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娟
新時期下,物流成本在企業的總成本中占據了較大比重,隨著物流行業管理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管理難度上升,成本預測難度加大。因此,為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費,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提高,深入分析物流成本核算與財務控制關鍵,落實先進管理模式與科學管理方法是必要的。
對于物流成本而言,有關于其核算的財務管理活動需要通過一些環節實施實現,比如財務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分析、監督等,因而在物流財務管理的基本環節中,首先要預測物流項目,對比分析供應商貨物價格、采購成本、凈收益預測、風險評估等,以此得到多個方案,然后根據實際需求與情況優選方案,或是對唯一方案進行優化或決定。其次,根據方案做好計劃、步驟、程序等注意事項的安排和部署,控制方案實施,盡可能降低市場變化對物流成本控制的影響。最后,開展定期與不定期、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管理活動,根據項目推進階段及時分析項目成果、現存問題等,從而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為項目后續實施、物流成本有效管控奠定基礎[1]。
2.1 缺乏完善的規章管理制度。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一些企業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尤其是非物流企業,相較于物流成本,他們更注重項目帶來的經濟效益,認為物流成本核算僅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之一,因而對物流成本核算缺乏關注與重視。部分企業雖然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設置了專門的物流成本管理部門,但是部門人員多由財務會計等崗位人員組成,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人才隊伍的專業性不足,外加組織內部領導不夠重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物流成本相關資料、會計報表等被改動,導致物流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物流成本信息不夠透明,影響物流成本管理的最終決策。
2.2 核算方式存在相對滯后性。雖然現代化、信息化建設在企業經營發展轉型中愈發常見,但是不少企業有關于物流成本的核算方式仍存在相對滯后性,尤其是系統引入等方面,缺乏及時的迭代優化,導致物流成本核算實效性受到影響。
2.3 缺少合理的物流成本財務預算體系。物流標準成本作為物流成本計劃與控制系統的基石,當前企業多數缺乏有關物流成本的標準化建設,不少企業的經營重點在能夠帶來直接利益的環節上,因而物流成本相關財務管理工作體系較為粗放。[2]
3.1 落實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首先,立足于現有的財務管理制度開辟獨立的物流成本核算章節,然后圍繞章節內容設立專門的物流成本核算部門。通過賦予物流成本核算部門較強的相對獨立性,減少物流成本核算、控制等各項工作開展期間受到的影響因素,比如企業內部管理人員不可干預財務核算部門的相關工作等,以此保證物流成本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其次,在企業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應加強有關物流成本管控的監督,即:配置專門的監督人員,制定相應的反饋機制政策,落實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物流成本財務控制抽查工作。此外,在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中,為實現物流成本管理目標,完成相應的財務管理任務,可以根據財務管理內容部署相應的財務控制方法,比如財務預測方法、財務決策方法和財務計劃方法。其中,財務預測方法是要求財務人員根據物流成本歷史記錄,結合當前項目條件對未來的物流成本支出進行科學預計與測算,比如定性預測法,運用直觀材料,借助專業人員的經驗預測物流成本支出趨勢;再如定量預測法,對項目、風險等要素進行定量處理,根據變量間的數量關系搭建數學模型,比如時間關系、因果關系等,以此實現對物流成本與相關風險的有效預測,以此提高以物流成本核算為核心的財務控制水平。最后,優化鼓勵獎懲機制。在企業內部成本核算過程中,企業核算部門應及時上報出現的問題,一經核實嚴肅處理。為保證物流成本管控效果,應落實責任制與獎懲制度相結合制度體系,加大力度約束企業成本核算部門相關人員,但是針對工作中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員,則要及時給予精神、物質等獎勵,一方面激勵核算工作高效展開,另一方面深入基層,及時解決物流成本核算問題,依托于核算主體工作積極性的提高強化該成本財務控制效果[3]。
