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晗
(聊城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 山東 聊城 252000)
聊城是食用菌大市,有30 多年的食用菌栽培歷史,年產平菇30 萬t 左右。近年來,部分平菇老產區、老菇房受胡桃肉狀菌影響嚴重,產量下滑明顯,品質下降嚴重。該菌是一種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真菌,其孢子能夠隨風傳播,生長快、競爭性強,且有連年發生的趨勢。在平菇生產中,要高度重視對胡桃肉狀菌的預防,該菌不僅嚴重影響正常平菇菌絲生長,導致菌絲萎縮發黑,嚴重時還會發生不出菇的“絕產”現象。
在侵染初期,胡桃肉狀菌菌絲和平菇菌絲很難區分,均有白色、濃密、粗壯的特征,和平菇菌絲同時發生在菌袋的兩端。發菌時,正常菌絲會受到嚴重影響,出現菌絲發滿但不出菇的現象,之后菜花狀、胡桃仁形狀的子囊果在袋口分化出來。子囊果群生于培養料及菇房土層中,早期是奶油色或淺黃色,隨后向培養料擴散,釋放出濃烈的漂白粉味,呈現濕腐特征,平菇菌絲逐漸消失。逐漸成熟后變為褐色,組織致密,散發出大量孢子,污染菇房設施環境,同時伴隨腥臭氣味。該病菌喜高溫高濕、偏酸環境,在20 ℃~35 ℃時侵染力最強,培養基含水量達70%、培養基pH 值低于6.5、菇房長期通風不良均是感染平菇胡桃肉狀菌的條件和誘因。魯西地區平菇生產多采取發酵料栽培方式,該病菌對后發酵產生的高溫有較強的耐受作用,比平菇菌絲生長快幾十倍,因此菇房一旦出現平菇胡桃肉狀菌,很難根除。預防是防治胡桃肉狀菌的核心,生產上一定要嚴格把握菌種、培養料質量及菇房環境。
2.1 菇房消毒。菇房在使用前一定要進行徹底消毒,按每平方米用高錳酸鉀5 g、甲醛10 ml 密閉熏蒸。2 d 后開啟通風,即可使用。該病菌90%以上發生在老菇房,而且呈現連年感染、逐年加重的趨勢,嚴重影響平菇產量。
2.2 平菇發酵料栽培時,發酵一定要充分,堆溫上升到75 ℃,保持24 h,胡桃肉狀菌會受到抑制。發酵料不宜過熟,做到氮素適中,拌料時可及時加入多菌靈。
2.3 避免菇棚內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情況出現,保持菇棚空氣清新,培養料含水量低于65%,pH 值高于7.5,可以有效減少平菇胡桃肉狀菌的發生。
2.4 做好檢查。檢查好菌種,保證平菇菌種菌絲潔白、粗壯,剔除有硬塊或漂白粉味的菌種。一旦發現培養袋受害,應及時淘汰,并用50%多菌靈或石灰水噴灑周圍環境,清除的菌袋遠離菇棚深埋。