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凌萱
(甘肅省成縣索池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甘肅 成縣 742500)
森林資源是非常寶貴的自然資源,保護森林資源,發展林業經濟,是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的重要內容。林業病蟲害一直是影響林業資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林業病蟲害問題嚴重,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林木存活率降低,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降低,在生態方面和經濟方面均產生不良后果。重視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需深刻意識到林業病蟲害問題的嚴重性,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全方位落實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方法,穩步提升林業資源生產質量,為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物理防治是常見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實際操作流程簡便,經濟性價比較高。常見物理防治技術具體包括3種方法。第一種是人工捕殺,通過人工捕殺消滅蟲害。人工捕殺防治成本不高,但是受到人為因素影響,限制捕殺范圍,適用于捕殺難度不高、較大形態害蟲,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如果林業病蟲害防治范圍較大,害蟲分布范圍較廣,在進行人工捕殺時,可鼓勵引導林地周圍居民共同參與,加快害蟲捕捉速度,提升人工捕殺防治效率。第二種是集中誘殺。運用誘殺法進行物理防治,主要利用害蟲生長特性進行誘殺,防治成本不高,防治效果良好。比如利用害蟲趨光性進行燈誘捕殺,選擇夜晚時間段,大部分害蟲習慣在夜晚時間段內活動,在林地相應位置設置誘捕燈,吸引害蟲到誘捕燈方位后進行集中消滅。比如使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物理防治,將已經滅殺的害蟲作為林業病蟲害問題研究對象,分析不同種類害蟲生長發育情況,了解其繁衍特點,以便選擇比較合適的時間段進行集中滅殺,消滅害蟲種群。比如信息捕殺法,確定捕殺對象,散播性信息素合成物,影響雄性害蟲和雌性害蟲之間的溝通交流,減少雌雄害蟲交配,有效控制害蟲繁衍,逐步減少害蟲數量。不同種類害蟲對應不同性信息交流信號,需散播不同種性信息素合成物,應用信息捕殺法,充分體現出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無公害特性,只會作用于目標對象,不會傷害林木環境中的益蟲,是值得廣泛推薦應用的有效物理防治技術。第三種是隔離法。選擇隔離帶設置區域,在相應位置安裝隔離帶,主要隔離病蟲害區域和保護區域,在兩者之間規劃無林木地帶,合理把控無林木地帶長度與寬度距離,確保隔離防治效果。應用隔離防治方法,主要作用于具有一定傳染速度和蔓延范圍的病蟲害,隔離阻斷病蟲害傳播鏈條,控制林木病蟲害傳播范圍,避免產生更大損失。在實際應用隔離防治方法時,需與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進行綜合應用,提升林木病蟲害防治效果。
化學防治技術主要應用不同化學藥劑發揮防治作用,化學防治適用范圍廣,能夠在短時間內起到非常明顯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但是,部分化學藥劑具有一定毒性,會影響林木健康生長,在應用化學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需特別注意化學藥劑使用方法,合理把控化學藥劑使用頻次和使用量,明確具體病蟲害問題,選擇對應化學藥劑,按照安全用藥、混合用藥方法,選擇合適的時間段進行化學防治。充分考慮到化學藥劑特性、林業病蟲害防治范圍、林木生長情況等因素,采集各項數據信息進行精確計算,精準把控化學藥劑使用量、稀釋度,可有效控制化學藥劑對林木生長產生的不利影響,降低化學藥劑對林木生長的危害性。在應用化學防治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到林地自然環境條件,合理選擇化學防治技術。現階段,常見化學防治施藥方法包括熱煙霧、樹干注射、噴霧等,在進行噴霧施藥時,需同步結合靜電噴霧技術,提升噴霧施藥精確性,精準定位施藥范圍,直接作用于目標樹木,減少化學藥劑用量,確保化學防治效果。結合藥劑用量、施藥范圍,自主選擇手動噴灑藥劑或者自動噴灑藥劑的不同方法。結合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實踐經驗作出判斷,應用樹干注射施藥,對林木生長的危害性最低,防治效果更好,可優先選用樹干注射施藥防治方法。
應用生物防治進行林業病蟲害防治,主要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的特點,采取對應的生物防治技術,防治成本不高,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不會破壞林木生長、益蟲生長,是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邁向無公害化方向發展的重要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主要包括3種方法。第一種是昆蟲防治法。主要利用害蟲天敵進行集中滅殺,比如赤眼蜂、周氏嚙小蜂等。在應用害蟲防治方法時,結合具體病蟲害種類,選擇害蟲天敵,結合林木病蟲害傳播范圍,選擇害蟲天敵釋放數量和區域。比如,周氏嚙小蜂是多種鱗翅目食葉害蟲的天敵,釋放周氏嚙小蜂時,選擇人工繁殖品種,把即將羽化出蜂的寄主蠶固定在病蟲害樹干,采用合理的處理方法,便于人工操作與控制。第二種是益鳥防治法。部分鳥類的主要食物是蟲類,可食害蟲,起到良好的林木病蟲害防治效果。選擇相應位置安裝鳥巢,或者進行集中放飛。選擇益鳥種類時,主要考慮到益鳥生長特性,分析益鳥繁殖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選擇合適的益鳥種類進行林木病蟲害防治,充分保障益鳥能夠快速適應林地環境,比如可選擇啄木鳥、山雀等。在選擇啄木鳥方面,需注意啄木鳥生活特性,啄木鳥能夠及時消滅害蟲,但是會留下不同形狀大小的樹洞,樹洞又能夠作為部分害蟲的生活場地,要合理控制啄木鳥數量并作出靈活調整。第三種是微生物防治法。應用微生物防治法,首先明確林地病蟲害種類,對不同病蟲害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研發能夠起到較好防治效果的微菌病毒,有效防治林木病蟲害,同時保護其他生物種群。常見生物農藥包括昆蟲病原細菌、昆蟲病原真菌、昆蟲病原病毒、昆蟲生長調節劑、植物源農藥等。但是現階段微生物防治方法適用范圍有限,防治成本較高,需結合甘肅隴南地區林業經濟發展狀況,考慮到經濟成本作出選擇。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應用營林防治技術,可豐富生物物種多樣性,增加林木樹種,提升林木樹種抗病性。常見營林防治技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第一個是造林防治。優先選擇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林木樹種,對造林區域進行實地調研,充分考慮到地勢地貌、土壤條件、氣候條件等各方面因素,選擇合適種植的林木樹種。合理規劃混合林種植培育,培養多層次生物群落,有利于增加病蟲害天敵生長數量,強化造林地生態環境質量,強化林木自然防護能力。第二個是苗期防治。在林木幼苗生長階段,密切關注林木幼苗生長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幼苗培育方法,創建安全穩定的幼苗生長環境,確保幼苗根系發達,加快幼苗生長速度,提升林木幼苗存活率。重視苗期防治,加大林地安全巡查力度,檢查林木樹種質量,淘汰不良樹種,對林木樹種進行消毒處理,檢查林地土壤情況,排除潛在病蟲害,確保土壤土體質量。強化苗期管理,做好水肥灌溉、除草松土等工作,確保林木幼苗健康生長。
綜上所述,自然環境污染是全人類關注的熱點問題,是關乎全人類切身利益的時代問題,為構建和諧共生的自然關系體系,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始終堅持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理念貫穿于林業病蟲害防治全過程。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原則,充分立足于甘肅隴南地區林業產業實際發展情況,充分立足于林木生長情況,明確不同時期林木病蟲害類型,提出針對性防治治理方法,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質量,不斷推動林業產業建設發展,充分發揮林業產業生態經濟效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