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江蘇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進一步發揮重大項目強基擴能、提質引領作用,持續增強重大項目戰略支撐能力。
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各地立足江蘇省“十四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專項規劃,緊緊圍繞建設農業強省目標,結合當地實際和資源稟賦條件,找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主攻方向,研究明確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三年目標和任務,制定三年行動實施計劃和年度實施方案。
健全重大項目儲備庫。高度重視項目謀劃儲備,充分使用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和政策性金融工具,大力加強項目包裝儲備,建立健全動態調整的重大項目儲備庫,加快形成“建成投產一批、開工建設一批、招引儲備一批”良性循環機制。原則上每個縣(市、區)常態化儲備項目不低于20 個。
建立支持政策清單。加大中央、省、市、縣涉農專項資金統籌力度,因地制宜整合資金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加強部門協同配合,推動出臺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財政、土地、金融等專門支持政策,建立支持政策清單并公開,增強社會資本投資信心,調動各類主體投資積極性。
提高招商引資質效。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建立常態化招商工作機制,切實提高農業農村領域招商引資能力,主動統籌鄉鎮(街道)、各類園區和相關涉農部門農業招商工作,加大協同力度,千方百計引進成長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推動地方國資平臺謀劃實施農業農村項目,積極參與農業農村建設。
增強推進服務能力。以務實高效為核心推進服務能力提升,建立健全重大項目掛鉤聯系服務機制,實行服務內容清單化管理,確保年度服務推進工作早謀劃、早啟動、早實施、早見效,爭取一季度開工率超50%,形成一定實物工作量;三季度開工率超90%,投資進度超75%,努力推動項目早日達產見效。
《江蘇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于3 月1 日正式施行。作為江蘇第一部直接以“鄉村振興”命名的地方性法規,《條例》強調規劃先行,著重體現江蘇特色,圍繞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制度支撐和法治保障。《條例》共十二章八十八條,明確提出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的目標任務。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劃先行”的原則,《條例》單列一章“規劃引領”,規定鄉村振興規劃體系以及規劃編制與實施工作機制等,保障鄉村振興戰略有序實施。
針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資金、土地等要素短缺的問題,《條例》回應基層關切,完善制度設計,強化供給和整合。在資金方面,規定建立健全鄉村振興財政投入保障制度,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完善農村金融保險服務體系,優化鄉村營商環境,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投身鄉村振興。在土地方面,《條例》對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產業發展提出具體比例要求;同時對土地整治騰出建設用地指標、依法盤活利用廢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閑置宅基地等作出規定。《條例》還增設了富民增收專章,從促進就業、加強幫促、深化改革、支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等方面進行規定。
江蘇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日前在南京啟動。江蘇專門制定《江蘇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實施工作方案》,重點突出優質糧油、綠色果蔬、規模畜禽、特色水產四個主導產業。從科學甄選人員、建立培訓機制、加強綜合支持、強化示范引領等方面推動項目實施,打造一支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隊伍,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