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衛東
物流企業會計核算內容較為繁雜,圖1展示了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相關內容,可見企業內部會計核算內容龐大且分支較多。對于物流作業成本來說,在進行會計核算期間主要涉及成本項目包括物流運輸、貨物倉儲、貨物裝卸、貨物包裝、貨物加工等。
圖1 物流企業物流成本分類示意圖
1.1 物流運輸與貨物倉儲。物流運輸指的是物流企業在市場運營中,將貨物在兩個位置間轉移的過程,這一環節中所消耗的成本約占物流運輸總成本的30%~50%。在對物流運輸環節進行會計核算的時候,需要對以下項目進行統計:收入確認與計量、運輸費用計算、人力成本結轉、運輸活動收入統計、繳稅金額核算等。而對于貨物倉儲環節來說,則是物流運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貨物保護與供需調配的作用。對這一環節進行會計核算,需要統計的項目包括:貨物存儲費用轉結、物資損耗成本統計、倉儲責任分攤以及利潤結算等。
1.2 貨物裝卸與產品包裝。貨物裝卸活動指的是通過機械、人力等手段完成對貨品的裝載與卸下,這一環節中所消耗的成本約占物流運輸總成本的20%~40%,同時受到裝卸方式與地點等因素的影響,其消耗的資金量也是不同的,其成本核算項目包括機械費用與人工費用。對產品進行包裝的目的不僅是起到保護作用,更多是保證在運輸過程中的集中管理。產品包裝環節中需要進行會計核算項目包括:包裝材料成本費用、包裝人工成本費用、包裝設計費用等。
1.3 物流加工與產品配送。物流加工指的是在對貨物進行運輸時進行的計量、分揀、組裝等行為,通過上述作業為貨物運輸提供保障,這一環節中需要進行的會計核算項目包括加工成本、盈利成本以及稅金繳納等。產品配送則是根據客戶需求向其提供貨物運輸服務,這一環節中需要開展的會計核算項目包括:運輸成本費用計算、產品分揀費用計算等。
2.1 會計核算方面。(1)成本歸類方式不明確。物流企業內部在進行成分劃分的時候往往采用不同的分類標準,這樣可以實現多類型的成本劃分,但不利于對成本核算的統一。通常情況下,物流企業的成本包括運輸、倉儲、管理等方面,其中僅有少部分會體現在物流成本上,其他間接成本都混合在管理費用中,很多時候無法進行合理核算,造成會計核算問題的出現。這不僅會阻礙各類業務成本的計算,同時還會給企業增值業務成本的計算造成阻礙,限制各部門的資源配置效率。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會計制度很難在物流企業中發揮作用,給分攤成本的過程造成問題。(2)收入核算存在限制。物流企業內部主營業務比較復雜,而且在開展業務期間易受到交通、天氣、客戶需求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很多時候并不能根據權責發生原則對當期營業收入進行核算,易導致收入與成本配比出入較大的問題。而且物流企業在正常運營過程中,面臨貨物丟失、時間延誤等問題時,若權責歸屬不明也會造成一定的成本核算問題,導致核算工作量增加,進而提高了管理成本。與此同時,物流企業受到行業經營方式的影響,收入支出比較分散,隨著資源配置作用的擴大,部分企業在監管不嚴的環境下進行規避稅款[1]。例如,部分物流企業通過對不同階段的營業收入進行調整以降低計稅基礎,通過全額收入計算法和差額收入計算法來獲取地區優惠政策,提高市場占有率[2]。此外,長時間追討客戶的應收賬款也會對物流企業收入核算造成影響。站在整體的角度上來說,物流企業會計核算標準化程度較低,進而并不能解決實際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升面臨經營風險的概率。
2.2 財務管理方面。(1)籌資融資難度較大。大多金融機構的貸款門檻較高,但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及資產信用則比較低,因此基于當前的信貸機制并不能滿足物流企業的穩定發展需求。(2)財務管理比較粗放。是物流企業內部并沒有樹立起科學的財政管理和控制意識,現行的會計與內控制度不合理,同時沒有對財務制度進行認真落實[3]。(3)資金管理較為松散。目前,我國針對物流行業的會計制度仍存在不完善之處,導致物流行業財務管理的難度增加。而且部分物流企業仍沿用以往的管理理念,呈現出的企業財務管理效果不佳。
3.1 加強會計核算方法的改進。當前,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比較常見的核算方法包括運營成本法以及作業成本法,以實現對各階段成本的核算與成本的精細化核算。值得注意的是,物流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過程中,應提出合理的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目標,同時明確業務與資金之間的關聯,因此有必要將全要素分析法進入企業中,先根據經營業務劃分業務板塊,再對各個板塊的生產要素進行分析,進而根據業務成本支出構建起“業務要素-成本指標”的管理體系,保證物流企業成本核算能夠在全面、完整、準確的物流成本信息下進行,進而將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落實于實際業務中,真正意義上實現精準化管理[4]。
