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晶竹
一、雞內金的來源性狀
雞內金是雉科動物家雞的干燥沙囊內壁:殺雞后,取出雞肫(即雞胗),剝下內壁,洗凈,干燥而成。1963~2020年,前后10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都收錄了雞內金;同時,它也收錄于原國家衛計委發布的《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2014版)》中,即我們常說的“藥食同源”品種。
雞內金為不規則卷片,厚約2 mm。表面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顯的條狀皺紋。質脆,易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根據不同的加工炮制方法,作為藥用的雞內金可分為生雞內金、炒雞內金、醋雞內金。
二、雞內金的功效主治
1.古籍記載
查閱古籍,雞內金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認為“肶胵裹黃皮,主泄利”。除此之外,其他主要記載包括:
(1)《滇南本草》:“寬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兒乳食結滯,肚大筋青,痞積疳積。”
(2)《名醫別錄》:“主小便,遺溺,除熱止煩。”
(3)《景岳全書》:“雞內金燒灰研末,溫酒調服,主氣虛遺尿。”
(4)《醫學衷中參西錄》:“雞內金,雞之脾胃也,中有瓦石銅鐵皆能消化;雞內金善化有形瘀積,是消化砂石之良藥;雞內金以消癥痛亦甚有力;無論臟腑何處有積皆能消之。”
(5)《本草綱目》:“治小兒食瘧,療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積,主喉閉、乳蛾,一切口瘡,牙疳諸瘡。”
2.性味歸經
雞內金味甘,性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
3.功能主治
雞內金具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的功效,主要用于以下疾病:
(1)飲食積滯:緩解米、面、乳、肉等各類食積,改善飲食積滯導致的噯腐吞酸、嘔吐、納差、脘腹脹滿。
(2)遺精、遺尿。
(3)石淋澀痛:泌尿系統結石、膽道結石。
(4)經閉瘀阻:各種瘀血阻滯證及肝郁氣滯導致的月經不調、膽脹脅痛,以及沖任失調引起的“乳癖”。
三、雞內金的用法用量
雞內金最常見的服用方法就是入湯劑,一般用量為3~10 g;若用于嚴重的飲食積滯和各種結石,則可加大用量至30 g。
注意:雞內金能通經活血,妊娠期女性慎用。此外,脾虛無積滯者慎用;胃酸過多者、胃潰瘍者不宜服用。
四、雞內金的消食妙用
雞內金具有多種功效,其中消積化滯的作用較強,應用廣泛。需要強調的是,用于治療食積宜選用醋雞內金,這是因為:雞內金醋制后蛋白酶活力增強,并可以矯味矯臭,便于服用。同時,為保留雞內金中蛋白質類活性成分,加強消食健脾的作用,可將醋雞內金直接研粉吞服,每日參考用量如下:成人6 g,3歲以上小兒3 g,1~3歲小兒1.5 g。
最后提醒大家:雞內金中含有胃泌素、胃蛋白酶等活性成分,為減少服藥后的胃腸道不適,宜在飯后30分鐘服用;亦可將醋雞內金粉與飯拌服,或配白面烙餅服。服用后,若出現泛酸、嘈雜、易饑等癥狀,應酌情減量;若出現胃部灼燒感,則應停用雞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