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侯聚敏,吳淑清,陳麗娜
長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系(長春 130022)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并把思政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開創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新局面[1-3]。在此背景下,以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為背景的各種課程思政建設蓬勃發展[4-5]。高等教育的核心就是實踐,尤其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類人才的培養[6],但大量研究表明,當前研究主要重視理論課的課程的思政建設,較少提及實踐類課程思政建設[7]。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綱要明確指出,對專業實驗實踐課程,要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增強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8],這為實踐類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指導性原則。
認知實習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環節,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學生進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前對本專業所從事工作的性質和內容的一次實地考察和認識。學生存在對食品行業的認同度低、專業興趣不高、學習的主動性差、到基層食品企業就業意愿不強等問題。為增強學生的專業興趣、樹立專業信心、增強社會責任感、掌握職業技能,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服務意識,能夠扎根東北大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開發東北特產資源的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良好的職業理想與道德的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在總結以往實習經驗基礎上,在立德樹人背景下,長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認知實習課程在思政建設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和實踐,為相關院校實踐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
選擇實習地點,合理安排實習內容,確保實習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產技術相聯系[9]?;诖耍称房茖W與工程類專業認知實習教學體系可分為“學習-參觀”和“再學習-實訓”兩步進行。
第一步從教師簡單介紹專業知識開始,使學生對專業有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為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實習中會較詳細地介紹理論知識,讓學生從認知走向深入,從興趣變為鉆研,教師帶領學生到相關企業或工廠參觀實習,實地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應用情況,此過程為“學習-參觀”階段。第一階段要求實習組員團結協作、密切配合,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針對不同食品加工廠進行經濟能力評價和質量管理評價,培養學生對食品專業常見工廠評價的經濟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和處理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第二步是在學生參觀實習階段對專業知識基本了解后,選取參觀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應用案例,將應用案例結合專業理論進行詳細講解,在實習基地進行實訓訓練,讓學生在實訓中體會并理解專業知識,此過程為“再學習-實訓”階段。該階段使學生理解生產車間布局,熟悉常用食品設備的性能,掌握規范的操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工科思維。指導學生掌握具體食品(焙烤食品、酒類、飲料、酸奶等)的工藝流程、各工序的操作要點和關鍵技術點,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能力綜合方面,則讓學生熟悉產品質量標準及相應的技術措施,保證產品品質和營養價值,樹立守土負責的意識。勞動過程中,學生直接接觸食品加工設備、不同工種及食品成品,接受完整的生產工藝培訓,是接觸不同角色的實習參與人,品嘗并檢驗自己的產品。整個實習過程中,能夠在各個教學環節內融入工匠精神、團隊精神、責任意識,有利于思政元素在專業理論知識中的融合。
按照“學習-參觀”和“再學習-實訓”理念規劃教學體系,在教學中每個環節有機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在“學習-參觀”階段,給學生導入身邊人的事跡,引發學生共鳴。在認知實習講到食品工業重要性時,引入學院創始人,他以科研工作者執著和鉆研的精神,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實驗室與企業生產第一線,即便現已80多歲高齡,還堅持進行科研工作,將一生都奉獻給食品加工事業,為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將學院創始人事跡引入教學,教育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要刻苦鉆研,勤儉樸素,甘守清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學生意識到所學專業知識的社會價值,為國家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身邊人身邊事作為案例更加真實,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思政教育入腦入心,且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設計思政元素引入,達到教育入腦入心。

表1 教學目標與思政元素對應表
在學生參觀實習階段對專業知識基本了解后,為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食品專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邀請食品行業優秀專家進行“食品專業有前途嗎”“食品專業-朝陽產業基礎”等認知實習專題講座。通過講座,讓學生了解我國食品產業的發展趨勢,食品專業的就業方向,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如何學習并提高執行力及食品專業的發展前景。也可使學生了解食品專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意識到學習食品專業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我們的小家、大家和國家。食品專業占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加之國家對農產品加工的重視,食品專業必定是個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光明,提高學生專業認知度和興趣。
在校外實習基地的企業調研感受、發現問題,回到學院的生產線學習研討提出解決方案。在企業感受團隊配合、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回到學院團結協作,共同進步提高。通過校內生產線的學習,指導學生掌握具體食品的工藝流程、各工序的操作要點和關鍵技術點,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能力綜合方面,則讓學生熟悉產品質量標準及相應的技術措施,保證產品品質和營養價值,樹立守土負責的意識。在實習過程中,要求實習組員團結協作、密切配合,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針對不同食品加工廠進行經濟能力評價和質量管理評價,培養學生對食品專業常見工廠評價的經濟意識和法制觀念。使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和處理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提高。
在認知實習的最后實訓階段,組織學生加工各種產品并舉辦食品文化節,從產品的設計理念、創新點、營養價值、與地方特產資源結合等角度引導學生的產品制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通過產品展示、講解匯報,促進學生的表達、總結、組織等綜合能力的提高。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均融入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貢獻意識、創新意識、擔當意識、做事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等,從多角度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真正做到思政教育入腦入心。
綜上所述,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認知實習在立德樹人視域下的課程思政改革意義重大,不僅可以實現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目的,推動高校其他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和改革,還可以推動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并提升我國食品企業國際競爭力。同時也可加深專業課程與就業崗位之間的聯系,增強學生對專業的就業前景、專業技能需求等方面的認知,激發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為后續專業課學習和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目前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認知實習的立德樹人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及前景如下:
高校立德樹人之“立德”,不僅是對受教育者——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時也要對教育者——教師的思想道德要求。對高校來說,培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高水平的師資和管理隊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至關重要。師德是教師職業賦予的重要操守。筑牢德性修養,方能夯實職業根基,彰顯示范效應,保障育人效果。
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要在高校教育實踐中落 地生根,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首先,要保障立德樹人考核評價的專業性。道德指標應該納入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及各項評獎評優中。其次,師德的考核指標和程序要公開公平。考核制度制定時要吸收廣大教師參與。高校應該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體系,要有規可依,嚴格治理。
對于“課程思政”教學的研究尚未體系化,絕大多數研究仍停留在零散的經驗性總結,缺乏宏觀理論視野、微觀剖析論證和系統理論的可證性?!罢n程思政”教育理念與高校各門課程的結合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