3.2 基于信息數據技術提升物流成本核算控制水平。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企業在開展有關物流成本核算的財務控制工作時,應打破傳統管理方式的桎梏,充分發揮大數據、智能技術等信息化平臺,加強對企業內外物流信息的采集與整理、挖掘與分析,搭建企業物流成本數據庫,優化財務成本信息數據的整合與綜合性評估,做到階段性成本核算的細致化處理與精細化把控。比如企業可以引入大數據和云會計等技術平臺,圍繞企業物流鏈上下游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物流成本信息進行采集、存儲、轉化與處理,挖掘其中的一些隱性費用,高質量、高效率分析半結構化、非結構化物流成本信息數據,實現財務信息的統計核算與全過程管控。具體而言,在大數據時代的云會計平臺上,通過運用云技術對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模型進行搭建,能夠自動化存儲、處理、分析各項交易活動中產生的物流信息,其中包括成本信息,由此解決企業財務核算與物流成本數據挖掘、分析的需要。在對該平臺系統進行搭建時,主要選用分析層、數據層、應用層等,其中數據層負責儲存制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供應物流成本信息、生產物流成本信息、銷售物流成本信息、回收物流成本信息和廢棄物流成本信息;而分析層則是規范核算方法,并按照所選方法劃分物流成本信息,使其成為規模類型;應用層是在數據層和分析層的處理結果上深入挖掘物流成本信息,從而為企業物流成本統計核算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支持。其中,統計核算法是常用且有效的會計核算方法之一,相較于傳統核算方式,統計核算法能夠核算企業物流成本中的隱性費用,并在大數據、云會計等技術的整合運用全面挖掘物流成本數據,實現對此類信息價值數據的深入挖掘與整合,為企業決策制定提供參考建議。具體而言,在企業物流成本統計核算過程中,需要確定核算范圍,用統計方法進行核算的一般都是那些在現行財務會計體系中體現不出來的隱性費用。比如企業物資所占用的資金成本,或是委托加工、代銷等環節存在的資金成本占用,或是產成品缺貨造成的訂單取消和客戶永久性流失成本等。通過確定隱性物流成本的可能來源,加大核算范圍,以此保證核算結果的科學準確性[4]。
3.3 完善物流成本財務預算體系。在確定物流成本控制標準時,可以采取最優標準成本或是正常標準成本,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需求與現狀對其進行科學抉擇。以正常標準成本為例,為滿足制定物流成本預算的需要,物流成本控制標準應涵蓋數量標準和價格標準。具體制定方法如下:(1)數量標準。以企業物流成本歷史信息為基礎,結合當前項目及企業發展需求,參照物流相關工作人員的意見予以制定。簡單來說,歷史數據為數量標準制定的初始數據,在確定最為合適、有效的運作方式后確定最終的數量標準。(2)價格標準。由企業人事部門、會計部門、采購部門等協同確定價格標準。以制造類企業為例,人事部門與采購部門協同工作,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選定最低價格,其中質量要求由企業生產部門提供,確定采購價格后由會計部門對價格標準進行匯總記錄與編制,為后續標準和實際業績的對比分析提供數據支持。通過制定標準成本,有助于產品成本的計算,即實際、正常、標準成本計算,具體如表1所示。通過開展標準成本計算,能夠有效控制企業成本,便于成本資料的隨時提供,為企業定價決策提供有效參考。同時簡化計算產品成本,無需對單個成本類別進行單位成本的計算,物流成本計算效率與財務控制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能夠很好地滿足當前發展環境下企業的發展要求。此外,為加強企業物流成本管控的前瞻性,還應圍繞財務預算計劃,發揮預算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作用。通過將財務預算計劃應與財務控制相結合,以此確定財務控制目標以及目標實現過程中應采取的行動,及時發現物流成本問題并解決。簡單來說,通過將財務預算計劃與物流成本控制進行有機結合,能夠督促財務管理人員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物流成本進行支出計劃的制定,有利于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明確組織發展與決策方向。因而在標準企業物流成本預算時,應將其作為企業全面預算的一部分,應對物流成本進行劃分,細化為運輸成本、倉儲成本、包裝成本、信息處理費用、裝卸成本、管理費用等預算,以此得到完整的物流成本預算表,切實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流失。
表1 成本計算分類
綜上所述,物流成本作為當前企業總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提高對物流成本管控的重視,將其作為提升自身利益的重要趨勢。在財務控制中開展物流成本核算等工作時,應從企業實際出發,詳細分析成本組成與流程,開展信息化、動態化管控,做好預算編制、管理制度完善等工作,以此提高企業財務管控水平,減少資金浪費。
引用出處
[1]胡雪芹,姜旭,王雅琪.物流成本水平對小微企業的經濟影響——來自中國小微企業調查(CMES)數據的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22,41(02):23-32.
[2]陳昌華,蔣玉香,李茂波,等.基于TDABC物流成本核算的配送中心閑置產能識別研究[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21,32(06):56-66.
[3]楊寧.企業的物流成本會計核算問題探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1(05):55.
[4]任笑穎.制造業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研究——獨立物流會計核算分析[J].產業創新研究,2020(0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