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來積琴 王雪茹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農產品電商為推動農村產業發展提供了多種選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產業支持。本文梳理了隴南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隴南市農產品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適合隴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建議,從而推動隴南市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成為各地區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的重要途徑。農產品電子商務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農產品網絡營銷,既包括在各類電子商務平臺或互聯網信息平臺上開展農產品推廣和銷售的傳統模式,也包括通過新媒體、社交APP對粉絲社群進行維護、發布信息及銷售等社會化商務模式[1]。
1.隴南市農產品電商初步階段。隴南市農產品電商開始發展是在核桃之鄉的成縣起步,成縣的一名官員通過發微博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并希望可以吃到又大又紅的櫻桃。隨后他借助網絡平臺銷售家鄉的農產品,也打開了成縣發展農產品電商的大門。然而,受到山大溝深的影響,使得各類農產品變得有量無價。為打破農產品的滯銷問題,隴南市委結合其區位特點以及農業資源狀況將農產品銷售的突破口轉向“互聯網+”,開始在農村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2013年隴南市發展農產品電商之初,成縣核桃、櫻桃、蘑菇等農產品的銷售金額達到了1000萬元。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為此隴南市武都區建立首個農產品網上地方交易館“世紀之村·武都館”以及“淘寶·武都館”。在此基礎上隴南市政府制定了“433”發展戰略,將農產品電商發展作為“三大集中突破之首”,探索電商扶貧的新模式,帶動當地產業轉型升級,進而增加居民收入,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2.隴南市農產品電商發展至成熟階段。隴南市農產品電商雖初成規模,但發展比較緩慢,同時各階段企業之間配合度不高,因而需要繼續大力發展。2014年-2017年期間,隴南市將農產品電商向“互聯網+農業”傾斜,各大電商平臺開始在線上推出屬于自己區域的特色農產品進行銷售,涉農網店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經過多年的努力,隴南農產品電商扶貧取得較好的成效。“互聯網+”的農產品銷售模式逐漸被消費者接受,從此網購農產品成為城市消費者普遍常見的一種消費方式。在2021年雙十一活動中隴南電商平臺銷售29382單,成交額6345.21萬元。據統計,截至2021年,隴南擁有地理標志產品15件,有效用標“三品一標”農產品253個,居甘肅省第一。特別是成縣核桃,武都花椒、油橄欖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先后獲得了國際、國家和省級獎項40多個。實踐證明,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是解決三農問題與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同時,農產品電商在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1.隴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優勢。(1)豐富的物產資源。隴南市東接秦巴山地,南抵四川盆地,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北與天水市秦州區接壤,土地面積2792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8.67%[2]。其水力資源總量達到144億立方米占據甘肅之首,全市人均水量是甘肅省人均水量的2倍。全市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是兩年三熟農業區,農業種植面積更是穩居前列。其氣候主要有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3],自然資源和生物資源較為豐富,是隴南市發展特色產業的優勢。因此非常適合種植中藥材,且全市各類中藥材種類達到了1200多種,因此隴南便有“千年藥鄉”之稱。隴南特色主導產業有核桃、花椒、油橄欖、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不僅為隴南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基礎,也為隴南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貨源供銷。(2)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優勢。歷經九年時間,隴南電子商務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尤其在脫貧攻堅方面作出貢獻。在2021年2月25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隴南市電子商務發展局“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隴南市政府積極響應上級政策,結合當地經濟狀況先后出臺一系列隴南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和相關發展電子商務的獎勵扶持辦法,如《關于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支持電子商務創業的通知》和《隴南市電子商務應用培訓實施方案》等等,這些政策和方案的實施為隴南農產品電商產業的發展提供保障。通過建立西北首家電商學校,不斷為隴南市儲備各類專業電商人才。隴南市專門成立了電子商務發展局,有效地解決了發展電商的核心問題,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2.隴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劣勢。(1)物流體系不健全。因隴南山大溝深的因素,所以導致隴南物流體系建設步履艱難。首先,由于一些農產品具有易腐爛的特性,因而在農產品存儲和運輸環節用特定的方式對其進行保鮮,對此冷庫和冷藏車的需求會大大增加。截至2020年全省已建成果蔬保鮮庫4433座,儲藏能力達到533萬噸。但是冷藏成本卻很高,而隴南的農業產業規模不大,導致多數農產品腐爛現象。因此制約了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其次,隴南市區位劣勢顯著,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和管理體系不健全,因而很難發揮其主導作用。