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成強 蔣良群
(西華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的[1],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紅色文化特有的文化屬性賦予了紅色文化特殊的旅游價值,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更是賦予了紅色文化新的內涵,紅色文化與地方旅游特色相結合,為地方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新鮮活力[3]。當下紅色旅游的發展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傳播紅色文化等方面表現突出[4],紅色文化旅游已然成為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之一。挖掘南充紅色文化資源,將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與旅游業相結合,對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擴大南充知名度、加強南充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以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南充位于四川東北部,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位置特殊,區域優勢明顯。南充自古以來人杰地靈,文化源遠流長,近代以來作為川陜紅軍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這里也被稱為將帥故里,是開國元勛朱德、共和國大將羅瑞卿和民主革命家張瀾的故鄉。紅四方面軍先后在南充多地成立過蘇維埃政權,曾經的戰斗遺址多不勝數,留下了大量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南充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有紅色名人、故居、紅色遺址遺跡、紀念館、烈士陵園等,諸多紅色革命印記和文物古跡成為南充紅色文化不可多得的財富。
南充全市3 區6 縣中紅色文化名縣有5 個。其中,順慶區是羅瑞卿出生和成長之地,也是順瀘起義所在地,在這里有張瀾紀念室、羅瑞卿故居等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閬中市(縣級市)是1935 年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前強渡嘉陵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5]。閬中老關鎮的“夜襲老君山”“三戰雞山梁”等著名戰役流傳至今,后人為紀念在這些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修建了紅軍紀念園、紅軍紀念館等。儀隴縣是川陜革命老根據地,在這里有以朱德、張思德為代表的紅色傳奇人物,朱德故居更是成為全國人民爭相前往的紅色圣地。這里還有以研究“兩德”思想和培養黨員干部及各類人才為主的張思德干部學院。營山縣作為南充市的東大門,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愛國將領鄧錫侯、革命先驅楊伯愷、開國少將李布德、傳奇女紅軍王定國等一大批革命志士,還有規模宏大、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駱市陵園。南部縣位于南充市西北方,地處秦巴山區,是川陜革命老區核心區域。在這里曾經發生過儀(隴)南(部)戰役,建立過閬南縣蘇維埃政權、德豐縣蘇維埃政權。經統計,革命時期在南部縣境內建立過的區蘇維埃政權有8 個,鄉蘇維埃政權55 個,村蘇維埃政權250 個,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址遺跡。
另外,西充是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張瀾先生的故鄉,張瀾先生生于斯長于斯,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感人的故事。張瀾故居位于西充蓮池鄉,這里建有民盟陳列館,是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發展的教育圣地。
南充市紅色資源眾多,但是發展不均衡。其中儀隴縣和西充縣的紅色旅游發展較好,朱德故里更是全國著名的紅色旅游景區,但是其他地區的紅色旅游發展相對落后,知名度較低,開發程度也較低,但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總體上,南充市紅色文化旅游發展中主要存在如下幾方面問題:
3.1 保護力度欠缺。南充市紅色文化資源由于認識不夠及資金短缺等原因導致資源保護力度不夠。朱德故居、張瀾故居、羅瑞卿故居等由于全國知名度高,投入相對較大,保護比較完好,而其他紅色文化資源雖有維護,但力度不夠,多數破損較為嚴重。例如一些區、鄉、村蘇維埃政權遺址多破舊不堪或消亡在歷史長河中;部分紅軍石刻標語殘缺不全,為進一步保護帶來極大困難。
3.2 綜合開發不足。南充市各縣(區)紅色資源各有特色,具有較大的互補性,涉及名人及其故居、紅色教育、革命遺跡遺址等,然而南充市目前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仍各自為政,系統性、綜合性開發任重而道遠。目前開發較好的有朱德故居、張瀾故居、羅瑞卿故居、張思德紀念館等,但開發中仍然存在開發方式單一、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產品缺失,與其他紅色文化資源缺少組團開發,未形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紅色文化旅游區,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缺失。
3.3 知名度較低。南充是川東北地區革命重鎮,在這里走出了朱德、張瀾、張思德、羅瑞卿等紅色名人,這里也是紅四方面軍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組成部分之一,眾多革命先驅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留下了眾多革命遺址遺跡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近年來,隨著各地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不斷挖掘,南充紅色文化知名度卻沒有得到顯著提高,除朱德故居、張瀾故居等少數紅色資源為外界所熟悉外,大多深藏閨中,并未為外界所知曉。
