作中的各項事務進行明確、細致、有效的管理而制訂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班級日常管理制度、課堂常規制度、衛生管理制度等??茖W、合理的班級規章制度能更好地規范學生日常行為。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班級規則的制訂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班主任可以通過制訂合理的班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行為規范。班主任要引導學生了解班規制訂的必要性,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相關規則進行思考,最后再確定班規并進行完善。通過班規制訂,學生可以逐漸了解到各種規則存在的意義以及作用,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識。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制訂適合本班實際情況的制度,如每天由誰負責衛生打掃和檢查,讓學生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事情。同時,教師要對這些規章制度進行不斷完善和修訂,并把學生需要遵守的規定寫進規章制度中,讓規章制度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制訂管理制度,促進文化建設
班級規章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科學、合理的班級制度能有效促進班級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讓學生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還能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同時,科學、合理的班級規章制度能更好地發揮班主任的管理作用,讓教師能夠更加全面、有效地對班集體進行管理。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班集體發展和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課堂常規制度和衛生管理制度,并根據學生所犯錯誤和存在問題,制訂相應的懲罰措施。如在衛生管理中,教師可以通過獎懲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遵守相關規定??傊?,科學、合理的班級規章制度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立足學生發展需要,制訂合理的班規
教師要把學生需要遵守的規定寫進規章制度中,使這些制度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更具有可操作性,以充分發揮規章制度的作用,促進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明確值日班長的職責時,可以把它細化成不同的工作項目,如負責班級公共衛生、宿舍衛生等,并對這一職責賦予不同的權限。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由學生共同管理公共衛生和教室衛生。如班級整體環境由班長負責,如果教室內有紙屑、雜物等影響教室清潔,那就由值日班長負責管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解決。
三、重視環境創設,構建良好班風
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可以從班級環境的創設入手,充分發揮環境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創建班級文化環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思想特征以及學習特點等,創建和諧、美好的班級環境。
(一)重視集體理念培養,形成良好道德品質
教師應該利用集體理念對學生進行熏陶,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思想和價值觀正在形成,所以教師在創建良好班集體環境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階段學生所具備的特征,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利用班訓對班級進行宣傳,形成良好的班風,讓學生能夠明確自己在班集體中所應當扮演的角色。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召開“我是文明小公民”這一主題班會時,教師可將“我是文明小公民”這一主題引入班級文化建設中。為了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教師要利用班訓進行宣傳,因為在班訓中就明確提出了班級中不文明現象出現時應該如何處理,以及當集體發生矛盾時應該如何處理。教師在班會中應對這些問題進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文明行為。通過班訓引導,學生就會明白自己在班集體中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角色與責任,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設計深寓意班徽,增強班級認同感
教師可動員學生設計一個有深刻寓意的班徽,并利用班徽增強學生的班級認同感,進而提升凝聚力。班徽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班集體的標志和象征。因此,教師在創建班級文化環境時要充分考慮到班徽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班徽來引導和啟發學生,讓學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角色,增強學生的集體歸屬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班名、班歌以及班徽增強小學生的集體認同感,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班集體中。
例如,教師可將“快樂小螞蟻”設計成班名,利用“螞蟻”這個形象,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逐漸形成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
(三)鼓勵成員多溝通,提升班級凝聚力
教師要鼓勵成員多為集體做奉獻,以此來增強班級凝聚力。教師在創建班級文化環境時,讓班干部與其他成員一起策劃設計文化建設方案,充分體現本班特色以及個人特點,這樣既能夠加強班干部與其他成員之間的聯系,增進成員間的溝通,又能夠讓班集體變得更加富有凝聚力。
例如,教師在創建班級環境時,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環境設計之中來。先由成員進行方案介紹,讓其他成員了解他們的設計意圖,之后進行分組,由不同小組共同設計出適合本小組發展以及本班級特色的活動方案,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學生之間可互相了解。
四、加強思想教育,增強自我約束
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為學生今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
(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的班級文化建設,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這是因為學生在年齡較小的時候心理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所以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思想上的引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對學生情感方面和思想方面的教育工作,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對學生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以自我約束為榮。
(二)重視學生養成教育
小學階段是學生行為規范培養的最重要時期。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行為習慣方面的培養,增強學生自我約束力,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學校的基本規則。教師要針對小學生身心發展情況開展教育工作,不僅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要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因此,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行為規范的落實情況,做好課堂管理工作,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課,認真做好筆記,讓每一位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五、加強班級管理,提高主人翁意識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是班級管理中的核心力量,因此,班主任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強化自身的角色意識,做好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班主任可以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協助學生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通過積極開展各種主題活動,為學生創設平等參與交流、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機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例如,學??梢越Y合班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管理,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活動。在此過程中班主任要增強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中來,營造出積極向上、團結和諧、充滿活力的班級氛圍。
六、結語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的主要場所,是學生活動的基本單位,也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元。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精神文化,是一種班級整體形象的外在表現形式和重要的育人手段,對班級的精神面貌、德育活動、師生關系、學生行為習慣等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班級文化建設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班級文化是班級全體師生在長期教育活動中共同創造、傳承和發展出來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具有時代性、文化性和社會性等特征,豐富班級生活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歡樂與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