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卿雪
(天津市第二人民醫院病理科,天津 300110)
在胃癌發病的影響因素中,肝硬化是一項危險因素,對胃癌病情進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1-2]。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易出現復雜的病理生理反應,引發各種術后并發癥,特別是感染等[3]。本研究統計分析了2020 年2 月—2023 年2 月北京友誼醫院收治的100 例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取2020 年2 月—2023 年2 月北京友誼醫院收治的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100 例,年齡42 ~75 歲,平均(53.13±4.25)歲;女性38 例,男性62 例。病程0 ~3 年,平均(1.57±0.23)年。在胃癌類型方面,有胃竇癌46 例,胃底賁門癌30 例,胃體癌24 例;在肝硬化類型方面,有酒精性肝硬化50 例,乙肝肝硬化34 例,丙肝肝硬化8 例,血吸蟲性肝硬化8 例;在肝功能Child-Pugh 分級方面,有肝功能A 級者50 例,肝功能B 級者40 例,肝功能C級者10 例。納入標準:(1)符合胃癌的診斷標準[4];(2)符合肝硬化的診斷標準[5];(3)有手術適應癥。排除標準:(1)有言語溝通障礙;(2)有視力及聽力障礙。
術前對患者肝功能進行評估,給予患者保肝治療,對營養支持進行強化,督促患者堅持低鹽飲食,糾正低蛋白血癥,改善凝血功能。給予肝功能A 級、肝功能B 級患者D2、D1 淋巴結清掃治療,對10 例肝功能C 級患者進行積極治療,使其肝功能向B 級轉變。依據患者腫瘤大小、部位、肝功能分級、門脈高壓存在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手術方案(給予胃體癌、近端胃癌患者全胃切除術或近端胃切除術治療)。
(1)術后病理生理特點;(2)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術后1 年、3 年生存情況;(3)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8.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0 例患者中,10 例術前肝功能C 級患者糾正為肝功能B 級,術后降到C 級10 例,占100.00% ;術前肝功能B 級患者40 例,術后降到C 級10 例,占25.00%。患者有膽紅素及尿素氮、肌酐升高、低蛋白血癥、大量腹水等情況出現。
肝功能A 級患者的1 年、3 年生存率〔96.00%(48/50)、84.00%(42/50)〕均高于肝功能B 級+C級患者〔84.00%(42/50)、66.00%(33/50)〕(P<0.05)。見表1。

表1 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術后1 年、3 年生存情況比較[例(%)]
肝功能A 級患者的術后腹水、肺部感染、早期肝功能惡化、早期腎功能不全發生率〔16.00%(8/50)、0.00%(0/50)、4.00%(2/50)、4.00%(2/50)〕 均低 于 肝 功 能B 級+C 級 患 者〔54.00%(27/50)、24.00%(12/50)、42.00%(21/50)、38.00%(19/50)〕(P<0.05)。見表2。

表2 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胃癌早期的患者雖然有可能伴隨有肝硬化的情況,但胃癌早期并不會直接引起肝硬化。年齡較輕、沒有基礎病史的胃癌患者,其發生肝硬化的概率較小。胃癌的診斷一般依靠胃鏡,肝硬化一般可以通過B 超診斷。如果胃癌患者存在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或藥物性肝炎,且沒有進行科學規范的治療,有可能會引起肝細胞損傷,從而導致肝硬化。另外,胃癌患者如果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了肝轉移,也有可能會出現肝硬化,但胃癌早期的患者如果沒有上述疾病,一般不會出現肝硬化。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應注意不要暴飲暴食,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煙戒酒,注意保暖不受涼,可以口服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嗎丁啉規律治療半個月,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生氣,睡覺時可適當墊高頭部,防止胃酸反流。胃癌早期的患者,如果能夠早期診斷,并早期進行手術治療,結合術后的化療,很多患者的預后還是不錯的。