3.4 紅色旅游文創不足。南充市各大紅色旅游區主要開發模式仍停留于簡單的紅色文化教育、旅游觀景等低層次發展中,缺乏對紅色資源的深層次挖掘,沒有從文創角度對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再創作,未開發出豐富多彩的、適應時代發展的紅色文創產品。
隨著各類旅游業的競相發展,旅游業的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競爭面涉及區域間的競爭,也涉及區域內旅游產品的競爭。紅色旅游要在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必然面臨著眾多的難題和挑戰。南充市紅色資源十分豐富,但還需要突出優勢、形成品牌,引領紅色資源的綜合發展。
4.1 多舉措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紅色文化資源是紅色文化旅游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怎樣保護好現存紅色文化資源是革命老區面臨的重大課題。南充作為革命老區,紅色資源十分豐富,但由于歷史原因及各級政府重視程度不同,許多革命遺址、遺跡等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部分遺址遺跡面臨消亡的風險。要解決這些問題,南充市應當加強這幾方面工作:一是開展專項南充市紅色文化資源普查工作,深度挖掘南充市紅色文化資源內涵,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資源特征,根據資源特色劃分等級,建立紅色文化資源庫;二是加大紅色文化專業隊伍建設,成立專業隊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三是加大紅色文化保護宣傳力度,提升民眾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水平,促進民眾自主自覺保護紅色文化資源;四是對紅色遺址遺跡進行修復,但須遵循修舊如舊、不破壞原有歷史風貌的原則。
4.2 優勢資源引領綜合發展。目前南充市紅色文化發展較好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名人故里游;二是以“兩德”文化為特色的黨性教育培訓。朱德故居、張瀾故居、羅瑞卿故居、張思德紀念館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朱德故居是人們瞻仰和緬懷朱老總的圣地,是全國人民向往之地。另外,位于儀隴的張思德干部學院以“兩德精神”為支撐、以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為主課、以立德樹人的德鄉文化為特色,成為各級各類干部思想道德和紅色教育基地。南充應當抓住紅色名人效應和紅色教育優勢,以名人為引領加強打造偉人故里、民主之鄉的品牌,更加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通過打造“瞻仰偉人、弘揚愛國主義”的紅色文旅精品,將其他紅色遺址遺跡融入這一體系,綜合開發,形成名人故里、紅色教育為主的系列紅色旅游路線,輻射帶動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4.3 擴大多渠道宣傳力度。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傳播渠道多、傳播速度快。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文字、視頻、音頻,以多元化形式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擴大南充市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影響力。一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愛奇藝、喜馬拉雅等平臺持續更新南充紅色文化資源及其各類資訊,培養一批忠實紅色文化粉絲,擴大南充影響力;利用線上平臺,開發線上紅色文化體驗項目,吸引更多游客關注南充;三是深度挖掘南充紅色文化內涵,宣傳南充的“兩德”文化、“革命老區”文化、“順瀘起義”文化等,以此提升南充紅色文化知名度,讓游客目光聚焦南充;四是通過主辦全國性紅色文化知識比賽、紅色歌曲演唱比賽、紅色故事演講比賽、紅色文化產品創意比賽、紅色征文比賽等活動提升和擴大南充紅色文化影響力。
4.4 大力發展紅色文化創意。將紅色旅游文化創新融合到文創衍生產品設計中,使文創衍生產品不僅具有一定的審美,而且融合深刻的文化內涵,讓產品更具獨特性,同時能提高地區的文化影響[6]。旅游業的發展加入文化元素,升華了旅游的內涵,更加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紅色文化創意可以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南充有“兩德”文化、“民主”文化、革命老區等文化背景,充分挖掘這些紅色文化內涵,加大紅色文化創意,提供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供給。一方面在紅色文化旅游核心區,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再現歷史時期生活場景;二是以特色鮮明的偉人、名人為依托,塑造和開發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的紀念型、生活適用型、藝術型紅色文化旅游產品。
作為革命老區,南充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將其與旅游融合,走紅色旅游的發展道路,同時助力振興鄉村,將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根據南充紅色旅游資源特色及發展現狀,要解放思想,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走多元化、科技化發展道路,要擴大南充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和影響范圍,形成具有南充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