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虹 陳亞敏


為了促進學前教育向更高質量發展,更好地解決園所間發展不均衡的現狀,實現區域間園所的共建與共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與教研培訓部門推進“聯盟園”建設,實現區域范圍內老園帶新園﹑強園帶弱園。聯盟園間則依托“聯合教研”的形式,努力實現各聯盟園的同步發展。聯盟園間的“聯合教研”,看似開展得轟轟烈烈,實際成效到底如何卻值得深思。
一﹑聯盟園間“聯合教研”存在的問題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全面﹑深入推進,很多聯盟園依托課程游戲化建設提升保教質量,但由于各園所間教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課程建設能力強弱不一,聯盟園間“聯合教研”存在很多問題。
1.流于形式,教研缺乏系統性
聯盟園間的聯合教研形式多樣,如活動展示﹑游戲開放﹑課程分享等,看似豐富的形式與內容,往往缺乏頂層設計。各園所處于“你開你的,我開我的”,各自為營,散點式開花,今天研美工區游戲,明天研幼小銜接,整個聯盟園間的聯合教研缺乏系統的規劃。
2.浮于表面,教研缺乏實用性
幼兒園可教研的點很多,如環境創設﹑游戲觀察﹑課程建設等,林林總總的點讓聯盟各園難擇其一,于是進入“有什么出什么”的狀態,只關注本園,忽視其他聯盟園所需。由此導致聯合教研浮于表面,缺乏實用性,并未很好地解決聯盟園間教育的共性問題。
3.限于展示,教研缺乏針對性
幼兒園每年都有各級各類的展示任務,于是很多園所往往“一活動多用途”。本園展示什么活動,就順帶開一次聯盟園的聯合教研活動,僅僅將聯盟園的“聯合教研”局限于展示活動,顯然不合理。而其他聯盟園則“看到什么學什么”,缺乏自我判斷。這樣的聯合教研毫無“針對性”,大大降低了聯盟園的共建效能。
二﹑聯盟園間“聯合教研”開展的形式
1.聚焦主題的“項目共建式”聯研
聯盟園每年都應就各園共需的主題開展聯合教研,并以此建立一個年度或學期共建小項目,圍繞項目開展持續性﹑系統性的共研。比如:圍繞聯盟各園都想解決的“自然角創設”問題,將其作為聯盟園學期共建小項目,沿著專業共讀→觀摩共研→案例共享的路徑開展聯合教研。首先,結合主題,各園就《大自然的筆記》《與孩子共享自然》兩本專業書籍,開展領讀﹑泛讀﹑精讀等形式的讀書交流活動,提升關于“自然角創設”的理念;接著各園學以致用,基于幼兒的興趣與需求調整自然角創設,各園篩選出典型的自然角開展觀摩活動,結合《幼兒園科學領域教育精要——關鍵經驗與活動指導》一書中的“生命科學核心概念與各年齡段的關鍵經驗”展開深度研討,研判自然角對幼兒科學領域的發展價值;最后,各園以自然角中的課程故事為主線,開展聯盟園間的案例分享。
聚焦主題的聯合教研,能有效實現資源共享﹑領域共研﹑經驗共通,有效推進聯盟各園的項目共建。
2.基于現場的“問題診斷式”聯研
聯盟園間開放現場的效能不應僅僅是展示,更多應是基于現場發現問題,并通過聯合教研解決問題。例如:很多幼兒園在開展戶外活動時將熱門的游戲區“搬”到現場,如“草坪婚禮”“考古現場”“野戰部落”等,然而單純形式的模仿,并未讓幼兒的戶外游戲更自由、更自主。基于戶外游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聯合教研組進一步聚焦,診斷出聯盟各園戶外游戲現場的個性問題,如:名曰“暢游”,卻依舊定點、定班、定時,幼兒并未得到相應自主游戲的空間;看似熱鬧的戶外游戲,游戲材料缺乏層次性、游戲內容未凸顯年齡特點……并針對現場診斷出的問題開展聯合教研,在實踐中一一調整﹑改進。
聯盟各園診斷出的問題,就是各園所需改進的問題。聯盟園間只有互相敢找問題,聯合教研的有效性才會大大提高。
3.基于差異的“需求導向型”聯研
不同層次的教師發展需求不同,聯盟各園的發展需求也不同。因此,聯合教研應基于園所與教師的發展水平差異﹑發展需求差異開展。例如:開展“游戲觀察”專題聯合教研時,應首先調研每個園所教師游戲觀察所達到的水平,是淺層次基于幼兒行為對標分析,還是能內化幼兒各領域核心經驗來識別幼兒的發展,或是能真正看懂幼兒游戲行為背后的需求并及時給予適宜的支持。不同能力段的游戲觀察,應該在聯合教研時予以相應的支架,這樣才能依托教研滿足聯盟各園的發展需求。
每個幼兒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園所亦是。聯盟園的“需求導向型”聯合教研,讓每個園所在自身水平的基礎上實現“適宜性”發展。
三﹑聯盟園間“聯合教研”實施的路徑
1.需求驅動,建立成長共同體
聯盟園及教師的發展需求是聯盟發展的內驅力,聯盟的園所與園所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可以根據項目建設或者興趣特長,建立園所發展共同體或教師成長共同體。每個共同體中設定一名導師,依托導師帶培制,以點帶面促進整個聯盟園共同進步。
2.任務驅動,跨園所師徒結對
聯盟園應打破園所界限,拓寬思路,鼓勵跨園所的師徒結對,并以“三個一”的形式提出每年的結對任務,如師父必須指導徒弟每年開放一個公開活動﹑每年撰寫一篇論文并獲獎或發表﹑每年設計一個高質量的班本課程活動等。師徒依托任務,共生共長,并以個人專業成長帶動整個園所的教科研發展。
3.制度驅動,各梯隊分層帶培
為了確保聯盟園間的聯合教研更好地實現教師的分層帶培,各類制度必須精準到位,依托制度驅動,實現聯盟共進。如:聯盟園專項經費制度,保障聯合教研的物質與培訓;聯盟園聯合教研制度,保障聯合教研定期開展并責任到園﹑到人;聯盟園考核獎懲制度,內在﹑外在共同激發園所﹑教師自身的主動發展動機。
合適的聯合教研形式與切實可行的聯合教研行動路徑,為聯盟園間有效的聯合教研提供保障。聯盟園間只有依托高效的“聯合教研”,才能更好地實現園所共建與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