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腹水會在以下因素作用下形成:(1)低蛋白血癥。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缺乏充足的蛋白質攝取,故易發生低蛋白血癥。(2)內分泌因素。由于患者體內具有較多的抗利尿激素,因此會顯著增加水的重吸收,隨著尿鈉排出量的減少,腹水會進一步加重,加上存在較多的醛固酮,會顯著加重患者水鈉重吸收,顯著降低患者前列腺素、心鈉素活性,從而顯著減少患者的血流量、排鈉量、排尿量。(3)腎臟因素。患者腎臟血流動力學會在發生肝硬化時出現顯著改變,進而顯著減少患者體內有效血容量,同時具有較高的腹內壓等,導致腎血流量、腎小球濾過率等在腎小球收縮時顯著降低,并極易有水鈉潴留等現象出現,造成患者無尿或少尿,嚴重的情況下還會有功能性腎衰形成,引發的后果極為嚴重。(4)肝淋巴細胞液失衡。如果患者的正常肝靜脈流出道受阻,那么血漿就會從肝竇壁向竇旁間隙滲透,顯著增加肝淋巴液生成,增加腹水;同時,腹水中蛋白質的含量還會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升高[6]。胃癌晚期患者出現大量的腹水是很難消失的。胃癌晚期的腹水多數都是胃癌肝轉移、腹膜轉移及低蛋白血癥引起的,這是胃癌晚期常見的并發癥,這時病人的病情非常嚴重,進展迅速,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胃癌晚期患者出現腹水后可以采取保持半臥位、控制液體攝入量、應用利尿藥、輸入人體白蛋白等方式進行干預,腹水較多者可以少量放腹水。
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機體在受到外科手術刺激時會有代償性抗炎反應綜合征等病態反應發生。有研究[7]表明,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儲備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1 年、3 年生存率相關,與肝功能B 級、C 級患者相比,肝功能A 級患者具有顯著降低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升高的1 年、3 年生存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100 例患者中,術前肝功能B級患者40 例,術后降到C 級10 例,占25.00% ;10例術前肝功能C 級患者糾正為肝功能B 級,術后降到C 級10 例,占100.00%。患者有膽紅素及尿素氮、肌酐升高、低蛋白血癥、大量腹水等情況出現。肝功能A 級患者的1 年、3 年生存率〔96.00%(48/50)、84.00%(42/50)〕均高于肝功能B 級+C 級患者〔84.00%(42/50)、66.00%(33/50)〕(P<0.05)。 肝 功 能A級患者的術后腹水、肺部感染、早期肝功能惡化、早期腎功能不全發生率〔16.00%(8/50)、0.00%(0/50)、4.00%(2/50)、4.00%(2/50)〕 均 低 于 肝 功 能B級+C 級 患 者〔54.00%(27/50)、24.00%(12/50)、42.00%(21/50)、38.00%(19/50)〕(P<0.05)。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臨床上應該依據患者的病理生理特點,術前做好保肝治療,合理制定手術方案,在此過程中嚴格依據患者的胃癌部位及嚴重程度、肝功能確定手術方式及淋巴結清掃范圍,術后對消化道、創面出血、腹水、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進行著重預防,依據患者術后肝功能情況繼續給予其保肝治療,合理應用利尿劑、抗生素等,從而提升患者的外科治療效果。如果患者術前肝功能C 級糾正不良,那么就應該將其手術范圍適當縮小,或放棄手術治療,從而避免嚴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在臨床實踐中,應該認真評估患者術前肝功能儲備及術中創傷情況,從而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為了使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有效保證,在為其制定治療方案的過程中,應該綜合考慮腫瘤部位、淋巴結清掃范圍、肝功能儲備等情況,同時在完成手術后加強監測與預防患者并發癥的力度,盡量避免消化道出血、創面滲血等現象的出現。在應用藥物的過程中,應該全面考量其對患者肝功能的影響。
綜上所述,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術后生存率會隨著肝功能分級的降低而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隨著肝功能分級的降低而升高。術前對患者肝功能儲備進行評價,給予其合理有效的保肝治療能夠改善其肝功能,為其術后手術切口愈合提供有利條件,提升手術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