最后,大多物流公司設置在城區,農村并沒有涉及站點。這對農村的農產品銷售增加了負擔,同時也阻礙了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2)電子商務專業復合型人才缺乏。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專業的技術人才,對于新興的電商行業來說,要想快速長久發展專業技術人才就顯得格外重要。隴南市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較大。據統計,隴南務工人群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5-40歲之間,占到外出總務工人口的48%,這無疑為隴南電商培訓人才增加了阻礙。雖然在市政府的推動下培訓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但從整個隴南電商行業的運行過程來看,擁有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技術人才還比較匱乏,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態。3.隴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機遇。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的方方面面都與互聯網緊密聯系,互聯網的發展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趨勢。據統計,中國的網民規模、互聯網普及率和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都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升,使電商的覆蓋率也向全面化發展,同時也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上升空間提供了更大的技術支持,也在不斷促進著農產品電子商務向更完善、更全面的方向發展。4.隴南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隱患。隨著大眾消費觀念的不斷提升以及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愈加激烈,農產品的品牌化和標準化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關系到農產品的質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產品能否走出農村,能否在市場上走得更遠[4]。雖然隴南市擁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1個,但是相比其他地區農產品知名度來說卻處于劣勢。隴南市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產品大多時候都是原產品,通常沒有進行二次加工以及在包裝、廣告宣傳方面是不夠美觀與精細的,多數農產品并未樹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這對于隴南市農產品在線上銷售是重大的隱患。
通過SWOT模型分析,發現隴南市農產品電子商務在發展中雖然已經具備了相應的競爭力優勢,但仍存在不足之處,因此文章對其具體情況進行了整合分析見表1
表1 SWOT矩陣分析
本文通過矩陣分析,進而為促進隴南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出適合的對策建議。
1.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訓和引入。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市場涉足電子商務,對電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要想快速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首先確保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充足。一是通過對隴南現有的電商人才進行培訓,讓其掌握更多關于電子商務的經營技巧。二是鼓勵隴南市農產品銷售各大企業通過網絡招聘及人才引進的方式,招募能力突出,儲備專業知識較強的電商人才,把他們培養成能夠服務當地農產品電商的專業人才。三是成立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流中心,收集、匯總在農產品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分享成功的經驗,供大家學習和參考,為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提供更好的平臺。2.完善物流體系建設。首先,隴南市通過借鑒市場物流體系較健全的優秀企業來完善隴南農產品的電子商務體系,使其在交易平臺、產品運輸工具、運輸成本、監管制度各個方面實現區域間的合作和交流。其次,針對特殊的農產品運輸,要大力加強對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保證其農產品的質量;同時加快隴南市智能物流發展,提高隴南市現代化物流配送的效率。最后,整合村內快遞、供銷、電商等資源,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3.示范引領,打造電商品牌。隴南市的農產品種類眾多,品質優良,由于缺少好的經營與推廣,僅有幾個品牌比較有名。因此,應該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和農產品的優勢,推廣開發新的品牌,打造區域特色電商品牌。以“創新宣傳方式,立足生態綠色,傳統與時尚結合,特色與主流融合”為思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推廣,微博、抖音、微信等深入傳播來提升品牌影響力[5]。
引用出處
[1]呂丹,張俊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電子商務采納的影響因素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3):72-83+172.
[2]王天樂,王慶云.隴南地區農業發展的路徑選擇[J].中國農業信息,2013(19):145-146.
[3]吳巧娟,趙育俊,肖志強.蘭州市和隴南市溫度降水變化趨勢對比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1(04):173-175.
[4]趙菲.淺談農產品電子商務[J].天津農林科技,2022(01):37-39.
[5]呂黎朝,胡茂,陳世平.發展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推進路徑及其與鄉村振興的邏輯關系—基于四川省的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19):61-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