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來自江蘇的代表委員們圍繞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國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筑牢高質量發展關鍵基礎。宿遷作為農業大市,將牢記“國之大者”,堅決扛起產糧大市的使命擔當,嚴守耕地紅線,建設“江蘇大糧倉”,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00 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400 萬噸以上。堅持以現代農業規模發展為重點,以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為抓手,接續實施重點產業群鏈行動,一體推進公共空間治理、人居環境整治、農房改善,加快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陳忠偉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宿遷市委副書記、市長)
整合放大發展優勢,奮力推進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跨越。將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積極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繼續打造智慧化、無人化示范農場,讓技術“長”進泥土里,為端牢端穩中國“飯碗”貢獻大豐力量。打造國家糧食物流核心樞紐,著力打響“大豐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上海及長三角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及加工基地,不斷健全“農戶+園區” “農戶+公司”等利益聯結機制,拓寬共同富裕實踐路徑。深入推進省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縣(市、區)建設,持續創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紅黑榜”評比。(戴 勇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區長)
以“鄉村振興,人才先行”的理念,堅持“強本土、引進來、走出去”,不斷壯大人才隊伍。成立“青松電商”,開展營銷技能培訓,鼓勵支持蟹農子女加入電商團隊,打響固城湖螃蟹品牌。創建永勝圩萬畝高效水產生態養殖基地,為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創業搭建平臺。成立江蘇省河蟹產業研究中心和南京固城湖河蟹產業技術研究院,開辦技術講座4 期,線下線上培訓農戶1200 多人次。接下來,發揮好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要素”作用,加強鄉村振興人才培育與服務工作,讓人才引得進、育得出、留得住,為鄉村振興增添新活力。(邢青松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磚墻鎮茅城村黨總支書記)
永聯村創新經濟模式,把永聯小鎮治理中智能化網格管理、數字化垃圾分類、信息化文明家庭獎評比、人性化的養老服務等先進做法,整體系統地嫁接植入其他社區,為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持續完善“代表大會議大事、議事團體議難事、樓道小組議瑣事、媒體平臺議冒尖事”的議事機制,深入實施數字治理工程,發揮專業化社會組織作用,推動農村社區善治更上新臺階。(吳惠芳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