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紅麗
隨著素質教育全面深化,美術課堂教學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如何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有效發揮美術教育的作用,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是廣大中學美術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策略
(一)基于學情進行教學設計
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美術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圍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進行,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除了要鉆研教材外,要深入分析學情,全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情況,然后根據學情合理設定教學目標,確保設定的教學目標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便可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除了充分把握學生整體水平,也應正確認識學生個性差異,優化教學設計,使教學設計更加具有針對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進而使每個學生均能發展進步。
(二)設計清晰具體的教學目標
設置合理、清晰、具體的教學目標,是美術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同時也是保證后續課堂教學有序開展的重要前提。首先,中學美術教師應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三維目標”進行教學目標設計,在開始教學活動前,根據“三維目標”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其次,美術教師也應圍繞學科核心素養設定教學目標,從而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落實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后,立足于學生主體性,樹立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念,確保設定的教學目標能充分彰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三)科學整合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也是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要素之一。首先,充分結合新課標的要求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在實際教學設計中,將新課標要求作為出發點進行。其次,教材作為教學的載體,在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除了要重視教材的分析,還要在遵循系統性、整體性原則的基礎上整合優化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點。最后,教師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做到科學設計和開發利用教學內容。
二、美術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一)營造良好開放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理念強調美術課堂也能構建平等、對話、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初中美術教師應充分尊重、信任和熱愛學生,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多采用鼓勵性、肯定性語言與學生溝通、交流,使美術課堂成為師生有效互動、相互促進發展的“舞臺”。
(二)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教師可積極引入生活化的內容進行情境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還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并產生情感共鳴。如,在講授《傳統紋飾·民族風格》(嶺南版八上第11課)這一課時,通過展示紋樣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傳統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的價值,感受裝飾紋樣帶來的樂趣。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紋飾的認識,還能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有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三)開展自主、合作學習
1.自主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這需要教師積極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和構建,驅動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從“被動聽講”向“主動參與”轉變,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完成知識構建,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2.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落實新課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遵循適度、適時的原則,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交流,促使思維碰撞。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推動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挖掘各類美術資源
1.學校資源。挖掘學校中的美術資源,是推進美術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師可將課堂遷移至戶外,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景觀、植物和建筑,并鼓勵學生用筆畫描繪所見所感,從而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生技巧。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美術比賽、展覽、講座等校園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或者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的文化節、運動會等,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2.文化資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所在地域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民俗風情等文化資源進行教學。例如,利用當地古建筑、風景名勝等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寫生和創作,提升學生美術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除此之外,還可在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資源,包括藝術表現、節日文化、民俗文化等。
三、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新課程理念強調應當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使評價主體多元化,尤其注重學生自評,從教師單向評價向師生多向評價轉變,讓學生從“被評價”向“去評價”轉變。譬如,在學生完成美術作品創作后,可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自評,相互點評、分享設計思路等。之后師生在民主的氛圍中相互討論、評價。多向評價使師生在自評和互評中完善自我、相互促進和發展。
(二)評價方式多樣化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美術教學評價,需要教師綜合應用多種評價方式,充分發揮出教學評價的作用,改善美術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在對學生評價過程中,有機結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和綜合素質提升情況。在這一過程中,應堅持學生的主體性進行評價。
(三)評價內容全方位
美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需要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的發展情況。這就需要中學美術教師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念,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知識技能、學習態度和習慣、技巧運用、創新能力、審美態度與價值觀等,助力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實現更好的發展。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