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靈靈 袁文菊 孫留霞 范素菊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周口 466000)
當前,由于不合理使用或未能有效控制非法使用,導致部分獸藥或禁用藥在動物體內的蓄積和殘留,嚴重的不僅影響動物安全,亦可通過其食物鏈引發人的急性或累積性的不良反應和中毒等,危害人類健康和安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動物源性食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加,人們也越來越關注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對于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中獸藥殘留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對應對措施進行針對性探索,不僅能保障動物安全,也是對于我們自身健康的保障。
動物源性食品指的是可以供人們食用的可食性組織或者其肉、蛋、奶等制品[1],而動物源性食品中的獸藥殘留多是由于獸藥的濫用產生的,比如為了促進動物的快速生長或者增加肉的品質,以及大范圍的防控疾病,其中多為抗生素、磺胺類以及激素類殘留較多[2]。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有:企業養殖者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濫用獸藥;我國的獸藥管理體系起步晚,各方面還不健全;獸藥殘留檢測技術不完善等。
2.1 健全獸藥監管體系。獸藥監管部門上下級之間保持工作上的聯動性和一致性,重視獸藥殘留監測崗位職責,完善相關的法律和監管體系,強化執法力度,對于違反使用藥物的個人、企業進行嚴厲懲罰,并不定期抽查,提高法律的震懾作用[3]。
2.2 優化檢測體系。傳統的殘留檢測方法準確性不高,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完善檢測體系[4],現代的檢測技術靈敏度高、檢測時間短,但是儀器設備昂貴,因此需要國家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另外,殘留檢測技術對于檢測人員要求高,因此還需要培養這類人才,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動物源性中的殘留獸藥進行把控,更好地保障人類健康。
2.3 增加對養殖者的專業培訓。養殖者缺乏專業的用藥知識,在生產實踐中時常發生濫用獸藥的情況,進而導致獸藥殘留,因此需要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讓他們了解藥物的使用情況、濫用的后果、最大殘留限量和休藥期。培訓完成后要進行相關考核,達標之后方可繼續生產。
2.4 加大新獸藥的研發。臨床養殖中藥物多用于疾病的預防,因此養殖者在使用的時候應選擇一些環保、低毒、無殘留的藥物,從本質上解決獸藥殘留的問題,但藥物的研發工作時間久,耗資大,因此可以選擇一些中藥進行替代[5]。
獸藥殘留給人類健康、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為了保障人類健康,還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這樣才能營造一個綠色、和諧、安全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