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秦天,劉堯剛
(1.南通市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江蘇南通 226300;2.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江蘇南通 226006)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健康生活的向往,國內保健食品行業近年來呈現繁榮發展的態勢[1]。為提升全區保健食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和消費安全,需嚴格規范保健食品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利用保健食品欺詐、虛假宣傳等行為,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四個最嚴為根本導向,以保障民生為重要任務,以提升綜合效能、規范行政執法為核心要素,以整體聯動、網格化、專業化監管相結合為重要舉措,積極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強化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切實履行保健食品安全監管職責,著力增強人們對保健食品安全工作的認知度和滿意度,較好地實現了全區保健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2]。
近年來,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特殊食品專區專柜示范店建設為契機,加強經營許可規范整治,嚴格把控保健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環節,做好保健食品證照辦理指導工作。嚴厲查處無證無照經營保健食品的行為,全面梳理整治流通環節,要求經營單位嚴把進貨關,嚴格查驗相關手續,做好進貨查驗臺賬工作,規范店內標語及專柜設置,注重培育示范單位,分地區開展專區專柜示范店觀摩活動。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保健食品監管領域人才培養,結合全區保健食品監管形勢,采取低頻次高質量同比武的模式,通過全年數次的分層次、分類別培訓,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的保健食品有關法律、規范的知識儲備和監管技巧的掌握。在每次培訓后采取業務問答、現場檢查等形式鞏固培訓內容,培養一批素質高、業務精的監管人員,將其納入食品安全監管高層次人才庫,讓這些人員成為保健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行家。
根據《南通市保健食品專項治理工作方案》等工作要求,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非法聲稱等專項治理行動,專項治理工作分為風險排查、規范治理、總結提高3 個階段,各基層分局以商超、藥店、母嬰店為重點,開展保健食品專項治理工作,檢查是否設立保健食品專柜,是否嚴格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制度,是否存在虛假宣傳,是否利用專家、機構等名義宣傳等問題,嚴厲打擊利用保健食品欺詐、虛假宣傳等行為,嚴格規范保健食品市場秩序,針對家長、老人等重點人群進行宣傳,增強識假辨假能力和維權意識。行動期間全區出動檢查人員1 013 人次,對保健食品經營單位實現全覆蓋檢查,監督抽檢10 批次產品均合格。針對消費者較為關注的保健食品經營相關問題投訴11 起,工作人員均在第一時間給予答復解決,確保堅持輿情導向,給市民滿意的答復。共查處非法經營性保健品相關案件1 起,已移送公安部門處理。各單位積極開展對保健食品經營單位及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全面排查特殊食品安全領域的各類風險隱患,加強對重點生產經營單位的風險隱患排查,對發現的風險隱患問題整改到位,確保了行動成效。
為深入推進保健食品清理整治工作,加大科普宣傳力度,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每年組織防范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五進”專項科普宣傳活動?;鶎臃志指叨戎匾暣舜螌m椏破招麄骰顒?,根據制定的計劃,充分利用各種監管工作的開展,發揮行業、企業、媒體、消費者和專業機構等多方作用,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市局特食處領導親臨現場,細致解答現場的問題。各分局積極創新活動形式,以“五進”為載體,制作海報、宣傳標語,發放宣傳手冊,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和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圍繞“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物”的核心理念,加強宣傳引導,努力提升活動成效,重點組織好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集中宣傳科普活動,該活動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通過宣傳,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更加強烈,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對保健食品欺詐行為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今年活動期間共發放宣傳材料800 多份,咨詢服務消費者400 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通過近年來“五進”科普宣傳活動,普及了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增強了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食品安全社會共享共治氛圍得到進一步鞏固。
通過近年來針對保健食品行業的一系列聯合執法及高壓監管,通州區保健食品行業發展總體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截至2023 年6 月,通州區共有1 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及721 家保健食品經營單位,但近年來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復雜、保健功能多樣、宣傳廣告繁多,保健食品行業的種種亂象隨之而來,給基層人員帶來各類監管難點。地理位置相對分散,以農村為主;消費人群相對單一,以老年人為主,老年消費者大多缺乏辨別意識、對身體保健有迫切需求,不易被監管部門發現;違法種類相對固定,以虛假宣傳和欺詐會銷為主;保健食品網絡銷售盛行使得違法行為更加隱蔽,違法成本低、監管難度大。
近年來,swiss、納豆激酶、姜黃解酒丸等進口保健食品層出不窮,由于國內沒有具有此類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進口保健食品愈加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此類保健食品大都通過海淘獲得,因此要進一步加強進口特殊食品規范化經營監管,破除監管盲區。
進口特殊食品的標簽無統一格式,種類繁多,部分中文標簽字體、項目不符合我國強制標準的基本要求,甚至存在無中文標簽的情況。為便于監管,建議上級部門對進口保健食品標簽格式設計統一模板,由經銷商申請后加貼在所經營商品的醒目處,使產品信息一目了然。
特殊食品需按照專區專柜要求依法經營,基層對于保健食品專區專柜的理解是有“藍帽子”的為保健食品,有“藍帽子”的才需要專區專柜經營。但國外保健食品數目較多,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到我國市場銷售時并未申請藍帽子,此類無藍帽子的保健食品理應專區經營,但基層判斷及監管能力有限,上級部門可將此類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歸納進白名單或通過特殊食品智慧監管系統推送,要求經營者嚴格執行規范化經營要求。
部分代理商故意夸大食品功效,但此類進口特殊食品功效是否如宣傳一樣值得探究,由于沒有獲取對等信息,消費者對國外特殊食品存在盲從現象,上級部門要定期對市面上熱門的進口特殊食品的功效、原料進行檢測,適時向公眾發布。
要切實鞏固當前專區專柜規范化經營的成果,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相關要求,時刻督促規范經營,經銷商可提醒農村地區保健食品經營主體規范化經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應充分履行社會責任,設計制作保健食品規范經營宣傳提示牌,由經銷商發放,多方共同落實主體責任,促進保健食品行業整體向上發展[3-4]。
美團、餓了么等線上消費平臺逐步興起,各大藥店、商場、食雜店網絡經營保健食品情況層出不窮[5]。對此,要加大網絡經營監管頻次,對在網絡平臺銷售保健食品,但未在主頁面公示提示語等情形要嚴格依法依規處置,強化對各經營單位官方網站的監測,及時發現發布虛假廣告等違法行為。
隨著職能整合,基層監管職能與工作量與日俱增,對保健食品監管“全覆蓋”“雙隨機”工作的標準日益提高,規范逐漸嚴格,監管隊伍的人員數量仍明顯不足。因此,監管部門要進一步把控保健食品經營風險點,持續把控監管風向標,明確梳理各保健食品經營容易出現的食品安全風險的情況,完善監管手冊,將其細化到監管人員培訓內容中,切實提升監管人員發現問題的能力,使各類風險一目了然,實現專業化、精準化的保健食品安全監管模式。
保健食品行業整治從來不是單一部門的職責,職能部門應深入推進基層食安辦規范化運行,織密食安聯創區網絡布局,充分發揮聯創區的信息網絡優勢,延伸保健食品安全打假治劣工作鏈,組建專班定期開展行業治理,試驗開展保健食品經營紅黑榜管理,提升紅榜示范效應,保障優秀保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合法權益。對于在治理過程中問題較多的單位,集中執法力量,進行“全身體檢”,符合條件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切實提高閉環管控質效,擴大黑榜震懾范圍,為消費者“避雷”[6]。
保健食品作為特殊食品的一種,應切實加強監管,保障其食品質量安全尤為重要。如何出臺有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強化保健食品安全監管,規范保健食品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