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需要補充相關數據,豐富案例……”11月19日中午,趁午休時分,董邦俊抓緊時間指導學生修改比賽作品,辦公桌上堆滿了書籍和文獻。十多年來,一屆又一屆學生帶著疑惑踏進這間辦公室,又帶著滿滿的收獲與成長離開學校。
作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董邦俊長期潛心育人,培養了一大批法學人才。他熱心普法,為弱勢群體伸張正義;他關心法治社會建設,積極建言獻策,用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在追求公平正義的法治之光中,董邦俊一直是那個默默追光的人。
最受歡迎的刑法學教授
在刑事司法學院,董邦俊的課程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他將晦澀難懂的知識點融入一個個案例中,通過啟發式教學,讓同學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董邦俊敏銳地察覺到了線上課程的潛力。2015年,他開始探索慕課。
“慕課打破了時空的局限,讓更多求知若渴的人找到學習的途徑。我希望通過這一平臺,打造人人都能聽得懂的課程。”以此為目標,董邦俊開始埋頭于海量的資料中,梳理知識點、搜集相關案例、準備動畫課件、設計趣味習題,帶領團隊打破教材章節限制,不斷豐富課程形式和內容。
經過4年的打磨,2019年8月,董邦俊參與的刑法課程在中國大學慕課網絡平臺正式上線。該課程上線以來,被全國276所高校共4萬余名學生爭相學習,課程也被評為湖北省一流線上課程。
董邦俊還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積極拓展校外實踐教學平臺,與10余家單位共建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的法律環境中成長。
“要在實踐中大膽地探索。”董邦俊面向學院學生開展優秀論文征集評選大賽,鼓勵并指導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學術競賽、社會實踐等,培養了一大批德法兼修的法學人才。
以法發聲護正義
“多虧了董院長的幫助,我們才能收到賠償款。”今年6月,張師傅(化名)的妻子帶著錦旗上門,含淚向董邦俊連連道謝。
進城務工的張師傅夫婦,從事門窗安裝工作,生活拮據。在一次維修窗戶時,由于樓上電線電路接反,造成空調外機掛架漏電,導致張師傅觸電摔傷并住院治療長達半個月。出院后,張師傅多次聯系對方協商賠償事宜,但對方拒不賠償,雙方僵持了三個月之久。
董邦俊正好在張師傅所在的社區開展志愿服務,聽聞此事后,他主動聯系張師傅了解詳情,“別擔心,像你這樣的情況,應當符合法律援助條件,可以尋求政府幫助。”在為張師傅提供數次法律咨詢的同時,董邦俊積極與洪山區司法局聯系,就張師傅的情況進行溝通,積極幫助他維護合法權益。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多年來,董邦俊堅持用法律為弱勢群體發聲,常年奔走在學校、社區、企業之間,開展普法講座,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
“守護公平正義,服務法治社會建設,這是我選擇法學專業的初心。”董邦俊說,不管多忙,他都會深入基層,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
在關注個案的同時,董邦俊時刻關注社會民生,圍繞電信詐騙等話題,深入調研,撰寫資政報告,提出專業建議,多篇報告被中央或省級相關部門采納。他還受邀參加立法座談會,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有組織犯罪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草案)》等法律文件的制定與修訂提出建議。
心懷信仰,向法而行。董邦俊說:“這片法律沃土讓人愛得深沉,法治中國建設中,我愿做一束微光,點亮漫天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