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梓慕
本文深入探討在平面設計中如何通過二維與三維的聯系來創造矛盾的視錯覺空間及其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視錯覺來源于人腦在各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一種對視覺信息的預期,以及被觀察物體的真實狀態之間所產生差異的一種現象。因此,擁有視錯覺屬性的圖形比常規的靜態圖形更具有視覺沖擊力,矛盾空間的運用為設計作品營造了一種動態互動的氛圍,可以引導觀眾主動與作品產生視覺上的交流。
1.視錯覺現象的定義。從生理學上講,視錯覺的形成是取決于人的眼睛和大腦的獨特結構而產生的,它們使人從主觀的角度去理解真實的物體。在主觀認知中,如果觀察到的物體不同于真實存在外觀,就會導致視錯覺的發生。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視錯覺是人們基于生活日常經驗或細微的不合適參照而產生的,它是錯誤判斷和知覺感官所引起的心理聯想,它是人眼對事實對象的扭曲認知而產生的一種虛假的知覺感覺。Jacqueline Thurston(1966)將視錯覺定義為人類感知判斷的視覺經驗與被觀察物體的實際特征之間的矛盾差異。當觀察者發現他的主觀觀察和被觀察對象之間存在不平衡點時,就會產生視錯覺現象。
2.供應鏈視角的應用。在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中,將用戶的需求進行服務性或產品性供應過程中,進行生產或者流通,利用這種供應需求觀念應用到廣告設計方案中,對不同的用戶需求進行用戶體驗調查,用這種觀念與視錯覺現象相結合,將此現象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達到最大效益度的體驗設計。
1.形態對比所造成的錯覺。人的眼睛對物體的判斷來源于不一樣的參照物。當將相同的物體放置在不同的環境時,視覺效果可能會因其周圍不同的參考關系而發生改變。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做了一個視錯覺實驗,兩個大小相同的圓放在同一平面上,其中一個被較大的圓環包圍,另一個被較小的圓環包圍,較大的圓環包圍的圓看起來比較小的圓環包圍的圓要小。這種現象被命名為艾賓浩斯錯覺。在生活中設計師在設計手機屏幕時,顯示屏周圍添加一圈黑色邊緣裝飾,這樣屏幕視覺上更加突出。
2.色彩對比造成的錯覺。對比效果及其分類是研究色彩美學的一個優秀的起點。與顏色有關的視錯覺是通過對比產生的。比如在觀察兩個大小、輪廓和材質一樣的物體時,其中一個是灰色的,另一個是白色的。人的眼睛通常會覺得灰色的物體比白色的物體大許多。并且在素描中運用黑白灰的明度關系也可以來展現體量感。另外,明度高的顏色也可以被感知為排列較為靠前的顏色,看起來較為突出、膨脹,而較為暗沉的顏色,就會根據其特征向后退。較高明度和暖色調的顏色通常給人一種向前跳躍的感覺,而較低明度和更灰度較高的色調的顏色往往向后延伸并被壓縮。
3.誘導作用下的變化與同化。誘導同化因素使同一物體在大小、顏色等方面表現出視錯覺的變化。例如,在下方環對比左圖中,灰色環被黑白背景分割,人們會感覺到黑色背景上灰色環的顏色更暗。在右圖中,圓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左邊的灰色背景向黑色圓線方向發展,因此看起來比白色圓線后面的灰色背景更暗。
環形對比圖
廣告多變時代,供應鏈的這種需求觀念應用于此,更加效益化的融入產品需求方面,將時代下產生的視錯覺現象大幅度降低,從而提升感知的視覺美感,將觀眾容易忽略的信息一一捕捉,精準發現價值導向。觀眾更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能給他們帶來新鮮視覺體驗的圖像上,視錯覺圖形的應用依靠其直接、引人入勝、視覺沖擊力強的特征,能迅速將傳達的內容傳達給受眾,具有強大的魅力。這種令人興奮和刺激的視錯覺圖形,將被動的廣告轉變為觀眾主動接納的形式,為廣告創造了有利的前提條件。視錯覺將現實與幻想、客觀與主觀、真實與矛盾相融合,營建出一種能將廣告主題真實傳遞給觀眾的視覺氛圍。
在廣告設計中使用視覺錯覺可以更有效地吸引觀眾,其方法有兩種:一是操縱觀眾的視點,二是改變觀眾的視覺感知方向,矛盾空間的運用為作品創造了動態性和互動性特征,可以引導觀眾主動與作品進行交流,比如移動身體尋找合適的觀看角度,或者敲打作品背后的意義。因此,它可以打破傳統平面設計被動地向觀眾傳遞信息的缺點,達到最佳的設計效果。
引用出處
[1]劉景霖.歌德色彩理論探微[D].山東藝術學院,2022.
[2]李紀紅.科技館莫爾動畫展品模型的設計與制作[D].華中科技大學,2017.
[3]申雪.視錯覺在商業招貼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7.
[4]聞萍,武金勇.創意圖形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上),2019,(12):40-41.
[5]姜琳玉,徐惠,胡志浩.藝術設計與視錯覺的形式研究——視覺傳達設計中透視關系與視錯覺現象的思考[J].藝術品鑒,2019,(27):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