3.2 基于產業鏈條強化數據分析。物流企業經營管理中,應對現有的產業鏈條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將財務管理、內部審計、業務管理以及數據分析等部門結合起來,將其統一到與產業鏈條相對應的業務內容中。通過這樣的形式,有助于物流企業各部門之間協調統一,有效將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落實于各個業務項目中,進而實現有針對性的跟蹤管理。
3.3 拓展企業籌資融資渠道。首先,物流企業可以將自身的發展優勢和發展前景以及融資問題編制書面報告,提升融資活動的規范性[5]。其次,物流企業還可以同各種物流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政府部門發揮其引導性作用,同時著眼于海外市場,通過海外投資和政府政策支持來解決物流企業資金方面的困難。再次,物流企業應結合市場機制,開拓內部融資新渠道,同時通過合作的方式將分包業務轉換為籌融資新渠道。最后,可以適當放寬物流企業的上市限制,同時積極推動金融機構改革,保證基于物流企業自身特色利用金融技術實現對資本、擔保、質押、保險等環節的合理分配,實現融資收益優化,為物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從而提高企業的自身影響力[6]。
3.4 加強物流企業財務監管。首先,企業內部應設置專門的財會管理機構,針對財會監管工作奠定機構預備基礎。其次,在企業內部構建完善的稽查管理制度。物流企業內部稽查的主要內容包括財務審核、生產成本、稅費等方面,具體審核的內容涉及相關預算技術指標能否完整、公司賬實內容是否一致以及企業經營業務或收支情況是否與相關法律法規相符等。最后,企業內部可以實施職務輪轉制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多名人員擔任審計和出納職務,若需要一人兼任則應設定時限,到期后需要進行輪換。
3.5 落實嚴格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首先,應做好應收賬款的事前控制工作。物流企業在經營管理期間需要由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一起針對客戶制定信用評價體系,對客戶的信譽情況、財務狀況以及還款能力進行調查,并將這部分內容記錄到客戶信譽檔案中。根據檔案內容對客戶進行追蹤分析與風險評價,確定是否要采取賒銷方式。其次,物流企業應推進應收賬款催收工作。企業內部應建立起完善的應收賬款跟蹤管理體系,督促業務人員加強應收賬款催收。例如,可以針對應收賬款建立賬齡分析制度,同時組建專門的部門負責應收賬款催收工作,同時由有關責任部門進行風險評估,一旦存在問題應及時進行調查。這樣有利于實現企業業務實時監管的目的,從而完成壞賬核算的目標[8]。最后,針對應收賬款催收設置相應的獎懲制度,同時在法律手段的輔助下強化加強應收賬款的催收和管理。
綜上所述,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是物流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所在。然而在實際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往往面臨著成本歸類方式不明確、收入核算存在限制、籌融資難度大等問題,限制了企業管理活動的開展。基于這樣的情況,物流企業應結合企業實際對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加大監管力度,采用科學的會計核算方法與管理制度,進而為提升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供保障。
引用出處
[1]靳靜琛.新時期物流企業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常見問題及對策[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1(01):80.
[2]侯旭輝.物流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探究和對策[J].納稅,2021,15(26):147-148.
[3]張朝怡.試論物流企業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問題及優化措施[J].中國儲運,2022(05):183-184.
[4]趙會嵐.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4):12-14.
[5]劉彤.現代物流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探討[J].中國儲運,2022(10):169-170.
[6]張維維.物流企業財務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分析[J].商訊,2021(05):55-56.
[7]趙艷.物流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困境及解決對策——以安徽省中小型物流企業為例[J].中國市場,2022(23):139-141.
[8]楊宇萍.論完善當代物流企業會計核算的重要性[J].中國儲運,2022(09):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