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梅 鄧小燕 廣西物資學校
“互聯網+教育”是國家戰略“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新的教育模式是指借助移動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進行教育推動、增強教育創新方式和教育創新力的教育變革。借助“云平臺”的智慧課堂教育、基于微課等視頻進行教學的翻轉課堂教育、慕課教學等線上教育的創新與實踐正是這一新時代變革下的新型教育模式。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結合學校已有的數字化硬件資源和學生人人有手機的現狀,各學校也因地制宜的研究適應社會不同時期教育發展需求的“雙線教學”模式。時至今日,在線學習也成為學生課外學習的主要方式。“雙線”混合教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形態,學校教學主要方式。文以實際工作開展中職啦啦操專項教學“雙線式”專項教學進行實踐研究與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
對于中職體育而言,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以及現實境況,切實研究如何提升實地教學和網絡教學“雙線式”新型體育教學成效。這需要中職體育教師高效使用網絡平臺開發適合中職生學習的教學資源,以適應體育課“停學不停教”新型教育要求。面對新形勢與教學新技術、新場景的壓力,教師們肩負了前所未有的擔當和使命,教師們必須主動學習、提前培訓、積極適應才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因此線上教學對絕大多數體育教師來說,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
面對未來是一個不確定的風險社會,提高人的風險意識和應對能力,是未來社會發展所必需的,也是學生所處特殊歷史背景中應培養的意識和能力。無論是突發的停課還是復學后的體育課程,恰恰是需要在課程中增強體育鍛煉培養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提升身體免疫力訓練最重要的課程。
本研究以“互聯網+”新時代背景下的“線上啦啦操專項教學與線下啦啦操鍛煉融合教學”為創新改革的切入點,以中職學校體育課程啦啦操專項的“雙線銜接學練一體”教學研究為個案,嘗試分析新時代背景下,職業學校如何借助網絡平臺教學順利銜接到線下學生防疫安全之下的課堂鍛煉教學,進行線上體育教學與線下體能安全訓練相融合的探索研究,旨在為新時代安全實效的體育創新教學獲得保證提供依據。
“雙線銜接的啦啦操學練一體”教學理念一經提出,為職業學校學生的安全課堂教學的同時保持啦啦操運動的興趣、學生自學與教師指導拓寬路徑,促進學生增強身體素質、提升身體免疫力,提高學生風險防范意識與身心應對環境的能力,培育具備適應社會需求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注入了新鮮活力,是適應新時代體育課程啦啦操專項改革發展的新探索趨向。
任何的教學模式研究都需要專業的支撐理論,在中職學校啦啦操專項教學研究過程中,可引入以下理論進行深入探索,融合研究,促進“雙線式”專項教學的成效促進。
線上信息化教育教學手段與線下體育鍛煉實踐課堂的雙線教學相融合及順承銜接,是新時代下體育學科教學努力適應教育環境變化而隨之調整實現學科教育主體功能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的所有環節數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
學習技能與練習技能是體育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在體育教學中把學和練認為割裂出來,那學就沒有意義,練也無成效。啦啦操專項“學練一體”的線上線上融合教學,切實讓學生重視自我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無論何時何地啦啦操興趣的保持與球技增進空調間的擴大。通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借助網絡平臺與啦啦操教學、啦啦操練習有機結合,將學習自主權轉移倒學生手里,將訓練的空間延伸到多樣的環境,將啦啦操實體拓展到替代性訓練器材,從啦啦操的理論知識、技能、塑型、健美、訓練等方面進行引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突破空間的限制性,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開展個性化的啦啦操學習形式,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發展。
國外最早的混合式教學探索始于對互聯網平臺下教學資源的共享,其目的是利用教學網絡平臺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便捷服務。混合式教學在國內首先是由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提出來的,隨后引起了華東師范大學李克東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的黃榮懷教授、凌茜、馬武林等諸多學者的關注和廣泛研究。通過對國內外混合式研究的范疇及發展歷史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學不僅是互聯網線上線下教學的簡單時間疊加,而是教學方法與工具的混合,更是教學與學習時空、教學資源的混合,使得教師們的教學過程得以拓展,學生們的學習更加方便自主。所以我們認為混合式教學是教師利用互聯網教學資源和傳統教學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引導、啟發及控制的教學過程,是線上+線下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方法手段。混合式教學開展的好壞與否,除了合理的課程安排、課堂組織、優化的教學媒體及路徑選擇外,更重要的是教學路徑的規劃與設計。
在網課中,將課程規范與體育新課標結合,以突出現代職業教育中職業體能教學的重要性并加以運用,是至關重要的。職業教育的體育不僅僅是普及全民體育,更緊密結合專業實踐能力的發展和強化,形成職業體育的特色。為此,我們需要探討一種融合線下職業體能訓練和線上職業體能教育的體育教育模式,該模式將貫穿學生職業生涯的各個階段。職業教育的體育教學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確保學生全面發展。在網課中,我們可以通過提供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概念,幫助學生建立起對職業體能的認知和理解。這包括介紹職業體能的重要性、訓練原則和方法、運動生理學等基礎知識,以及與職業實踐相關的專業技能和戰略。同時,網課平臺可以提供各種互動和實踐性活動,以增強學生在職業體能方面的能力。通過虛擬實境技術、在線模擬訓練和案例研究等工具,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體育訓練和應用實踐。這樣的線上實踐經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職業體能知識,并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教育的體育教學還應注重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指導。網課平臺可以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和輔導支持,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職業發展目標,量身定制體育教育內容和訓練計劃。這樣的個性化指導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他們在職業體能方面的成長和發展。
