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導刊》編輯部
2023 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當下,共建“一帶一路”已在深化各國政策溝通、推動全球互聯互通、重塑國際貿易格局、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年中,國務院國資委和央企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在近140個共建國家參與投資合作項目近5000 個,金額超過萬億美元。根據《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顯示,中央企業在海外的資產約8 萬億元人民幣,在全球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的機構和項目超過8000 個。可以說,央企作為“走出去”的國家隊和主力軍,發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然而,當今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世界格局和秩序正面臨重塑,這是挑戰也是機遇,是壓力也是動力。如何繼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做好跨境資產管理、規范跨境產權交易、實現海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不但是央企所要面臨的新要求和新挑戰,同樣也是產權市場深化國資國企服務的新方向和新內容。
在2023 年11 月16 日召開的中國產權市場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橫琴)研討會的開幕式上,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黨委書記、秘書長夏忠仁發言就曾提道:產權市場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是行業的責任和使命。
夏忠仁秘書長指出,產權市場經過近40 年的發展,已逐步建成全要素、全資源綜合性非標市場平臺,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業務涵蓋資產股權類、金融資產類、自然資源類、環境權類、陽光采購類和數據要素類共六大類近三十個具體業務品種。黨的十八大以來(2012—2022),產權市場累計交易額達113.39 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5.9%,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日趨成熟的產權市場,具備服務境外國有資產交易的平臺基礎和功能優勢。2022 年產權市場完成“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相關的產權交易項目較2021 年增長了45.95%,交易額增長了96.72%。產權交易市場的信息集聚功能、價格發現功能、制度規范功能、中介服務功能、投融資服務功能、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功能,這六大核心功能,為跨境國有資產管理和配置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便利化市場工具,有助于服務國有企業更好“走出去”和外資企業“引進來”。
產權市場如何更好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夏秘書長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要加強產權市場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研究。構建“一帶一路”產權交易市場是一項新的任務,新的探索,新的課題。目前,境外國有資產交易缺乏清晰統一的法律規定,而境外國有資產與境內國有資產又有完全不同的商業與法律環境,給交易參與主體帶來額外的不確定性與交易風險,增加交易成本。產權行業要深入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制度,搭建國際合作交流平臺,逐步完善規劃統一、模式共享、市場聯動的一體化發展機制,助力國有企業更加規范管理境外國有資產,服務國有資產跨境交易,助力境外國有資產監管。
二是完善境外國有資產交易方式。產權交易機構要創新交易機制,引入更加市場化的交易方式,充分借鑒跨境并購市場上通常的方式方法,完善交易程序,建立合規、便捷的交易流程、交易規則和比選標準,制定配套格式文本和交易文件,避免國資在跨境交易流轉方面面臨的法律風險和監管風險。
三是加強境外資產交易專業服務支持。產權行業應建立完善的央企境外資產交易數據庫,包括各主要交易國家法律法規、交易成功及失敗案例、投資人數據庫、盡職調查要點、審計評估要點,各主要國家政策人文環境對產權交易的影響及其他境外資產轉讓涉及的各類實務操作指南等,更好地為境外資產交易主體提供服務和指引。
四是提供外匯結算指導服務。產權交易行業要加強與中國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等溝通協調,取得跨境資金結算配套支持,并在交易流程中采取更為靈活、更為市場化的交易策略,兼顧合規要求,為交易主體提供外匯申報等一站式服務,提升交易效率。
五是利用好自由貿易區(港)便利環境。充分利用和發揮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在交易規則、資金結算、交易稅收、資產交割、投資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全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制度規則,使資金結算和資產交割更加便利,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跨境資產交易。
產權協會在如何引導產權交易機構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產權市場發展新格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展望。產權協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副秘書長王艷指出:產權市場要以責無旁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站在更高更遠的全球視角加快推進交易方式、業務品種和服務模式創新,全面提升產權市場國際化服務水平。她提出產權協會應從以下八個方面重點著力。
一是深化產權市場理論體系建設。由“一帶一路”產權交易分會組織跨境產權和要素交易的行業智庫,擴大跨境產權和要素交易專業研究隊伍,重點圍繞跨境國有資產管理和境外國有資產交易等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議支撐、為市場建設和行業發展以及國有企業管理提供理論支持。
二是完善跨境資產交易制度體系。持續推進產權交易立法進程,充分利用和發揮自貿區政策優勢,建立與國際市場規則相銜接的跨境交易制度體系和境外國有資產交易監管模式,制定與國際接軌的交易規則、業務規范、信息披露、信用評級、過程監管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三是推進全球交易信息和數據平臺建設。在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全國“一張網”的基礎上,打造面向全球的交易信息和數據平臺。匯聚各類境外投資和交易信息,完善投資人和專業服務機構數據庫,建立境外資產交易知識共享體系,匯聚各國法律法規、交易案例、盡職調查和審計評估要點,發布跨境投融資操作實務指南。
四是推進信用(文化)體系建設。對標國際交易場所誠信管理和信用體系建設,強化產權行業自律管理,建立行業信用檔案,優化信用評價體系,加大信用評級應用,完善市場主體失信懲戒機制,不斷提升行業自律監管能力和水平。
五是推進自律與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強化底線思維,牢牢守住全行業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強化風險管控和自律監管,注重防范化解跨境腐敗風險,共建風清氣正的廉潔絲綢之路。
六是推進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產權協會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產權交易分會作用,持續集聚跨境資源,強化不同市場互通聯動,推動內外資源有效連接,推動國內產權市場從市場規模到服務能級的實質提升,提升產權市場國際要素資源配置水平,打造防止境外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境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平臺,為國有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七是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匯聚市場各方力量,發揮各自比較優勢,開展境外國有資產管理、跨境交易服務團體標準研究,加大行業現有團體標準宣貫實施,推動各項標準落地實施。
八是推進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加強跨境交易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完善繼續教育、學歷教育及技能(職稱)培訓體系,重點開展國際規則、法律咨詢、資產評估、綠色低碳、財務顧問等方面專業培訓,培養鍛造一批具有國際視角的人才隊伍。
推薦閱讀:
《構建境外“一帶一路”產權交易市場的路徑設計與研究探索》(《產權導刊》2022年0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