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孫昊
與杭叉成立合資公司后,奧卡姆拉這一在中國市場耕耘多年的知名外資品牌也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強強聯合后奧卡姆拉有哪些新的發展與動向,未來又將走向何方?我們請浙江杭叉奧卡姆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向農先生來談一談。
周總介紹,奧卡姆拉與杭叉成立合資公司之后,在中國市場產品競爭力方面有了明顯提升。“以前我們的核心設備都需要從日本進口,無論是從交付周期還是成本控制上都不占優勢。”通過與杭叉成立合資公司,奧卡姆拉在杭叉集團內部擁有了自己的工廠。“這樣一來,我們的核心設備就兼具日本奧卡姆拉平臺的技術和杭叉強大制造能力的聯合加持,既能保證產品質量,又提升了交付效率,價格還更具競爭力,補齊了之前的短板。”
奧卡姆拉通過與杭叉進行合作,在本土化方面邁出了一大步,不僅體現在設備制造上,同時營銷方式也變得更加靈活。周總表示,除了傳統的一站式產品解決方案外,奧卡姆拉現在還可以通過單機銷售的方式與其他具有集成能力的單位進行合作。“既有外資的技術基因,又有本土企業的營銷網絡和制造基地,不僅讓我們的發展如虎添翼,也為奧卡姆拉的深入推進本土化創造了條件。”
作為集成商,奧卡姆拉通過將自己一直引以為傲的堆垛機產品與杭叉在中國市場久負盛名的叉車和AGV相結合,并不斷向外延伸,讓解決方案變得更加全面化。“為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我們依托杭叉集團強大的制造實力,將堆垛機類型進行了多樣化開發。”周總介紹,通過在托盤、料箱、重載、高架庫等領域對產品體系的豐富,奧卡姆拉現在可以為客戶提供比之前更為貼近客戶需求的產品。同時在行業方面,奧卡姆拉仍舊延續了之前的經營策略,在兼顧制造業和物流業的同時更加偏重制造業的內部物流板塊。“目前智能制造發展迅猛。在中國市場,市場因素和政策導向綜合作用,決定了客戶的需求,也催生了一些新興的熱門行業,如新能源、光伏、農產品加工等。同時,隨著物流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開始更加關注內部物流業務模塊,我們發現在許多行業都存在著旺盛的需求。”因此,奧卡姆拉更加需要去關注不同行業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周總表示,做物流就像搞裝修,不同戶型在設計上有所區別,但歸根結底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客戶住得舒服。“因此我們既要找個性,又要抓共性,在保障客戶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利用奧卡姆拉強大的提案能力去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要。”
目前,中國市場正處于百家爭鳴的激烈競爭階段。隨著大環境的不斷發展,奧卡姆拉也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周總表示,發展的根源在于產品體系的拓展,不能墨守成規,要不斷提出新的思路和想法。“通過引入數字孿生、智能運維等新技術思路,奧卡姆拉可以進一步拉近制造與物流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引入整體解決方案的理念,奧卡姆拉力圖幫助客戶實現制造、倉儲、物流一體化。”同時,通過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奧卡姆拉可以協助客戶構建更大的行業生態圈,在企業整體平臺上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
周總指出,雖然中國市場在標準化、行業規范和管理方面還并不完善,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加上大數據平臺的進一步大同,中國市場在未來必然會越來越規范。同時,隨著數據資源的打通,設備租賃、流轉等新業態會變得愈發成熟。“我一直認為‘打通’是我們在未來要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行業內部的打通,不同業態的打通,以及對不同行業客戶之間的打通。”周總表示,通過信息的互聯與數據的共享,未來企業可以更好地應對訂單波峰波谷的變化,從而避免資源的浪費,不僅為企業節約資金,也為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助力。“通過打通企業之間、地域之間的屏障,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將會得到解決。這樣一來,物流會變得越來越好做,同時也越來越難做。”周總認為,隨著標準化的推廣,一些共性的產品解決方案會得到推廣,從而降低項目的實施難度;另一方面,客戶對于產品間的兼容、互動與配合,以及即插即用等方面的需求也會增加,這對于企業的技術實力無疑是一大挑戰。
談到企業未來的發展,周總表示,既然合資公司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未來的發展中,奧卡姆拉也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走下去。“首先,我們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要進一步磨合團隊、加深默契,讓來自奧卡姆拉和杭叉雙方的人員在發展理念方面進一步統一。之后要關注并擴大業務規模,擴大團隊配置,同時在項目交付難度和質量方面進一步鉆研。”周總認為,杭叉與奧卡姆拉對合資公司給予了足夠的信任和耐心。“我們要先牢固基礎,再開疆拓土。只有在扎穩根基地前提下,才能實現我們躋身中國市場物流設備商、集成商第一集團的愿景。在目標定好,框架搭好的前提下,各部門要協調健康發展,同時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服務客戶。”周總強調,奧卡姆拉一直以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指導思想是不會變的。不管是前期咨詢,項目實施還是售后服務,奧卡姆拉都要不斷完善與時俱進,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設備和產品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