體育網課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個體條件的差異,導致教師無法因材施教,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和示范是基本功,同時快速糾正錯誤動作也是一位出色教師必備的素質。然而,在線上教學中,教師無法觀察學生的動作,無法對其掌握動作的程度進行評判,更無法有效地糾正錯誤動作。此外,學生的自覺性也是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為了讓青少年通過體育鍛煉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的目標,體育的競爭性和對抗性等屬性不能被扼殺。因此,我們需要將線下的體育訓練與學生未來的專業工作以及個體生活的審美能力培養相結合。通過將體育教育納入學生的日常生存技能中,使其在職業發展中找到一席之地,并能夠感受到身體和力量、體態之美的價值。只有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這些,他們才會更加認真學習和堅持鍛煉,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的真正目的。在理論層面,體育教學應關注個體差異和個性化指導。教師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根據其身體條件和學習能力,為其量身定制合適的訓練計劃和教學方法。此外,體育教學應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通過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實際操作的訓練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技能水平。此外,體育教學還應注重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通過設定明確的目標和獎懲機制,激勵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團體活動和比賽,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作為體育教學的研究案例,啦啦操專項為我們探索線上線下融合學習和學練一體的體育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這種“雙線式”專項教學研究為構建立體化的體育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在線平臺和多媒體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創造生動、多樣化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參與。視覺效果、音頻效果和互動性的應用能夠使體育課程更具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其次,信息技術可以使動作技術化難為易。通過視頻教學和動畫演示等方式,教師可以清晰地展示和解釋各種啦啦操動作的技術要點和執行細節。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和模仿,通過自主學習和自我糾正,逐漸掌握和改善動作技能。第三,信息技術有助于學生建立清晰的動作表象。通過三維建模、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模擬實際運動,感受和體驗動作的運動路徑、肌肉協調等要素。這有助于學生建立起清晰準確的動作表象,提高動作執行的準確性和效果。第四,信息技術可以支持健康教育。通過在線平臺和應用軟件,教師可以向學生傳達關于運動安全、體能訓練、飲食營養等方面的健康知識。學生可以通過互動學習和自主查詢獲取相關信息,增強健康意識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后,信息技術為互動教學提供了便利。通過在線討論、群組合作等方式,學生可以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實時交流和互動,分享經驗和心得。這種互動教學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拓展了學習視野,培養了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
回顧我校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體育教學發展過程,已能開展線上體育教學,采取體育教師利用騰訊平臺建立班級學習群,已實現遠距離定時發送體育教學視頻,學生在線學習,教師遠程指導及在線答疑。雖然以實踐為主的體育課堂教學搬至線上開展體育教學,知識點可以講解,但真正的鍛煉則常常受到學生個體環境、興趣與空間、器材、團隊合作條件的限制。線上體育教學大都使用錄播視頻結合學生錄頻發聵學習現狀的方式,這很難保證學生能在屏幕后面完整的學習并且按要求按步驟訓練。特別是在居家練習的情況下,線上體育課程能開展的運動項目非常有限,籃球排球、足球等需要大空間場地、器材的項目就難以開展;瑜伽、啦啦操、健美操、武術、體能素質鍛煉等對空間要求不高項目,可以在室內開展,但這些項目的開展大多脫離中職學生的專業課程的體能要求和職業生活所需進行。
綜上所述,當教育環境影響傳統的線下體育教學時,可嘗試為線上體育教學研究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如何將新課標和職業體能通過網絡體育教學予以實現,將課堂教學搬至線上,在課堂組織形式、課程內容安排、課堂互動、班級管理、師生關系等方面都與線下教學有諸多不同。可著力從以下思考點思考如何將教育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居家和復課前后學生的視力體重體能的變化、居家鍛煉的效果監測和評價、居家鍛煉內容的設計、學生自主鍛煉的終身體育能力、教學場地與設備受限的情況下如何創新替代性的教具或者練習條件,教學與居家鍛煉的銜接以及當下體能鍛煉對疏解學生心理壓力、促進調節心理波動情緒等內容。
對于興趣專項實踐為主的體育課而言,其學科在防疫過程中應發揮其學科科學功能的作用。在做好常態化的學校體育工作過程中,體育學科功能的主旨需要堅持樹立健康第一理念,借助體育專項教學保持學生鍛煉的興趣、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免疫力、疏導心理焦慮,實現體育與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培養學生良好體育衛生習慣,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興趣專項的體育教學恰是遠程學習里重要的心理品質培養的一個途徑,如何拓寬我校啦啦操專項教學在當前的新時代背景下創新改革教學是一個重要改革方向。
將“雙線融合學練一體”教學連貫統一化,即保證線上體育教學激發學生的契約式自主學習動力,又保障線下體育專項訓練的持續安全有效教學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